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沟煤矿1033综采工作面采前防治水安全性评价
本文关键词:五沟煤矿1033综采工作面采前防治水安全性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五沟煤矿 四含 太灰水 断层破碎带 数值模拟 防治水安全性评价
【摘要】:我国受水害威胁煤层量大面广,且频发突水致灾淹井事故,不仅经济损失大,而且破坏了矿区生态水环境,同时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项目研究的五沟煤矿主采煤层上方直接覆盖有砂砾石含水层,底部有富水中等的灰岩含水层,且断层极为发育,属受新生界四含水、顶板砂岩裂隙水、底板灰岩水、断层水四种水体威胁煤层开采。矿井设计时留设的各种防水煤柱煤量高达3665万吨,为了安全高效回收煤炭资源,开展受水困煤层采前安全性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论文以五沟煤矿1033综采工作面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影响工作面安全开采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开采工程技术条件,针对第四系松散层底部孔隙含水层(四含)、煤层砂岩顶板充水含水层、底板灰岩承压含水层及断层破碎带四种水害影响因素,评估预测了1033综采工作面在多水源作用下的安全开采条件,对工作面采前防治水进行了安全性评价。首先通过地面三维地震勘探、地面钻探、井下瞬变电磁探测、无线电波坑透探测等物探方法对工作面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探查,根据工作面附近的钻孔揭露的地质资料表明了10煤顶底板的岩性特征,同时对10煤层顶、底岩石中采取试样分别进行了物理及力学性质试验,获得了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根据1033工作面水患因素的分析结果,依据测试报告及有关技术规程,对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进行探查,为降低底板突水系数,采取灰岩注浆改造结合疏水降压的方法进行底板太灰水的防治。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预测了太灰水及断层对工作面安全开采的影响。在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时充水因素的基础上,预测了矿井开采期间的涌水量,根据预测的最大涌水量,进行了工作面排水系统设计。论文分析评价了各种水体对工作面安全开采的影响,结果表明:(1)四含对工作面开采影响较小,10煤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在工作面范围内大部分区域富水性较弱,对煤层开采的充水作用不大;(2)1033工作面煤层底板粉砂岩与细砂岩互层或砂质泥岩为中等坚硬岩类,顶板覆岩类型属于软弱—中硬覆岩类型;(3)1033工作面上覆四含厚度为10.1~19.45m,单位涌水量q为0.0076~0.0339L/(s·m),渗透系数K为0.0271~0.104m/d,属弱含水层,水体采动等级为Ⅱ类水体,可以留设防砂煤岩柱开采;类比其他工作面得知1033综采工作面需留设的防砂煤岩柱高度为39.91m,小于实际留设煤岩柱47.78m;(4)1033工作面底板最大突水系数为0.051~0.125MPa/m,局部地段大于临界突水系数,但通过注浆改造后,突水系数变为0.033~0.059MPa/m,小于临界突水系数,因此在注浆加固改造后工作面开采存在突水危险性较小,具备安全开采条件。(5)以F1033-7断层为例,利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软件进行断层采动活化特征的研究。模拟结果表明:F1033-7断层在工作面推进的过程中未出现明显活化特征,当断层带含有少部分水时不会对工作面产生严重影响。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水措施,确保了1033工作面的安全开采,对类似工作面水害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五沟煤矿 四含 太灰水 断层破碎带 数值模拟 防治水安全性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74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第一章 绪论15-22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5-16
- 1.1.1 研究目的15-16
- 1.1.2 研究意义16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6-20
- 1.2.1 底板突水研究现状16-17
- 1.2.2 断层突水研究现状17-18
- 1.2.3 防治水技术研究现状18-20
- 1.3 研究内容20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20-22
- 1.4.1 研究方法20-21
- 1.4.2 研究技术路线21-22
- 第二章 1033工作面工程概况22-45
- 2.1 1033工作面开采概况22
- 2.2 1033工作面地质条件22-23
- 2.3 1033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探查23-37
- 2.3.1 地面探查23
- 2.3.2 井下瞬变电磁探测23-26
- 2.3.3 并行电法探测成果分析26-29
- 2.3.4 工作面无线电波坑透探测29-37
- 2.4 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37-39
- 2.4.1 含水层37-38
- 2.4.2 断层含、导水性38
- 2.4.3 工作面充水特点38-39
- 2.5 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39-45
- 2.5.1 煤层顶底板岩性组成与厚度变化特征39-41
- 2.5.2 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特征41-42
- 2.5.3 工程地质岩组特征42
- 2.5.4 顶底板岩体结构特征42-45
- 第三章 1033工作面水患因素分析45-50
- 3.1 含水层水45-47
- 3.1.1 新生界四含水45-46
- 3.1.2 10煤顶板砂岩裂隙水46-47
- 3.1.3 10煤底板太灰水47
- 3.2 工作面内断层对工作面开采影响47-50
- 3.2.1 断层含导水性分析47-49
- 3.2.2 工作面采动断层活化对煤层开采的影响49-50
- 第四章 1033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评价50-66
- 4.1 四含水害评价50-53
- 4.1.1 水体采动等级50
- 4.1.2 工作面两带高度预计及防砂安全煤岩柱高度计算50-53
- 4.1.3 10煤开采四含突水危险性评价53
- 4.2 1033工作面太灰突水危险性评价53-58
- 4.2.1 突水危险性预测评价依据与技术标准54-55
- 4.2.2 1033工作面开采太灰突水危险性评价55-58
- 4.3 断层对工作面开采影响研究58-66
- 4.3.1 工作面采动断层活化特征58-59
- 4.3.2 断层对1033工作面开采的影响59-66
- 第五章 1033工作面开采涌水量预计及排水系统设计66-71
- 5.1 1033工作面开采涌水量预计66-70
- 5.1.1 1033工作面涌水组成66
- 5.1.2 涌水量计算方法66-67
- 5.1.3 工作面回采涌水量预计67-70
- 5.2 1033工作面排水系统设计70-71
- 5.2.1 排水系统设计原则及设计依据70
- 5.2.2 排水系统设计方案70-71
- 第六章 1033工作面开采防治水安全性评价及防治水对策研究71-75
- 6.1 工作面开采安全性评价71-72
- 6.1.1 工作面开采安全性评价依据71
- 6.1.2 工作面开采安全条件评价71-72
- 6.1.3 评价结果72
- 6.2 1033工作面安全开采对策研究72-75
- 6.2.1 验证1033工作面顶板异常区72
- 6.2.2 回采期间工作面防治水措施72-75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75-77
- 7.1 结论75-76
- 7.2 展望76-77
- 参考文献77-79
- 致谢79-80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伍;如何搞好安全性评价工作[J];电力安全技术;2004年02期
2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安全质量(安全性评价)工作标准方案[J];劳动保护;2004年10期
3 杜宇伟;安全大检查与安全性评价的有机结合[J];电力安全技术;2005年08期
4 吴金土,邬意慧;对发电厂安全性评价的认识和体会[J];电力安全技术;2005年03期
5 刘政;;农药安全性评价的进展[J];环境保护科学;1985年02期
6 韩军;安全性评价的地位与作用[J];劳动保护;1990年08期
7 刘德彬;搞好安全性评价是企业决策者的责任[J];劳动保护;1990年10期
8 张社;谈安全性评价和本质安全[J];劳动保护;1990年11期
9 冯肇瑞;;预防事故的有力手段——安全性评价[J];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10 张宏波;开展安全性评价势在必行[J];劳动保护;199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玉梅;李向红;任进;;安全性评价试验实施中方案和报告的管理[A];2007年全国药物毒理学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李一石;;贯穿于心血管临床研究始终的安全性评价[A];第四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心血管药物安全应用与药源性心血管疾病防治专题研讨会会刊[C];2012年
3 宣尧仙;;中药(现代)的安全性和安全性评价[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沈连忠;;统计决定树方法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数据统计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数学药理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芳;;药品安全性评价问题的探讨[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09)[C];2009年
6 赖俊青;吴左达;张秀兰;黄芝瑛;;新药安全性评价专题负责人的责任和作用[A];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张晓冬;栗志远;郑杰民;余佳红;陆国才;黄矛;袁伯俊;;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做好专题负责人的心得体会[A];2007年全国药物毒理学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孙涛;;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总体考虑[A];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波;;生物技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的一些问题[A];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芝瑛;邱玉文;许静芬;;信息化技术在新药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应用[A];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雨白;安全性评价,从源头开始[N];医药经济报;2007年
2 记者 星子;青海省藏药药理学和安全性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挂牌[N];青海日报;2010年
3 牛东农;科工集团安全性评价工作走向深入[N];中国航天报;2003年
4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化药临床一部内分泌药物审评小组成员 申平;重视安全性评价 关注特殊问题处理[N];中国医药报;2013年
5 王柱山;潘电安全性评价整改见成效[N];华北电力报;2000年
6 陈全育;安全生产要进一步落实责任[N];中国航天报;2006年
7 通讯员 叶玲虹;乐滩水电并网安全性评价得分率89.75%[N];中国电力报;2011年
8 记者 杨薇;华电集团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N];中国电力报;2004年
9 张涛邋通讯员 叶建波;丽水电业局接受安全性评价复评检查[N];丽水日报;2007年
10 史建会;专家研讨塑料输液包材安全性[N];石家庄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邱兆国;基于损伤量化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安全性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2 黄丹民;鳄嘴花特征活性组分对HepA移植瘤小鼠的抗肿瘤机制与安全性评价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3 黄玲利;喹赛多在肉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4 咸化彩;次任务驾驶安全性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哈小琴;基因治疗制剂的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价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6 郭艳卿;隐密对抗的理论及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马t,
本文编号:575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575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