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风险评估
本文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风险评估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轨道交通 风险评估 评估指标体系 梯形模糊数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进入网络化运营时代,规模不断扩大,运行过程所伴随产生的安全隐患不断增多,运行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增大。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风险评估方法,对提升其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选取重庆市轨道交通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①以系统论的观点,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系统分析,归纳总结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安全的风险因素。②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安全特性,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专家咨询,设计了包含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两个一级指标,员工技术水平、设备设施状况、安全管理、乘客素质和极端天气五个二级指标以及二十二个三级指标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③基于梯形模糊数理论、最小平方法、熵权法和博弈论等理论与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梯形模糊数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综合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可以对整个评估对象、单个指标分别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判断其所处的风险水平,为制定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④以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专家打分,获取相关数据,运用已建立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风险评估模型,综合评估了重庆市轨道交通1号线运行风险水平,得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风险等级。评估结果表明重庆市轨道交通风险等级为“3级”,风险处于低水平,其中极端天气风险等级为“3级”,乘客素质和设备设施状况风险等级为“2级”,而员工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风险等级为“4级”。⑤针对重庆市轨道交通1号线运行风险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对改进重庆市轨道交通运行管理状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风险评估 评估指标体系 梯形模糊数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29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20
- 1.1 研究背景8-11
- 1.2 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风险评估发展现状11-17
- 1.2.1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风险评估发展现状12-14
- 1.2.2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风险评估发展现状14-16
- 1.2.3 评估方法研究现状16-17
- 1.3 研究目的17-18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8-19
- 1.4.1 研究内容18
- 1.4.2 研究技术路线18-19
- 1.5 本章小结19-20
-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风险影响因素分析20-32
- 2.1 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风险20-21
- 2.1.1 风险的定义20
- 2.1.2 风险的特点20-21
- 2.2 风险因素识别方法21-22
- 2.2.1 德尔菲法21-22
- 2.2.2 检查表法22
- 2.2.3 工作分解结构法22
- 2.2.4 情景分析法22
- 2.2.5 头脑风暴法22
- 2.3 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风险影响因素识别22-31
- 2.3.1 内部影响因素23-28
- 2.3.2 外部影响因素28-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3 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风险评估模型32-46
- 3.1 评估指标体系32-35
- 3.1.1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32-34
- 3.1.2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34-35
- 3.2 数据的处理35
- 3.3 指标权重的确定35-42
- 3.3.1 最小平方法求解主观权重36-37
- 3.3.2 熵权法求解客观权重37-40
- 3.3.3 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40-42
- 3.4 基于梯形模糊数理论的综合风险评估模型42-45
- 3.4.1 梯形模糊数的定义43-44
- 3.4.2 梯形模糊数的运算法则44
- 3.4.3 基于梯形模糊数理论的评估值计算44-45
- 3.5 本章小结45-46
- 4 重庆市轨道交通运行风险评估46-68
- 4.1 概述46-47
- 4.2 数据采集47-49
- 4.3 确定指标体系主观权重49-52
- 4.4 确定指标体系客观权重52-55
- 4.5 基于组合赋权法计算最终权重55-57
- 4.6 重庆市轨道交通运行风险等级水平确定57-58
- 4.7 基于梯形模糊数理论的风险评估计算58-63
- 4.8 评估结果分析63-67
- 4.9 本章小结67-68
- 5 结论与展望68-70
- 5.1 研究结果68
- 5.2 展望68-70
- 致谢70-72
- 参考文献72-76
- 附录76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6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达440公里[J];安全与健康;2006年24期
2 周干峙;;全面综合 系统集成 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落到实处[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年07期
3 何晏;;《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案例评析》书评[J];运输经理世界;2011年06期
4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案例评析》一书出版[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年08期
5 蒋忙舟;;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与环境影响研究[J];中国铁路;2011年10期
6 蒲琪;;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规划的必要性[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年09期
7 邢国禄;;高清监控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1年11期
8 ;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机制迫在眉睫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主委、同济大学副校长郑惠强建言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年04期
9 刘亚杰;江勇;;追问城市轨道交通[J];软件和信息服务;2011年11期
10 王力争;防范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作之本[J];劳动保护;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在建线路汇总表[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三集)[C];2009年
2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张志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体会议在上海召开[A];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新发展——《都市快轨交通》理事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志宏;;城市轨道交通标准体系[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第十八届地铁学术交流会)主题报告汇编[C];2007年
6 杨军;;基于同城对接的京津冀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研究——以河北省廊坊市为例[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杨远舟;贾文峥;刘超;江玉林;毛保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评估现状及对策建议[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铁夫;;为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做出努力[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9 黄圼;;前言[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三集)[C];2009年
1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专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三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立辉;城市轨道交通 2000亿蛋糕谁来分食[N];中国证券报;2002年
2 王常珂;我城市轨道交通实现国产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3 本报记者 宋金萍 仲崇山 本报通讯员 章小奇;聚焦城市轨道交通[N];新华日报;2002年
4 ;我国投资1300亿建城市轨道交通[N];中国信息报;2000年
5 ;投资城市轨道交通重在科学规划[N];中国信息报;2003年
6 张飞雪;轨道交通将行成网络体系[N];中国财经报;2007年
7 记者 邓华宁;我将投入约1700亿元建城市轨道[N];人民日报;2006年
8 记者 王庆;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研究工作稳步推进[N];中国建设报;2006年
9 记者 王虹航 通讯员 黄波;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N];中国建设报;2009年
10 记者 刘战红;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业持续走高[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阳;城市轨道交通信息融合与决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育南;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整合发展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翟维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及相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王玉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耗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郝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效益分析与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赵宇刚;考虑服务水平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孔令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型式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曹守华;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交通特性分析及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王福彤;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振动源的频域反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张建华;地铁复杂网络的连通脆弱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惠华;网络形态分层视角下的城市轨道交通治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刘继龙;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海丹;城市轨道交通公益性度量及其效益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孟川舒;城市轨道交通一票通清分问题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7年
5 张国武;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走行特性分析及建模[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6 时晓伟;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价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邓东德;重庆城市轨道交通外部效应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8 李一林;基于出行调查的城市轨道交通出行和居住特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李冰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脆弱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裴超志;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仿真软件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94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794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