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事故下蠕变诱发RCS破裂的概率评估
本文关键词:严重事故下蠕变诱发RCS破裂的概率评估
更多相关文章: 严重事故 蠕变诱发RCS破裂 二级PSA 拉丁超立方体抽样
【摘要】:严重事故下一回路管道可能会发生蠕变失效,若出现蠕变诱发的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则会导致安全壳旁路失效;若出现蠕变诱发热段或波动管的失效,则产生的破口将会使一回路迅速卸压。因此,评估严重事故下蠕变诱发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CS)破裂的可能性是开展严重事故分析、特别是二级概率安全分析(PSA)的重要基础。本工作基于蠕变失效模型,考虑传热管的缺陷,建立了评价蠕变诱发RCS破裂的确定论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拉丁超立方体抽样方法,考虑重要参数的不确定性,开发了严重事故下蠕变诱发RCS破裂的概率评估程序。随后对典型的事故序列进行了蠕变诱发RCS破裂的概率评估。结果表明,对于高压事故序列,存在一定的蠕变诱发SGTR概率,也存在较高的蠕变诱发热段或波动管失效概率。
【作者单位】: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关键词】: 严重事故 蠕变诱发RCS破裂 二级PSA 拉丁超立方体抽样
【分类号】:TL364.4
【正文快照】: 核电厂发生严重事故时,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CS)会由于堆芯熔化过程而不断升温升压,不断上升的温度和压力可能会使RCS中的某些位置发生蠕变失效。一般来说,较易发生蠕变失效的位置主要是热段管嘴、波动管线和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如果首先发生蠕变诱发的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向清安;邓纯锐;陈宝文;冯进军;;全厂断电严重事故自然循环和蠕变失效分析[J];核动力工程;2014年05期
2 陈宝文;毛欢;孔翔程;陈彬;;全厂断电引发的严重事故下蒸汽发生器传热管蠕变失效风险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年06期
3 吴振君;王水林;葛修润;;LHS方法在边坡可靠度分析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10年04期
4 唐红元;贾益纲;;基于LHS的混凝土时效不确定性模拟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新利;朱文韬;杨晓卿;郑向阳;詹佳硕;;严重事故下蠕变诱发RCS破裂的概率评估[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6年06期
2 孙树林;钱健;阮晓波;;基于Monte Carlo法的垃圾填埋场平移破坏可靠度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06期
3 李静萍;程勇刚;李典庆;常晓林;;基于多重响应面法的空间变异土坡系统可靠度分析[J];岩土力学;2016年01期
4 房智恒;王李管;彭南良;蒋权;;高陡边坡整体与局部失稳的强度折减及安全度判别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5 代庆礼;;考虑参数空间变异的高风化岩质边坡可靠性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5年10期
6 李典庆;肖特;曹子君;唐小松;方国光;;基于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的边坡协同式可靠度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6年06期
7 张超;;高土石不过水围堰边坡失稳风险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S2期
8 吕康亭;邵必林;李娜;卢娜;江松;;金堆城露天钼矿某剖面处边坡稳定性的不确定性方法分析[J];有色金属工程;2015年04期
9 董爱民;;基于随机有限元的路基沉降可靠度研究[J];中外公路;2015年03期
10 刘君;魏开涛;易平;;基于样本累积响应面法的防波堤可靠度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5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Analysis of hot leg natural circulation under station blackout severe accident[J];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2007年02期
2 张贵金,徐卫亚;岩土工程风险分析及应用综述[J];岩土力学;2005年09期
3 付霄华;SCDAP/RELAP5与MELCOR程序对堆芯损伤过程预测的比较[J];核动力工程;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睿,许川;秦山核电二期工程严重事故研究[J];核动力工程;2003年S1期
2 丁亮;周辉;曹欣荣;林原胜;;严重事故仿真两相流模型研究[J];能源技术;2006年05期
3 张松;庄文翠;臧希年;;压水堆核电厂严重事故对策[J];核动力工程;2007年06期
4 炊晓东;;压水堆核电厂严重事故与对策浅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23期
5 唐钢,张森如,江光明,傅霄华;压水堆核电站严重事故紧凑型仿真机开发[J];核动力工程;2001年01期
6 魏巍;齐克林;万舒;陈艳芳;郭富德;;MCCI过程模型开发及验证[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年05期
7 张龙飞;舒礼伟;陆古兵;;小型压水堆完全丧失电源引发的严重事故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2年05期
8 罗沙;王少波;覃亮;庞锋;;核电站严重事故下氢气浓度测量装置[J];舰船防化;2013年04期
9 孙造占;初起宝;房永刚;张云波;;严重事故下设备可用性论证要求[J];核安全;2014年01期
10 林继铭;贾宝山;刘宝亭;;严重事故下喷淋模式的研究[J];中国核科技报告;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宝亭;任俊生;王荣忠;林继铭;;翻版改进型核电站严重事故对策的初步研究[A];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三次会议暨21世纪初核安全论坛第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陈耀东;;国产二代加核电站严重事故对策[A];第七届中国核学会“三核”论坛中国放射医学教育五十年暨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委员会第八次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陈艳芳;单福昌;;压水堆严重事故过程中堆内氢气源项分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2册)[C];2009年
4 季松涛;张应超;;用ICARE2程序模拟秦山核电厂熔渣床的形成[A];第三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坚;大型干式安全壳严重事故条件下氢气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峰;严重事故放射性核素迁移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尹峰;秦山二期扩建工程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消氢措施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刘明章;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严重事故对策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黄有骏;核电厂严重事故下仪表可用性评价方法研究[D];南华大学;2014年
5 吴鹏;基于比较和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压水堆严重事故模型评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丁亮;核电厂严重事故实时仿真两相流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薛润泽;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喷淋系统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8 王珏;严重事故下RELAP5与MELCOR程序的联合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9 鲍晗;严重事故中下封头熔池传热计算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金越;严重事故下大功率压水堆IVR-ERVC有效性MELCOR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93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593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