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磷酸二氢铵对金属粉尘的爆炸抑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05:24

  本文关键词:磷酸二氢铵对金属粉尘的爆炸抑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磷酸二氢铵 镁粉 铝粉 钛粉 粉尘爆炸 抑爆


【摘要】:工业上,金属粉尘的爆炸事故频繁发生,从而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目前,在预防、抑制粉尘爆炸方面国内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消除点火源;第二,避免粉尘云的形成;第三,采用隔离、泄放、通风等一系列保护措施。由于工业生产中潜在的点火源非常多,而且还有很多不可避免的静电环境和静电效应,消除点火源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在粉体加工时,会有大量的粉尘暴露在空气中形成可引发爆炸的粉尘云,所以要想避免形成粉尘云也非常困难。采取通风、泄放、隔离等一系列保护措施确实能有效减少粉尘爆炸的可能性,但是如果这些保护措施失效,后果将会无法想象。而将粉尘惰化能有效提高粉尘最小点火能,从而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属于本质安全方法。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粉尘抑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现状,利用1.2L Hartmann试验装置进行试验,研究了磷酸二氢铵对镁粉、铝粉、钛粉三种金属粉尘的爆炸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 (1)在金属粉尘镁粉、铝粉、钛粉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60%、10%、70%粒径为75μm的磷酸二氢铵时,连续点火10次金属粉尘都不能被引燃,此时金属粉尘被完全惰化;而在金属粉尘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80%、40%、90%粒径为75μm的碳酸钙时,,金属粉尘才能被完全惰化;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铵作为金属粉尘的抑爆剂,抑爆效果比碳酸钙更显著。 (2)在金属粉尘镁粉、铝粉、钛粉中添加粒径分别为75μm、90μm、109μm的磷酸二氢铵,要达到金属粉尘完全惰化所需磷酸二氢铵的质量分数不同,镁粉为60%、80%、110%,铝粉为10%、15%、20%,钛粉为70%、90%、120%,通过试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可得:随着金属粉尘中所添加的磷酸二氢铵粒径不断增大,能使金属粉尘完全惰化所需的质量分数也不断增大;三种金属粉尘抑爆试验中,磷酸二氢铵对铝粉的抑爆效果最佳,对镁粉的抑爆效果次之,对钛粉的抑爆效果最差。 (3)在金属粉尘镁粉、铝粉、钛粉中添加相同粒径的磷酸二氢铵,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混合粉尘皆由剧烈爆炸到轻微爆炸或剧烈燃烧再到无法被引燃,试验现象表明:在金属粉尘被完全惰化之前,金属粉尘中所添加的磷酸二氢铵的质量分数越大,对金属粉尘的抑爆效果越好。
【关键词】:磷酸二氢铵 镁粉 铝粉 钛粉 粉尘爆炸 抑爆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928.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2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20
  • 1.2.1 工业粉尘研究现状12-16
  • 1.2.2 抑爆方法研究现状16-18
  • 1.2.3 惰性粉尘抑爆研究现状18-20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20-22
  • 2 相关理论知识22-32
  • 2.1 粉尘爆炸理论22-28
  • 2.1.1 粉尘爆炸的发生条件22-23
  • 2.1.2 粉尘爆炸的特点23-24
  • 2.1.3 粉尘爆炸的机理24-25
  • 2.1.4 粉尘的爆炸特性25-27
  • 2.1.5 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27
  • 2.1.6 粉尘爆炸的危害27-28
  • 2.2 磷酸二氢铵抑爆机理28-29
  • 2.3 爆炸极限29-30
  • 2.4 最小点火能30-32
  • 3 粉尘抑爆试验系统32-40
  • 3.1 实验系统的组成32-37
  • 3.1.1 哈特曼管32-35
  • 3.1.2 供气系统35
  • 3.1.3 防护系统35-36
  • 3.1.4 操作系统36-37
  • 3.1.5 图表记录器37
  • 3.2 试验方法及计算37-39
  • 3.2.1 试验测试方法37-38
  • 3.2.2 火花能量的计算38-39
  • 3.3 试验过程39-40
  • 4 金属粉尘抑爆试验研究40-58
  • 4.1 磷酸二氢铵和碳酸钙抑爆效果比较试验40-45
  • 4.1.1 磷酸二氢铵和碳酸钙对镁粉的抑爆效果比较试验41-42
  • 4.1.2 磷酸二氢铵和碳酸钙对铝粉的抑爆效果比较试验42-43
  • 4.1.3 磷酸二氢铵和碳酸钙对钛粉的抑爆效果比较试验43-45
  • 4.2 磷酸二氢铵对金属粉尘的抑爆试验45-58
  • 4.2.1 磷酸二氢铵对镁粉的抑爆试验46-50
  • 4.2.2 磷酸二氢铵对铝粉的抑爆试验50-54
  • 4.2.3 磷酸二氢铵对钛粉的抑爆试验54-58
  • 5 结论及展望58-60
  • 5.1 结论58
  • 5.2 本文的不足和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65-66
  • 致谢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景林,肖林,寇丽平,王晶禹;气体爆炸抑制技术研究[J];兵工学报;2000年03期

2 洪滔,秦承森;爆轰波管中铝粉尘爆轰的数值模拟[J];爆炸与冲击;2004年03期

3 蒯念生;黄卫星;袁旌杰;杜兵;李宗珊;伍毅;;点火能量对粉尘爆炸行为的影响[J];爆炸与冲击;2012年04期

4 李新光,董洪光,S.Radandt,赫冀成;粉尘云最小点火能测试方法的比较与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邢晓江,范宝春,杨宏伟;管内粉尘抑爆效果的实验研究[J];弹道学报;2000年04期

6 李新光,S.Radandt,赫冀成,邓煦帆;哈特曼装置上均方根湍流速度的测量及研究[J];中国粉体技术;1999年04期

7 陈志华;范宝春;李鸿志;;燃烧管内悬浮铝粉燃烧爆炸过程的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8 洪滔,秦承森;悬浮铝粉尘爆轰波参数[J];含能材料;2004年03期

9 刘庆明,范宝春,李鸿志;可燃悬浮粉尘燃烧诱导激波及其加速过程研究[J];计算物理;1997年03期

10 程方明;邓军;罗振敏;蔡周全;张[?妮;;硅藻土粉体抑制瓦斯爆炸的实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本文编号:687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687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c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