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基于事故调查的行人损伤及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13:08

  本文关键词:基于事故调查的行人损伤及保护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事故调查 行人交通事故 损伤风险 行人保护


【摘要】:行人是道路交通中的弱势群体,也是事故中的高危群体。在我国,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行人占事故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目前国内行人安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运用真实行人事故数据进行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研究我国行人事故的主要特征,研发适合我国道路交通情况的行人主被动安全技术,降低行人事故的发生率和事故中行人的伤亡风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交通事故深入调查研究的基本流程:现场勘查,后期勘查,事故分析和录入数据库。深入事故现场,采集和整理了284起行人事故数据,完成事故的分析和重建工作,归纳总结了行人事故的特点及损伤生物力学。 研究轿车前部结构形状对行人头部和下肢损伤程度的影响,为基于行人保护的轿车前部结构设计提供指导。研究行人头部和轿车前部接触位置与头部损伤程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头部接触位置位于前风挡玻璃边框区域,边框附近区域,玻璃区域和前发动机罩区域对应的行人头部损伤程度依次降低;头部包绕距离越大,头部损伤程度亦越严重。研究轿车前部结构参数与下肢损伤程度的关系,研究发现轿车前部结构参数对膝盖的损伤影响不大;增加主保险杠上端距地高度、主副保险杠宽度和副保险杠宽度能够降低小腿的损伤;增加发动机罩前缘高度和发动机罩前缘与主保险杠上端之间的距离能够降低大腿的损伤。 根据我国道路上行驶车辆的前部结构形状,将车辆类型分成长头型车、短头型车和平头型车,首创性地建立行人MAIS3+风险和死亡风险与不同车型碰撞速度的回归方程。研究发现,对于同一碰撞速度,长头型车对应的行人MAIS3+风险和死亡风险均最低,其次是短头型车,再次是平头型车。通过与发达国家研究成果的对比发现,加强道路管理水平,提高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改善医疗水平,是降低我国行人事故发生率和事故中行人死亡风险的重要途径。 根据真实道路中长头型车和行人的运动特性,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了探测器探测角度、最大制动减速度、制动提前时间、制动协调时间等自动刹车系统参数对降低行人伤亡风险效果的影响,为研发适合我国道路交通情况的自动刹车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参考。当探测角为40°,最大制动减速度为0.6g,,制动提前时间为1s,制动协调时间为0.3s的时候,自动刹车系统能够分别降低27%和47%的行人MAIS3+风险和死亡风险。
【关键词】:事故调查 行人交通事故 损伤风险 行人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491.31;U492.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课题研究背景10-11
  • 1.2 行人安全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2-15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5-16
  • 第2章 交通事故深入调查分析16-31
  • 2.1 交通事故深入调查工具16
  • 2.2 事故现场勘查16-18
  • 2.3 后期勘查18-19
  • 2.3.1 驾驶员信息18
  • 2.3.2 行人信息18-19
  • 2.3.3 事故车辆信息19
  • 2.4 事故分析19-24
  • 2.4.1 路面制动痕迹分析法20
  • 2.4.2 行人抛距分析法20-22
  • 2.4.3 计算机仿真分析法22-24
  • 2.5 行人事故数据分析24-30
  • 2.5.1 事故时间分布24-25
  • 2.5.2 照明情况25-26
  • 2.5.3 人车第一接触位置分布26-27
  • 2.5.4 潜在寿命损失27-28
  • 2.5.5 行人损伤部位分布28-29
  • 2.5.6 行人不同损伤部位的 AIS 分布情况29-30
  • 2.6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轿车前部结构形状对行人损伤影响的研究31-40
  • 3.1 轿车前部结构形状对行人头部损伤影响的研究31-35
  • 3.1.1 头部碰撞位置与头部损伤程度关系的研究31-33
  • 3.1.2 头部包绕距离与头部损伤程度关系的研究33-35
  • 3.2 轿车前部结构形状对下肢损伤影响的研究35-39
  • 3.2.1 下肢碰撞位置在轿车前部碰撞位置的确定36-37
  • 3.2.2 轿车前部参数与下肢损伤程度关系的研究37-39
  • 3.3 本章小结39-40
  • 第4章 行人伤亡风险与不同车型碰撞速度关系的研究40-50
  • 4.1 数据和方法40-42
  • 4.1.1 事故数据的筛选40
  • 4.1.2 分析方法40-42
  • 4.2 行人伤亡风险与长头型车碰撞速度的关系研究42-43
  • 4.3 行人伤亡风险与短头型车碰撞速度的关系研究43-44
  • 4.4 行人伤亡风险与平头型车碰撞速度关系的研究44-45
  • 4.5 行人伤亡风险的对比分析45-48
  • 4.5.1 三种车型对应的行人伤亡风险的对比分析45-47
  • 4.5.2 与其他地区行人死亡风险的对比分析47-48
  • 4.6 行人保护的建议48-49
  • 4.7 本章小结49-50
  • 第5章 自动刹车系统的行人保护效果研究50-64
  • 5.1 数据和方法51
  • 5.1.1 事故数据的筛选51
  • 5.1.2 分析方法51
  • 5.2 事故前人车在路面上相对位置的确定51-58
  • 5.2.1 车辆未制动情况下人车相对位置的确定52-53
  • 5.2.2 车辆未转向情况下人车相对位置的确定53-55
  • 5.2.3 车辆转向情况下人车相对位置的确定55-56
  • 5.2.4 事故前 1s 人车相对位置的确定56-58
  • 5.3 各参数的行人保护效果研究58-62
  • 5.3.1 探测角度对行人保护效果影响的研究58-59
  • 5.3.2 最大制动减速度对行人保护效果影响的研究59-60
  • 5.3.3 制动提前时间对行人保护效果影响的研究60-61
  • 5.3.4 制动协调时间对行人保护效果影响的研究61-62
  • 5.4 本章小结62-64
  • 结论64-65
  • 参考文献65-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71-73
  • 致谢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宏雁;戎U喆

本文编号:534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534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5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