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考虑卸荷作用的底板突水破坏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6 09:23

  本文关键词:考虑卸荷作用的底板突水破坏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摩尔圆 渗透水压 应力强度因子 统一强度理论 损伤断裂


【摘要】:在依据摩尔图解及断裂力学理论对底板卸荷突水破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损伤断裂力学并结合统一强度理论,建立了考虑渗透水压作用下分支裂纹端部形成的塑性区范围计算方程与岩体发生贯穿破坏时的损伤阀值。将裂纹扩展过程与岩体损伤耦合起来,确定了裂纹的损伤断裂能量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侧压系数λ=0.5时,最大主应力完全卸荷状态下裂纹端部应力强度因子比双轴应力状态下大,岩体易发生破坏。考虑了裂纹端部塑性区的影响,裂纹损伤断裂能量相比于不考虑其影响时偏大,增大了煤层底板突水的危险性。裂纹损伤断裂能量G_1与裂纹半长a、裂纹面连通面积与总面积之比α、裂纹面渗透水压p及最小主应力σ_3呈正相关,与裂纹面摩擦系数f及岩体的弹性模量E呈负相关。分析结果为底板突水破坏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中煤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摩尔圆 渗透水压 应力强度因子 统一强度理论 损伤断裂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No.2011ZX05064) 中煤科工集团青年创新基金(No.2014QN005)~~
【分类号】:TD745
【正文快照】: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of China(2011ZX05064)and the Youth Foundation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Engineering Group Co.,Ltd.,(2014QN005).3.中煤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13)1引言我国华北地区深部煤层的安全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立平,彭苏萍;承压水体上开采底板突水灾害机理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5年04期

2 孟祥瑞;徐铖辉;高召宁;王向前;;采场底板应力分布及破坏机理[J];煤炭学报;2010年11期

3 焦阳;白海波;;煤层底板含隐伏溶洞滞后突水机理[J];煤炭学报;2013年S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富强,贺定勇,李晓延,史耀武;含横向裂纹的力学不均匀焊接接头的J积分研究[J];焊接;2001年02期

2 贺华;氨冷器壳体开裂失效原因分析[J];化工装备技术;2001年05期

3 何家胜;张贤超;陈文龙;谢飞;陈才;;废热锅炉服役后筒体环焊缝处的断裂失效研究[J];化工装备技术;2012年02期

4 毛信孚;刘小文;谢伟;;汽车凸轮轴摩擦焊接、热处理及其组织性能[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7年04期

5 毛信孚;傅莉;谢伟;;G105钻杆摩擦焊接头的断裂韧度和组织性能[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8年06期

6 毛信孚;石僖民;焦健民;马富强;;Cr12MoV钢制柱塞裂纹萌生断裂破损的原因分析[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2年02期

7 银辉,金成哲,王敏亮;应力场下锯切加工技术的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王磊;余强;刘庆军;;河南铝土矿床水害防治问题探讨[J];河南科技;2008年02期

9 王建平;沈燕良;曹克强;;液压导管疲劳破裂与液体压力关系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6年05期

10 易伟欣;刘保民;;米村矿一_1煤底板奥灰水突水危险性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姚武;封志辉;;聚丙烯纤维砂浆圆环干缩开裂判据的理论分析模型[A];首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孟祥瑞;徐铖辉;高召宁;王向前;;采场底板应力分布及破坏机理[A];全国大型煤炭企业综采技术发展成果集[C];2010年

3 王新友;;准脆性类材料岩石与混凝土的断裂模型[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4 裴璇;李志勇;;血管斑块疲劳破坏的理想模型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5 鲁海峰;姚多喜;梁修雨;郭立全;沈丹;;采动底板横观各向同性岩体应力解析解[A];《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ol.9 No.5[C];2013年

6 张廷毅;魏民;宋海亭;周永海;;断裂力学与断裂准则[A];第十五届北方七省市区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忠明;基于非局部增强梯度模型的混凝土断裂损伤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尹立明;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机理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晓军;路基填土破损过程的细观识别与破损参数测定[D];长安大学;1999年

4 张鹏程;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结构及其抗震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5 胡夏嵩;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6 邬华芝;钛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损伤模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7 郑纲;煤矿底板突水机理与底板突水实时监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8 褚卫华;模块级电子产品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9 李维红;玻璃材料在双向应力下失效分析的数值模拟与失效准则的验证[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10 杨孚标;复合材料修复含中心裂纹铝合金板的静态与疲劳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铖辉;不同岩性环境底板应力场及变形破坏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2 杜同斌;基于不确定性灾害因素的深井合理经济开采深度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姬保静;底板突水主控因素的敏感度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4 周印章;高阳铁矿水文地质条件与突水规律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8年

5 刘士强;登封煤田白坪井田二_1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6 王化强;煤矿突发水灾害应急救治体系及其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7 刘宗亮;潘谢矿区A组煤开采底板稳定性及渗流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立平,彭苏萍,王金安;承压水体上对拉工作面开采的矿压观测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2年01期

2 罗立平,彭苏萍,王金安;承压水体上对拉面开采关键技术与对策[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4年04期

3 白海波;缪协兴;冯梅梅;;潞安矿区新构造及其控水作用的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4 朱术云;姜振泉;姚普;肖为国;;采场底板岩层应力的解析法计算及应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5 张红日,张文泉,温兴林,王传云;矿井底板采动破坏特征连续观测的工程设计与实践[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0年04期

6 王作宇,刘鸿泉;煤层底板突水机制的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9年01期

7 施龙青,朱鲁,韩进,苏宝成,王则才,尹万才,李国臣,尚亚平;矿山压力对底板破坏深度监测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年06期

8 虎维岳;;华北东部深部岩溶及煤矿岩溶水害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0年02期

9 白海波,陈忠胜,张景钟;徐州矿区奥灰岩溶水突出的原因与防治[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9年03期

10 王家臣;许延春;徐高明;李见波;;矿井电剖面法探测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爱军,彭建萍,刘唐生;矿坑底板突水的突变模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2 刘伟韬,宋传文,张国玉;底板突水的专家评分层次分析预测与评价[J];工程勘察;2002年01期

3 邓晓秋;;底板突水成因浅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年08期

4 陈佩佩,管恩太,邱显水;我国华北煤矿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J];煤矿开采;2004年02期

5 胡焕正;孙传军;;底板突水预测与评价[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年11期

6 张自政;杨勇;田立娇;陈见行;李杨;;模糊评价分类模型在矿井底板突水判别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6期

7 万武亮;;构建煤矿底板突水预测系统[J];煤炭技术;2011年07期

8 逯娟;陈刚;;煤矿底板突水防治研究进展与探讨[J];西部资源;2013年02期

9 ;采区底板突水力学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0年02期

10 吴闻;铸科技大维 缚井下蛟龙——《底板突水规律与突水优势面》评价[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佩佩;管恩太;;焦作演马庄煤矿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2 张金才;;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的预测方法及其应用[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3 施龙青;王永红;尹增德;陆泓;;肥城煤田地质构造与矿井底板突水[A];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C];1997年

4 张少春;张西民;;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判据的建立及应用[A];陕西省煤炭工业科技成果评估探讨论文集[C];2004年

5 庞迎春;;底板注浆加固法防治淮北杨庄矿底板突水[A];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与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及环境保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施龙青;于小鸽;尹会永;魏久传;朱鲁;刘同彬;;“下四带”理论及其在底板突水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7 王小军;司俊鸿;徐文全;王鹏;王威钦;;断层对底板突水因素的影响[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C];2013年

8 张文泉;李加祥;;矿井底板突水点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9 姜华;陈崇柱;潘光明;;10层煤开采底板突水原因分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20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10 孙尚云;朱慎刚;;1026工作面底板突水实时监测技术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通讯员尚勇 记者刘宏;打破底板突水防治瓶颈[N];中国煤炭报;2009年

2 记者张长山 许晓东;掘进工作面底板突水所致[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纲;煤矿底板突水机理与底板突水实时监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2 尹立明;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机理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乐中;煤矿深部开采底板突水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4 范书凯;华北型煤田南部底板突水评价与对策[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5 刘树才;煤矿底板突水机理及破坏裂隙带演化动态探测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6 乔伟;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及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张文泉;矿井(底板)突水灾害的动态机理及综合判测和预报软件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士飞;露天煤矿开采底板突水预测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公亮;李堂煤矿复杂水文地质结构对顶底板突水控制的作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孙明;深井底板突水判别和预测系统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姬保静;底板突水主控因素的敏感度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5 黄俊;工作面底板突水机理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6 吴伟征;查庄煤矿底板突水风险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7 舒丹丹;信息融合技术在矿井底板突水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8 海龙;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煤层开采底板突水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9 杨利明;煤矿底板突水机理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10 王兴;固液耦合作用下底板突水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48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548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d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