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青藏、川藏公路沿线旅游安全风险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20 04:22

  本文关键词:青藏、川藏公路沿线旅游安全风险对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青藏 川藏公路沿线 旅游安全 风险 对比分析 网上游记


【摘要】:安全是旅游活动的基本需要以及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了诸如英国口蹄疫、印度洋海啸、中国的“SARS”和汶川地震等重大安全事件,都给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人类已进入风险社会,而当前应用风险评估理论来分析行业安全问题已成为一种新视角、新趋向。目前旅游安全风险管理研究仍然薄弱:从文献上来看,旅游安全问题研究较多,而对旅游安全风险及管理方面的问题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来看,主要从社会学、管理学的角度对旅游安全风险进行定性解析,并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和感知量度。 青藏、川藏公路沿线旅游资源配置与环境安全之间相互对立。青藏、川藏公路沿线是青藏高原黄金旅游线路,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景观壮美独特。然而,高原区域内固有的自然条件(如低氧、强紫外辐射等)和落后的基础设施成为青藏、川藏公路沿线旅游安全的限制性因素。因此,本文利用风险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构建青藏、川藏公路沿线旅游安全风险分析指标体系,最终对比分析两条旅游线路的风险度大小以及差异性原因。全文主要具体研究成果有如下3个部分。 (1)风险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①风险基本理论方面:阐述了风险基本理论,并且在借鉴风险理论的基础之上,得到了青藏、川藏公路沿线旅游安全风险分析的基本模型。②研究方法方面:首先,构建了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权重,包括评价层(致险性、物理暴露和安全保障能力3个方面)、指标层(15个指标);然后,确定了两条公路沿线缓冲区范围以及研究时间范围;接着,,对比分析方法包括3个方面:结果图、面积和长度;最后,利用网上游记对风险基本模型的物理暴露结果进行验证分析。 (2)青藏、川藏公路沿线旅游安全风险分析与比较。一方面,对15个指标结果图分布状况进行对比描述;另一方面,评价层、脆弱性和综合风险度共5个方面的结果图、面积和长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3)网上游记验证分析。选取了词汇量、食宿点数量、旅行方式、旅行时间和景点数量5个方面。 最终初步得到了以下4点结论: (1)从危险度、物理暴露度、安全保障能力和脆弱度四个方面来看。川藏公路沿线都比青藏公路沿线高且高等级路段也是如此。 (2)从风险度来看。青藏公路沿线风险度偏低,川藏公路沿线风险度偏高,因此,川藏公路沿线比青藏公路沿线风险度更高,可以认为川藏公路沿线是高风险旅游线路;川藏公路沿线高风险度路段比青藏公路沿线分布更广,主要集中在两段:拉萨河谷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地区的拉萨市及山南地区、横断山区的八宿县-芒康县路段,前者分布空间差异性大,而后者分布更广、更集中;青藏公路沿线中等及以上风险度路段几乎全程都是零散状分布,而川藏公路沿线主要分布在康定县以西的川西高原和西藏高原地区且高风险度路段大面积集中分布。 (3)从风险度与景点分布对比来看。青藏、川藏公路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安全高风险之间相互对立,加强旅游安全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4)从网上游记来看。川藏公路沿线的旅游景点比起青藏公路沿线要丰富得多,但川藏公路沿线耗时远比青藏公路沿线多,尤其是川藏公路沿线的西藏高原路段,不仅耗时多而且路途更为艰辛,因此,青藏公路沿线适合只想体验高原风光的大多数旅游者,而川藏公路沿线最适合勇于挑战的年轻旅游者。另外,旅行方式上,两条线路自驾是首选,不过川藏公路沿线骑行、青藏公路沿线火车+其他的旅行方式同样也是最好的选择。
【关键词】:青藏 川藏公路沿线 旅游安全 风险 对比分析 网上游记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951;F59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0-13
  • 1.1.1 选题背景10-13
  • 1.1.2 研究意义13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3-16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6-18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技术路线17-18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18-26
  • 2.1 青藏、川藏公路沿线概况18-19
  • 2.2 青藏、川藏公路沿线自然环境19-26
  • 2.2.1 自然地理区19-22
  • 2.2.2 地质环境22-23
  • 2.2.3 社会经济环境23-26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方法26-39
  • 3.1 风险理论与风险基本模型26-27
  • 3.1.1 风险理论概述26-27
  • 3.1.2 风险基本模型27
  • 3.2 指标选择与权重确定27-34
  • 3.2.1 沿线自然环境致险性指标选择28-33
  • 3.2.2 沿线旅游活动物理暴露指标选择33
  • 3.2.3 沿线旅游地安全保障能力指标选择33-34
  • 3.3 指标权重确定34-35
  • 3.4 分析基本公式35-36
  • 3.5 缓冲区选择与数据处理36-38
  • 3.5.1 缓冲区选择36
  • 3.5.2 时间范围36
  • 3.5.3 评价单元36-37
  • 3.5.4 对比分析方法37
  • 3.5.5 数据处理37-38
  • 3.6 基于网上游记的内容分析法38-39
  • 第四章 青藏、川藏公路沿线旅游安全风险分析与比较39-57
  • 4.1 沿线自然环境致险性对比分析39-47
  • 4.1.1 沿线自然环境致线性各指标对比分析39-45
  • 4.1.2 沿线自然环境致险性结果对比分析45-47
  • 4.2 沿线旅游活动脆弱性对比分析47-53
  • 4.2.1 沿线旅游活动物理暴露对比分析47-49
  • 4.2.2 沿线旅游地安全保障能力对比分析49-52
  • 4.2.3 沿线旅游活动脆弱性对比分析52-53
  • 4.3 综合风险结果对比分析53-57
  • 第五章 网上游记验证分析57-63
  • 5.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57-58
  • 5.2 词频对比分析58-61
  • 5.2.1 总词汇量58
  • 5.2.2 食宿点数量58-59
  • 5.2.3 行程时间59-60
  • 5.2.4 旅行方式60
  • 5.2.5 景点数量60-61
  • 5.3 结果验证分析61-63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63-67
  • 6.1 讨论63-65
  • 6.2 结论65-67
  • 参考文献67-74
  • 致谢74-76
  • 个人简历76-77
  • 在校期间科研状况及学术论文发表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登义;人类在极端环境气象中的适应问题[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9年01期



本文编号:566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566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3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