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含水率影响成型煤样力学性质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03:06

  本文关键词:含水率影响成型煤样力学性质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成型煤样 含水率 粘聚力 内摩擦角 片帮 细观结构


【摘要】:本文以郑煤集团白坪矿11211工作面“三软”煤层原煤制备的不同含水率成型煤样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及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含水率成型煤样全应力 应变的规律、含水率影响成型煤样细观结构特征的规律,结合原煤及成型煤样细观结构特征,分析试件在三向应力作用下试件内部颗粒运移规律,最后通过现场实验验证煤层合理的注水率,有利于提高煤体粘聚力,减少煤壁片帮。本文所开展的研究内容及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1)研制并加工了制备成型煤样的模具,通过理论分析、实验室实验并结合前人制备成型煤样的经验,分析总结出制备不同含水率成型煤样的成型压力、成型时间、脱模速度。(2)采用MTS815.2对制备的不同含水率的成型煤样进行单三轴全应力 应变实验,研究不同含水率成型煤样从加载到破坏全过程应力 应变曲线变化规律,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峰后曲线由塑性软化逐渐向塑性强化转变;充分考虑型煤水分及围压的影响,分析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峰值强度与围压值,拟合出围压与峰值强度的线性关系,进而求出不同含水率型煤的内摩擦角及内聚力,拟合出含水率与内摩擦角及内聚力的关系曲线,结合接触力学和液桥理论解释合理水分增加粉煤颗粒黏聚力的原因。(3)对比研究原煤试样及型煤试样不同放大倍数的细观结构,得出试件细观结构模型;结合MTS815.2数据采集规则,放大全应力 应变曲线,发现随着曲线放大倍数的增加,曲线由平滑曲线逐渐向折现转变;结合全应力 应变曲线及细观结构特征,并基于颗粒力学理论分析成型煤样在受载过程中内部细观颗粒的运移转动规律,进而解释全应力应变曲线建立宏观力学与细观力学的关系。(4)在郑煤集团白坪煤矿11211工作面进行上下顺槽煤层深孔注水,现场研究表明内聚力提高29.69%,内摩擦角降低28.5%,煤壁片帮由工作面49.5%-69%范围片帮减少到8%~31%范围片帮,片帮深度由290mm~610mm减少到85mm~280mm。
【关键词】:成型煤样 含水率 粘聚力 内摩擦角 片帮 细观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713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7
  • 变量注释表17-18
  • 1 绪论18-26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1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8-23
  • 1.2.1 成型煤样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18-20
  • 1.2.2 不同含水率煤样宏观力学特性研究现状20-21
  • 1.2.3 不同含水率煤样微细观力学特性研究现状21-23
  • 1.3 论文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23-24
  • 1.3.1 研究目标23
  • 1.3.2 主要研究内容23-24
  • 1.3.3 关键问题及创新点24
  • 1.4 论文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方案24-26
  • 2 不同含水率成型煤样制备26-37
  • 2.1 引言26-27
  • 2.2 原煤试样基础参数27-30
  • 2.2.1 原煤的工业成分分析27
  • 2.2.2 水对煤的接触角27-28
  • 2.2.3 临界孔隙尺度的确定28-29
  • 2.2.4 煤的孔隙大小测定29-30
  • 2.3 不同含水率成型煤样制备30-36
  • 2.3.1 粉煤成型压力的确定30-31
  • 2.3.2 实验系统及仪器设备31-33
  • 2.3.3 实验方案33-36
  • 2.4 本章小结36-37
  • 3 不同含水率成型煤样宏观力学实验与分析37-52
  • 3.1 引言37
  • 3.2 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案37-39
  • 3.2.1 实验系统37-38
  • 3.2.2 实验方案38-39
  • 3.3 不同含水率成型煤样全应力-应变实验39-43
  • 3.3.1 实验结果分析41-42
  • 3.3.2 不同围压条件下峰值应力变化关系42-43
  • 3.4 含水成型煤样强度特征43-48
  • 3.4.1 不同含水率成型煤样峰值应力与围压的拟合分析43-46
  • 3.4.2 含水率对成型煤样内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影响46-48
  • 3.5 含水率 8%的峰值强度与变形指标关系48-51
  • 3.6 本章小结51-52
  • 4 不同含水率成型煤样细观力学实验与分析52-65
  • 4.1 引言52
  • 4.2 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案52-53
  • 4.2.1 实验系统52-53
  • 4.2.2 实验方案53
  • 4.3 成型煤样细观结构实验结果与分析53-54
  • 4.4 成型煤样细观结构模型54-55
  • 4.5 含水率对成型煤样细观力学的影响55-61
  • 4.5.1 液桥-颗粒接触模型55-58
  • 4.5.2 粒径、表面间距及嵌入角与液桥力的关系58-61
  • 4.6 成型煤样宏观力学与细观力学关系研究61-64
  • 4.7 本章小结64-65
  • 5 不同含水率煤体现场考察及验证65-74
  • 5.1 实验矿井概况65
  • 5.2 煤层注水方案设计与实施65-68
  • 5.2.1 注水钻孔布置方式65-66
  • 5.2.2 钻孔参数66
  • 5.2.3 煤层注水66-68
  • 5.3 煤层注水前后煤层内聚力和内摩擦角的测定68-71
  • 5.3.1 含水煤的抗剪强度68-69
  • 5.3.2 含水煤体内聚力及内摩擦角测定方法69-71
  • 5.4 煤层注水前后工作面防片帮效果考察71-72
  • 5.5 本章小结72-74
  • 6 结论及展望74-77
  • 6.1 主要结论74-75
  • 6.2 展望75-77
  • 主要参考文献77-80
  • 作者简历80-82
  • 学位论文数据集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各种纤维的含水率[J];合成纤维通讯;1975年02期

2 ;各种纤维的含水率[J];合成纤维;1978年01期

3 何博如;;加料成份对含水率测定的影响[J];烟草科技;1981年03期

4 谷拴成;砂含水率的简易测定方法[J];建井技术;1991年01期

5 崔秀敏;;注水开发油田累积含水率及其关系式[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7期

6 ;怎样计算萎凋、杀青叶的含水率?[J];中国茶叶;1972年06期

7 何伟方;朱聿邦;;带微处理机的丝茧含水率测试仪[J];浙丝科技;1982年04期

8 黄正华,陈世廉,李正清;利用微波驻波法测量石油中的含水率[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9 胡凤玲;;试论含水率与回潮率互换[J];纤维标准与检验;1989年01期

10 刘鹏程,牟珍宝,刘玉涛;逻辑斯谛旋回模型在预测油田含水率时的修正[J];断块油气田;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文刚;俞国胜;张海鹰;姜晨龙;刘小虎;赵雪松;;含水率对草坪草常温开模成型的影响[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本华;;粮食含水率快速无损测定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张中明;;砂、石含水率简易测定方法——比重法[A];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适用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1年

4 曹正良;;片烟松散回潮含水率控制方式的改进[A];中国烟草学会工业专业委员会烟草工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薛荆岩;沈永良;孙来军;涂磊;;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在黄豆含水率测量中的应用[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6 王丽学;李淑惠;刘洪禄;石志强;刘冀;;秸秆覆盖条件下播种的土壤临界含水率试验[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樊恒辉;吴普特;高建恩;王广周;孙胜利;;密度和含水率对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A];《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1届4次编委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江通;王丽萍;丁振华;翟博;李楠;马彬;李杰;廖晨博;;烃类污油含水率在线检测仪在采气三厂的应用[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司慧;鹿振友;王立昌;;含水率对落叶松材动态弹性模量的影响[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贤军;蔡智勇;傅峰;;微波干燥与常规干燥中木材内含水率动态分布比较[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冰;油墨与纸板含水率[N];中国包装报;2009年

2 省机械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林亦枰;对农产品干燥的要求[N];福建科技报;2004年

3 安然;农科推广需打“组合拳”[N];长白山日报;2008年

4 记者 徐云;葡萄干生产新标准与国际接轨[N];吐鲁番报(汉);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都广雄;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砂含水率在线检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徐永;含水率影响成型煤样力学性质实验研究[D];华北科技学院;2016年

3 熊玮;含水率对小提琴音板刚度的影响[D];中央音乐学院;2016年

4 李单;锯材含水率分级检测系统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5 戴之祥;水稻及玉米植株含水率的可见光图像检测[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6 李孟平;便携式围护结构含水率测试仪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7 殷洪霞;草物料的含水率对压缩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8 孙乐;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织物含水率无损测量系统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2年

9 宋晓辉;8000Kg/h卷烟叶丝线含水率西格玛水平改进措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10 张鹤岭;果蔬冻干过程含水率无线监测系统设计与试验[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55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555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3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