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基于网络图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16:00

  本文关键词:基于网络图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图 安全度 安全管理模式


【摘要】: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给社会、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损失,建筑业的安全生产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网络图作为施工进度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施工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因此,实现安全与网络图的结合成为了一种趋势。本文在网络图的基础上,通过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和安全评价,确定工序的安全度,继而确定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开展了如下研究:(1)提出了基于网络图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模式。分析了在网络图基础上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步骤。(2)建立了安全网络图的技术。从绘制方法、计算规则和术语解释三个方面建立了安全网络图。(3)某一时刻整个施工现场全局环境安全度的确定。编制安全检查表,通过安全检查确定施工现场全局环境安全度。(4)某一时刻单个工序安全度的确定。根据工序的特点,编制相应工序的安全检查表,确定该工序的安全度。(5)安全度动态曲线的绘制方法。根据某一时刻全局环境、多个工序安全度的合成方法,绘制某一时刻全局环境和多个工序的安全度动态曲线。(6)基于安全网络图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模式推广策略。从安全网络图推广的预期目标出发,给出了安全网络图推广方法的设计原则,建立了包括培训、机构设置、人员岗位和实施方法四个方面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网络图 安全度 安全管理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714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绪论11-23
  • 1.1 研究背景11-13
  • 1.1.1 我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11-12
  • 1.1.2 网络图的应用现状12-13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3-15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5-20
  • 1.3.1 网络图的发展和应用15-16
  • 1.3.2 安全管理的发展16-20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0-21
  • 1.4.1 研究内容20
  • 1.4.2 技术路线20-21
  • 1.5 本章小结21-23
  • 2.基于网络图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模式23-47
  • 2.1 基于网络图的安全管理总体思路23-24
  • 2.2 安全网络图的基本理论24-29
  • 2.2.1 安全网络图的绘制方法24-26
  • 2.2.2 术语解释26-29
  • 2.3 某一时刻现场全局环境安全度的确定29-35
  • 2.3.1 全局环境危险源的辨识29-32
  • 2.3.2 全局环境安全检查表的编制32-35
  • 2.4 某一时刻单个工序安全度的确定35-40
  • 2.4.1 单个工序危险源的辨识35-36
  • 2.4.2 工序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36-39
  • 2.4.3 某一时刻单个工序安全检查表的编制39-40
  • 2.5 某一时刻多个工序安全度的确定40-43
  • 2.6 某一时刻整个现场安全度动态曲线的绘制43-44
  • 2.7 本章小结44-47
  • 3.基于网络图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实施策略47-55
  • 3.1 实施目标47
  • 3.2 实施方案设计原则47-48
  • 3.3 实施方案48-53
  • 3.3.1 培训48-50
  • 3.3.2 组织与机构50-51
  • 3.3.3 人员岗位51
  • 3.3.4 工作制度51-53
  • 3.3.5 持续改进与提高53
  • 3.4 实施效果评价53-54
  • 3.5 本章小结54-55
  • 4.工程举例55-71
  • 4.1 工程概况55-59
  • 4.1.1 工程简介55-56
  • 4.1.2 自然环境状况56-59
  • 4.2 某一时刻全局环境安全度的确定59-61
  • 4.2.1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59-60
  • 4.2.2 全局环境安全度的确定60-61
  • 4.3 某一时刻单个工序安全度的确定61-68
  • 4.3.1 某一时刻单个工序安全检查表的编制61-67
  • 4.3.2 某一时刻单个工序安全度的确定67-68
  • 4.4 某一时刻多个工序的安全度合成68
  • 4.4.1 某一时刻多个工序的安全度的合成68
  • 4.4.2 关键工序的确定68
  • 4.5 整个施工现场安全度的动态曲线的绘制68-69
  • 4.6 本章小结69-71
  • 5.结论与展望71-73
  • 5.1 结论71-72
  • 5.2 展望72-73
  • 参考文献73-79
  • 作者简历79-81
  • 附表81-83
  • 学位论文数据集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启晴;浅谈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05年10期

2 ;创新施工现场安保体系[J];劳动保护;2006年11期

3 江云林;孙育红;;浅谈如何加强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现代职业安全;2009年04期

4 徐亚红;;浅谈施工现场安保体系审核[J];建筑安全;2013年09期

5 万军;崔经理被拒之施工现场外[J];劳动保护;1987年03期

6 何平 ,克洲;北京市城建四公司为违章施工现场领导办学习班[J];劳动保护;1989年10期

7 刘栋臣;施工现场火灾分析及预防[J];建筑安全;1997年10期

8 周月;;施工现场[J];中华少年(DK少年百科);2013年02期

9 马莹,姚明;必须加强施工现场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J];建筑安全;2000年06期

10 黄涛;施工现场设备安全工作不可忽视[J];建筑安全;200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卫民;张爱勤;李小房;;施工现场钢筋检验[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2 李振立;;浅谈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A];第三届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及技术装备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12年

3 余建雨;奚丽红;;谈施工现场时间费用的管理[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4 陈先锋;宋志华;;浅谈施工现场的事故诱因控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5 仲伟光;;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企业管理)[C];2014年

6 万富军;杨培贞;祝令德;;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A];山东水利学会第九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7 杨东伟;;论雷害及施工现场的防雷[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8 李东平;;浅析施工现场物料管理[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中伟;;浅谈施工现场电气管理[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7卷)[C];2013年

10 伊廷成;;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几点看法[A];2014年十一省(市)金属(冶金)学会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中昌;实行“模拟施工现场”制度[N];东北电力报;2008年

2 记者 李辉;我区16个施工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N];新疆日报(汉);2010年

3 记者 马国顺;酒泉一冷库施工现场发生坍塌 致4死7伤[N];甘肃日报;2012年

4 程佑祥 特约记者 廖宝祺;施工现场不见一兵一卒[N];解放军报;2013年

5 记者 张春 通讯员 陈畅 王水金;文化“入驻”施工现场[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6 记者 董馨;施工现场将实行封闭管理[N];长春日报;2007年

7 金鑫;施工现场应为农民工设医疗室[N];哈尔滨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施工现场扬尘污染不得超标[N];青岛日报;2007年

9 记者 刘怀英;15日前施工现场创卫必须达标[N];广元日报;2008年

10 袁弘;用可持续、可操作的技术规程 科学治理施工现场扬尘[N];成都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鸿伟;基于危险源管理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健杰;强夯施工现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胡攀辉;基于BIM与AR的施工现场应用模块集成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郑毅;陪同口译报告—海外施工现场陪同口译难点和对策[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侯芳;基于网络图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邓先德;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动态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2009年

6 邹立群;地方中小型水利施工现场危险源辨析及风险评价[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崔纪委;水利施工现场危险源辨析及其风险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8 卢彬;安全危机管理在施工现场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1年

9 刘利;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李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68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568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f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