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和煤尘爆炸特性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甲烷和煤尘爆炸特性实验研究
【摘要】:近年来,煤矿的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甲烷煤尘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研究甲烷煤尘爆炸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内蒙古伊东集团宏测煤矿的褐煤、安徽口孜东矿的气煤、陕西彬县大佛寺矿的不粘煤、山西天池矿的瘦煤、河南焦作演马庄矿的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应用粉尘云最低引燃温度实验装置,对煤尘云的最低着火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均随煤尘粒径的增大而升高。煤尘粒径小于75μm时,在同一粒径范围内,煤尘的挥发分越大,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越低,实验煤样被引燃由难到易依次为无烟煤、瘦煤、不粘煤、气煤、褐煤。应用20L近球形气体(粉尘)爆炸测试系统,对甲烷、煤尘及两者的混合物的爆炸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论如下:(1)随甲烷浓度的增大,甲烷的最大爆炸压力先增大后减小;到达最大爆炸压力的时间先减小后增大,当甲烷浓度为9.5%时,甲烷的最大爆炸压力为0.784 MPa,到达最大爆炸压力时间为127.6 ms。甲烷的最大爆炸压力随点火能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点火延时的延长而增大,且浓度越小,增幅越大。当甲烷浓度为7%时,点火能量10kJ的最大爆炸压力比1J的上升了47.2%,点火延时2s的最大爆炸压力比60ms的上升了181.8%。(2)煤尘爆炸的最佳点火延迟时间为60 ms,此时爆炸压力最大。随煤尘浓度的增加,煤尘爆炸的最大爆炸压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褐煤的最佳爆炸浓度为400g/m3,气煤、不粘煤、瘦煤的最佳爆炸浓度均为500g/m3,无烟煤的最佳爆炸浓度为600g/m3。同一煤尘浓度下,不同煤种煤尘的最大爆炸压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褐煤、气煤、不粘煤、瘦煤、无烟煤。(3)在相同煤尘浓度下,混合物的最大爆炸压力按照7.0%、9.5%、12.0%的甲烷浓度顺序依次降低。当甲烷浓度保持不变时,使混合物最大爆炸压力达到峰值的褐煤浓度为400g/m3,气煤、不粘煤、瘦煤浓度均为500g/m3,无烟煤浓度为600g/m3。相同煤尘浓度,相同甲烷浓度下,甲烷煤尘混合爆炸的最大爆炸压力按照褐煤、气煤、不粘煤、瘦煤、无烟煤的顺序依次降低。
【关键词】:甲烷 煤尘 爆炸压力 爆炸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714.5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主要符号表8-9
- 1 绪论9-17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10-15
- 1.2.1 甲烷爆炸特性研究10-11
- 1.2.2 煤尘爆炸特性研究11-12
- 1.2.3 甲烷煤尘共混爆炸特性研究12-15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5-17
- 1.3.1 研究内容15
- 1.3.2 技术路线图15-17
- 2 实验系统介绍与实验材料制备17-27
- 2.1 粉尘云引燃温度实验装置17-19
- 2.1.1 实验装置的组成17-18
- 2.1.2 实验步骤及着火判据18-19
- 2.2 20L近球形气体(粉尘)爆炸测试实验系统19-24
- 2.2.1 实验系统的组成19-22
- 2.2.2 实验步骤22-24
- 2.3 实验煤样的选取与制备24-26
- 2.3.1 实验煤样的选取24-25
- 2.3.2 煤样的制备过程25-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3 甲烷爆炸特性实验27-33
- 3.1 甲烷爆炸的压力-时间曲线分析27-28
- 3.2 甲烷浓度对甲烷爆炸特性的影响28-29
- 3.3 点火能量对最大爆炸压力的影响29-30
- 3.4 点火延时对最大爆炸压力的影响30-31
- 3.5 本章小结31-33
- 4 煤尘爆炸特性参数实验33-45
- 4.1 煤样的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33-36
- 4.2 不同因素对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36-38
- 4.2.1 煤尘粒径对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37
- 4.2.2 煤尘种类对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37-38
- 4.3 不同因素对煤尘云最大爆炸压力的影响38-44
- 4.3.1 煤尘爆炸的压力-时间曲线分析39-40
- 4.3.2 点火延迟时间对煤尘云最大爆炸压力的影响40-41
- 4.3.3 煤尘浓度对煤尘云最大爆炸压力的影响41-43
- 4.3.4 煤尘种类对煤尘云最大爆炸压力的影响43-44
- 4.4 本章小结44-45
- 5 甲烷煤尘混合物最大爆炸压力45-60
- 5.1 甲烷浓度对混合物最大爆炸压力的影响45-50
- 5.2 煤尘浓度对混合物最大爆炸压力的影响50-56
- 5.3 煤尘种类对混合物最大爆炸压力的影响56-59
- 5.4 本章小结59-60
- 6 结论与展望60-62
- 6.1 主要结论60-61
- 6.2 展望61-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67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巍;胡双启;;多功能爆炸压力测试系统的设计研究[J];山西化工;2010年05期
2 张鸿鹤;任常兴;张欣;吴伟;王婕;李晋;;20 L球内油气爆炸压力影响因素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年08期
3 许航;秦涧;张一博;;变直径管内甲烷爆炸压力的测定[J];测试技术学报;2013年01期
4 曹卫国;黄丽媛;梁济元;郑俊杰;刘向阳;苗楠;秋珊珊;潘峰;;点火具爆炸压力的理论计算与试验研究[J];爆破器材;2013年04期
5 ;减少电气设备耐压防爆容器内爆炸压力的一种方法[J];煤矿安全;1972年04期
6 ;甲烷、氢气爆炸混合物的浓度、初压与爆炸压力的关系[J];煤矿安全;1974年03期
7 李双会;;论隔爆外壳中的爆炸压力及其影响因素[J];煤矿安全;1997年01期
8 任瑞娥;王刚;谭迎新;;粒径对铝粉爆炸压力的影响研究[J];化工中间体;2014年02期
9 H.菲利普斯,关群;爆炸压力对安全间隙的影响[J];防爆电机;1994年03期
10 谭迎新;王志杰;高云;薄涛;;固体惰性介质对煤粉爆炸压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尉存娟;水平管道内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过程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屈姣;甲烷和煤尘爆炸特性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2 杨玉峰;阻燃性粉体抑制铝粉爆炸的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3 侯万兵;煤尘—瓦斯混合物爆炸压力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4 许航;水平管道内甲烷—煤尘复合爆炸压力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5 吴志远;多元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压力及其抑爆技术研究[D];华北工学院;2004年
6 王颖;20L球形密闭装置内惰性气体抑制瓦斯爆炸实验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7 王志青;敞口与闭口条件下甲烷爆炸特性对比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00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800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