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比较安全学的学科属性与方法论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10:23

  本文关键词:比较安全学的学科属性与方法论及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比较安全学 安全科学 学科属性 方法论 比较安全伦理学 安全监管体制


【摘要】:现阶段,安全科学技术的框架和部分内容已经被构筑起来,但是安全科学的实质内容却非常贫乏;安全学科在发展的同时,更多深层次的问题也突显出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的创新。比较安全学研究可作为安全科学研究的切入点。比较安全学学科从2007年吴超教授提出概念至今,学科意义、内涵、体系框架等性质已初步确立,比较安全教育学、比较安全心理学等比较安全学分支已得到明确和研究,但其他学科基本属性,如学科特性、学科理论基础、学科研究内容及大部分学科分支等都未有明朗。基于此,论文对比较安全学的学科属性与方法论及应用进行研究,尝试明确比较安全学的基本学科属性、充实比较安全学的学科体系框架、进行比较安全学的跨学科历时研究、构建比较安全学的特色方法论并选择比较安全伦理学的创立以及中外安全监管体制比较作为论文的应用实践部分,以期完善充实比较安全学的学科内容,扩充其影响,为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添砖加瓦。 论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共七个章节,以比较方法、归纳演绎法、统计法、查阅文献法、描述研究法、结构分析法等为具体研究方法对比较安全学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比较安全学学科属性确立、安全科学与关联学科的互渗关系研究、比较安全学特色方法论建设以及具体应用实例等,其主要研究结论和成果如下: (1)根据比较安全学的学科内涵,确定了比较安全学的研究意义、对象、内容、方法、特性、走向等基本学科属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比较安全学学科概念进行了定义。 (2)挖掘总结了比较安全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安全方法论等为理论基础,比较学、文献检索学、社会学等为学科基础,对比较安全学的多元化学科体系框架构建进行了补充。 (3)探讨了安全科学与其他关联学科如哲学、艺术等的互渗关系,这种联系是深刻的、从古至今便有的,属于比较安全学的跨学科历时研究,体现了比较安全学研究的跨学科、跨时间特性。 (4)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比较安全学的特色学科方法论进行了建设:确定了比较安全学的哲学层中心、方法论原则、研究方法、方法论特征、四维结构体系、研究步骤及范式体系等。 (5)选取了比较安全伦理学作为比较安全学的分支实例研究。对比较安全伦理学的研究方法、对象、内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比较安全伦理学对发掘安全伦理基本理论、建立安全伦理规范体系进而促进安全道德观的形成与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6)选择了对中、美、日、英四国的安全监管体制比较为比较安全学的专题实例比较,突出了比较安全学研究的跨文化、跨国度特性。通过描述、比较与分析,发现我国安全监管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比较安全学 安全科学 学科属性 方法论 比较安全伦理学 安全监管体制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1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6
  • 1.1.1 比较与比较学11-12
  • 1.1.2 安全学科的范畴和发展12-14
  • 1.1.3 研究意义14-16
  • 1.2 比较安全学的创建与发展16-19
  • 1.2.1 比较安全学学科的创建16
  • 1.2.2 比较安全学的研究现状16-19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9-21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9
  • 1.3.2 采取的技术路线19-21
  • 2 比较安全学的学科属性及体系框架构建21-36
  • 2.1 比较安全学的学科属性21-25
  • 2.1.1 比较安全学的基本概念21-22
  • 2.1.2 比较安全学的学科特性22-24
  • 2.1.3 比较安全学的研究走向及发展愿景24-25
  • 2.2 比较安全学的学科理论基础25-28
  • 2.2.1 比较安全学的理论基础26
  • 2.2.2 比较安全学的学科基础26-28
  • 2.3 比较安全学的学科体系框架构建28-35
  • 2.3.1 比较安全学的渊源和纵横向学科体系框架28-29
  • 2.3.2 基于比较方法类别的比较安全学的学科体系框架29-31
  • 2.3.3 基于安全内涵的比较安全学的学科体系框架31-32
  • 2.3.4 基于比较研究单元的比较安全学的学科体系框架32-33
  • 2.3.5 基于安全学科体系框架的比较安全学的学科体系框架33-35
  • 2.4 小结35-36
  • 3 安全科学与关联学科的互渗36-46
  • 3.1 “跨学科”、“跨时间”的比较视野36-38
  • 3.2 安全科学与哲学的互渗38-40
  • 3.3 安全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渗40-42
  • 3.4 安全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互渗42-43
  • 3.5 安全科学与艺术领域的互渗43-45
  • 3.6 小结45-46
  • 4 比较安全学的方法论研究46-55
  • 4.1 比较方法论46-47
  • 4.1.1 比较方法46-47
  • 4.1.2 比较研究涉及的相关方法47
  • 4.2 比较安全学的方法论47-54
  • 4.2.1 比较安全学的方法论基础48-49
  • 4.2.2 比较安全学的研究方法49-50
  • 4.2.3 比较安全学方法论的特征与体系建设50-52
  • 4.2.4 比较安全学研究的步骤与范式体系52-54
  • 4.3 小结54-55
  • 5 比较安全学的分支实例研究——比较安全伦理学55-69
  • 5.1 相关学科概念55-58
  • 5.1.1 伦理学与比较伦理学55-56
  • 5.1.2 安全伦理学56-58
  • 5.2 比较安全伦理学的建构58-62
  • 5.2.1 比较安全伦理学学科建构的根本问题解答58-60
  • 5.2.2 比较安全伦理学的定义与内涵60-62
  • 5.3 比较安全伦理学的研究步骤与方法62-64
  • 5.3.1 比较安全伦理学的研究步骤62-63
  • 5.3.2 比较安全伦理学的研究方法63-64
  • 5.4 比较安全伦理学研究内容及应用64-68
  • 5.4.1 比较安全伦理学的研究内容64-67
  • 5.4.2 比较安全伦理学的实践与应用67-68
  • 5.5 小结68-69
  • 6 专题比较——中外安全监管体制比较69-88
  • 6.1 我国安全监督管理体制69-73
  • 6.1.1 发展历程69-71
  • 6.1.2 现有体制71-72
  • 6.1.3 安全卫生法律体系72-73
  • 6.2 美国职业安全监督管理体制73-77
  • 6.2.1 美国职业安全监管机构73-76
  • 6.2.2 美国安全卫生法律体系76-77
  • 6.3 日本安全监督管理体制77-80
  • 6.3.1 日本安全监管机构77-80
  • 6.3.2 日本安全卫生法律体系80
  • 6.4 英国安全监督管理体制80-82
  • 6.4.1 英国安全监管机构80-81
  • 6.4.2 英国安全卫生法律体系81-82
  • 6.5 中外安全监管体制比较分析82-87
  • 6.5.1 中外安全监管机构设定比较82-85
  • 6.5.2 中外安全卫生法律体系建设情况比较85-87
  • 6.6 小结87-88
  • 7 结论与展望88-90
  • 7.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88-89
  • 7.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89
  • 7.3 问题与展望89-90
  • 参考文献90-9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95-96
  • 致谢9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竺逸;周志俊;;英国职业卫生安全管理模式[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700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700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4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