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BM的多巷道任意角度耦合的突水漫延仿真
本文关键词:基于LBM的多巷道任意角度耦合的突水漫延仿真
更多相关文章: LBM 多巷道 任意角度 突水漫延 耦合模型
【摘要】:为指导矿山突水时井下工作人员逃生,减少灾后损失.基于LBM(Lattice Boltzmann Method)对井下突水漫延趋势进行了数值仿真,提出了一种多巷道任意角度耦合突水漫延模型.首先对单个巷道中水害漫延趋势进行了模拟仿真,给出了多巷道任意角度耦合突水漫延模型的实现过程,该模型通过对多个巷道进行分块和独立划分网格,然后在各块分界处进行耦合,以适应井下复杂巷道网络水害漫延情况.通过在VC平台上进行模拟实现,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耦合模型可在较少的计算资源条件下对多个虚拟耦合巷道各点的速度进行直观显示,并可反映突水漫延的趋势,为科学规划煤矿井下水害避灾路线提供了依据.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 LBM 多巷道 任意角度 突水漫延 耦合模型
【基金】: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21101004) 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5081007)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30321004-01)
【分类号】:TD745
【正文快照】: 0引言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煤矿水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突水预测[1-3],矿井突水水源识别[4]和水文地质的研究[5]等方面,对水灾发生后水流在矿井中狭窄的巷道内漫延趋势和灾情演变情况的研究较少.系统地研究水在地下复杂拓扑结构巷道的漫延规律,可得出水害漫延路径,能够在发生灾害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林,张庆功,褚立法;井下突水综合治理[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0年04期
2 胡耀青,杨栋,赵阳升,段康廉;矿区突水监控理论及模型[J];煤炭学报;2000年S1期
3 程艳芳;竹山塘矿-170m水平掘进突水分析及处理[J];工程设计与建设;2003年02期
4 冯恩杰,付民强;东滩矿断层活化对3煤顶板突水的影响[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年04期
5 陈文林;洛阳矿区南块段100m水平中段运巷突水原因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2期
6 白峰青;卢兰萍;缑书宝;董传彤;张文增;;德盛煤矿特大突水治理技术[J];煤炭学报;2007年07期
7 胡建新;王群伟;;影响煤炭坝矿区突水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处理方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8 苏建国;白峰青;缑书宝;;地方煤矿特大突水治理成套技术[J];河北煤炭;2007年06期
9 肖宾;刘苏芬;;管道型底板承压突水点封堵技术[J];山东煤炭科技;2007年06期
10 杨之化;;西二区18层四分段综放工作面突水原因分析及治理[J];煤;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民强;刘显云;;东滩煤矿3煤顶板突水因素分析[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薛国标;;桑树坪煤矿淹井事故井下突水点及过水通道的探查[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C];2013年
3 时战峰;赵星海;张惠军;王济洲;;黄陵一号煤矿特大突水物探测量及原因分析[A];第六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儒斌;张文广;;突水点与小型断裂构造的对比分析[A];山东煤炭学会2004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陈松林;王锐;赵承勇;;河南省矿坑突水影响因素与防治措施[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6 齐蓬勃;周辉;刘志海;;一次突水成功治理案例[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C];2013年
7 郭启文;陈晓国;王全营;张秋成;;采煤工作面大面积分散突水治理技术[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8 陈晓国;;采煤工作面大面积分散突水治理技术[A];200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汇编[C];2004年
9 汪高举;余玉江;梁立勋;;煤矿暗河突水注浆封堵的尝试[A];第六次全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大会文集[C];2005年
10 汪高举;余玉江;梁立勋;付自力;曾建;;煤矿暗河突水注浆封堵的尝试[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5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兵建;总公司大地特勘分公司骆驼山突水治理结束[N];中煤地质报;2010年
2 王代华;古汉山矿疏堵结合治“水龙”[N];焦作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正民;矿井水患早知道[N];中国煤炭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利平;高风险岩溶隧道突水灾变演化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王睿;煤层顶底板突水地质力学条件及其危险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符辉;矿井突水及避灾仿真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4 尹尚先;煤矿区突(涌)水系统分析模拟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2年
5 徐智敏;深部开采底板破坏及高承压突水模式、前兆与防治[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智勇;煤矿井下水害漫延及避灾路线问题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陈亮亮;新安煤田煤层底板隐伏断层突水危险性数值模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杜伟升;承压水上采煤底板破坏规律及突水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亮;大采深煤层底板特大突水治理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5 魏红霞;煤矿井下多参数突水信息的动态评价方法及系统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悦;四川省华蓥山矿区龙滩煤矿岩溶突水特征与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冯现大;井巷围岩破断突水模型试验及其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王晓明;铧子石膏矿井筒突水综合治理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9 刘志军;承压水上采煤断层失稳突水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10 田洪胜;双含水层夹煤层突水危险性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21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721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