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岩水力压裂有效影响范围及其制约因素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煤岩水力压裂有效影响范围及其制约因素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水力压裂 瞬变电磁法 含水率 事故树分析 有效影响范围
【摘要】:煤岩水力压裂是卸压增透并有效提高本煤层瓦斯抽采效果的一种先进技术,是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切实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可行性措施。但由于该技术在以往的实施过程中,不能明确判定且掌握注入煤岩体内高压水的流动方向和范围及其制约因素,从而导致水力压裂的执行效果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难以实现预期效果;甚至由于未能及时了解高压水积聚区造成新的应力集中带,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予以排除,给后期的采掘作业留下新的安全隐患。因此,研究煤岩水力压裂高压水在煤岩中的流动范围及其制约因素,对于合理指导水力压裂技术顺利实施且确保安全生产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瞬变电磁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利用电磁波探测煤岩水力压裂过程中高压水的流动方向和扩展范围的可行性。分别在义煤集团新安矿14230工作面和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矿Ⅰ13采区回风大巷的水力压裂过程中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区域水力压裂前后煤层及其顶板二次电磁场变化规律的探测和分析,确定了煤岩体遭受水力压裂后高压水沿煤层走向、倾向以及法向的流动方向和影响范围;同时在实验工作面不同位置采取多组煤样,通过测定煤样含水率来验证瞬变电磁法探测结果的可靠性。最后,采用事故树分析法,通过求解最小割集和结构重要度等方式,探讨明确了矿区制约水力压裂有效影响范围的主要地质条件和因素。
【关键词】:水力压裂 瞬变电磁法 含水率 事故树分析 有效影响范围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712.6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cat6-11
- 1 绪论11-19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7
- 1.2.1 水力压裂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
- 1.2.2 水力压裂有效影响范围和瞬变电磁法国内外研究现状16-17
- 1.2.3 制约水力压裂影响范围因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7
- 1.3 研究内容17-18
- 1.4 创新点18-19
- 2 瞬变电磁技术19-31
- 2.1 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及求解19-21
- 2.1.1 电磁场的边界条件20-21
- 2.1.2 空间场的求解21
- 2.2 均匀半空间的瞬变电磁场21-23
- 2.2.1 瞬变电磁场的计算公式21-22
- 2.2.2 计算视电阻率的定义式22-23
- 2.3 矿井瞬变电磁法原理23-25
- 2.4 瞬变电磁仪器及探测方法25-28
- 2.5 瞬变电磁法数据处理及解释28-30
- 2.6 本章小结30-31
- 3 矿井瞬变电磁法的探测实验和数据分析31-48
- 3.1 新安矿14230工作面实施方案31-33
- 3.1.1 实验地点概况31
- 3.1.2 水力压裂概况31-33
- 3.2 井下瞬变电磁仪探测33-34
- 3.2.1 实验探测方案33-34
- 3.2.2 仪器布置方式34
- 3.3 探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34-38
- 3.3.1 压裂前视电阻率图解释35-36
- 3.3.2 压裂后视电阻率图解释36-38
- 3.4 临涣矿9134工作面水力压裂概况38-42
- 3.4.1 实验区域概况38-39
- 3.4.2 水力压力概况39-42
- 3.5 井下瞬变电磁仪探测(1 号钻孔)42-45
- 3.5.1 打钻、压裂概况42-43
- 3.5.2 探测方案43
- 3.5.3 探测数据处理与分析43-45
- 3.6 井下瞬变电磁仪探测(2 号钻孔)45-47
- 3.6.1 钻孔打钻、压裂概况45
- 3.6.2 探测方案45
- 3.6.3 探测数据处理与分析45-47
- 3.7 本章总结47-48
- 4 水力压裂有效影响范围的验证48-54
- 4.1 煤样的提取48-49
- 4.2 煤样含水率的测定49-51
- 4.2.1 煤样的制备49-50
- 4.2.2 常用仪器及实验步骤50-51
- 4.2.3 全自动水分测定仪51
- 4.3 实验结果分析51-53
- 4.4 本章小结53-54
- 5 高压水有效影响范围的制约因素分析54-61
- 5.1 制约因素分析54-56
- 5.1.1 主观因素分析54-55
- 5.1.2 客观因素分析55-56
- 5.2 事故树建立56-57
- 5.3 事故树定性分析57-59
- 5.3.1 求解最小割集57-58
- 5.3.2 求解结构重要度58-59
- 5.4 事故树分析法的实际应用59-60
- 5.5 本章小结60-61
- 6 结论与展望61-63
- 6.1 主要结论61-62
- 6.2 论文不足及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7
- 作者简历67-69
- 学位论文数据集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数值模拟水力压裂裂隙的扩展和增大[J];煤矿安全;2008年06期
2 连志龙;张劲;王秀喜;吴恒安;薛炳;;水力压裂扩展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1期
3 李洋;;水力压裂开采页岩气对环境有害[J];国外油田工程;2010年09期
4 杨维;白治平;王春孝;;子长采油厂水力压裂与产量关系评价[J];硅谷;2010年19期
5 赵宝滔;牛晓东;孟凡册;;水力压裂施工方案研究[J];科技资讯;2012年15期
6 杨景宁;;美国国会简报关注水力压裂引发的环境和地震问题[J];国际地震动态;2013年04期
7 洪世铎;水力压裂理论[J];石油钻采工艺;1980年01期
8 刘蜀知,任书泉;水力压裂裂缝三维延伸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3年S1期
9 ;水力压裂法[J];环境与生活;2012年05期
10 乔继彤,张若京,姚飞,蒋阗;水力压裂的二维温度场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若京;;地下能源开发的重要技术——水力压裂[A];力学与西部开发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刘建军;杜广林;薛强;;水力压裂的连续损伤模型初探[A];第十二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李连崇;梁正召;李根;马天辉;;水力压裂裂缝穿层及扭转扩展的三维模拟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传华;陈勉;金衍;;层状介质水力压裂模拟实验研究[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刘闯;刘合;李向阳;吴恒安;;页岩气水平井水力压裂多缝间距优化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杨丽芳;张陈芳;阳国桂;王路伟;;油田水力压裂过程中示踪砂用量计算[A];第三届全国核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会议资料文集[C];2012年
7 李家祥;张文泉;;井下水力压裂应力测量[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8 朱礼军;陈勉;金衍;;松软地层水力压裂缝宽预测[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阳国桂;李锦富;;同位素水力压裂示踪用示踪剂的研制[A];第三届全国核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会议资料文集[C];2012年
10 鄢旭彬;饶少莹;任海龙;王军红;;水力压裂工艺技术的应用[A];油气藏改造压裂酸化技术研讨会会刊[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蒂芬·科恩 编译 王林;对水力压裂法应该宽容一些[N];中国能源报;2012年
2 卢克·亨特 王林 编译;水力压裂法在东南亚难应用[N];中国能源报;2013年
3 苏珊·布兰特利 安娜·美耶_撤,
本文编号:662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66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