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陶瓷蓄热体热震力学性能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蜂窝陶瓷蓄热体热震力学性能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蜂窝陶瓷蓄热体 超声检测 脉冲回波法 瞬态温度场 瞬态热应力
【摘要】:低浓度煤矿瓦斯是与煤炭相伴生的优质洁净能源,因其浓度低、产值小的特点,许多煤矿企业采取了抽取排空的处理方式,这种方式会对地球产生较大的温室效应。热逆流氧化技术是使低浓度煤矿瓦斯资源化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蜂窝陶瓷蓄热体作为热逆氧化技术核心装置中重要的组成部件,研究其热震力学指标、应力变化规律,对提高陶瓷的抗热震性和延长蓄热工件的使用寿命提供理论依据。首先,本文实验研究了陶瓷蓄热材料的热震力学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实验分两部分:一采用空冷法对莫来石质陶瓷试件进行了热震实验(分为一次热冲击实验和热疲劳实验);二采用超声波法,进行了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的测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一次热冲击实验过程中,热冲击温差越大,弹性模量的值下降趋势越明显;在热冲击疲劳实验中,同一循环次数下,热冲击温差越大,弹性模量值越小;剪切模量具有同超声横波波速的变化规律的一致性;泊松比在多次热冲击循环作用下,热冲击温差越大,泊松比的值波动越大。其次,本文模拟了实际冷热流体交变流动的工况下,普通方孔蜂窝陶瓷蓄热体的温度场及其应力场变化规律。温度场计算结果表明:普通方孔陶瓷蓄热体的温度变化为周期性上升趋势,经过一段时间,其温度值稳定。应力场计算结果表明:升温阶段的不同时刻和格孔的不同位置,其热应力值各不相同;在蓄热体的升温过程中,以普通正方形蓄热体格孔的温度呈周期性稳定时的热应力最大,且最大值在靠近角点的E线上的高温烟气入口位置处。
【关键词】:蜂窝陶瓷蓄热体 超声检测 脉冲回波法 瞬态温度场 瞬态热应力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71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10-12
- 1.2 蓄热体的发展过程及研究方向12-15
- 1.2.1 蓄热体的发展12-13
- 1.2.2 针对蜂窝陶瓷蓄热体的研究现状13-14
- 1.2.3 蓄热材料的抗热震性14-15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5-16
- 第二章 陶瓷蓄热材料热震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16-36
- 2.1 超声波测量理论基础16-19
- 2.1.1 超声波及其特性16-17
- 2.1.2 超声法测量材料力学性能指标17-19
- 2.2 超声应用及脉冲回波法19-23
- 2.2.1 超声应用分类及检测常用方法19-22
- 2.2.2 多次底面回波法的使用仪器及工作原理22-23
- 2.3 试件制备和热震实验23-25
- 2.3.1 实验材料及试件制备23-24
- 2.3.2 热震实验设计及其过程24-25
- 2.4 莫来石质陶瓷试件的声速和密度测量及实验结果25-31
- 2.4.1 超声波速和密度的测量25-28
- 2.4.2 热疲劳下的波速测量数据28-29
- 2.4.3 热疲劳下的横波和纵波波速变化曲线29-30
- 2.4.4 热疲劳下的密度实验结果及分析30-31
- 2.5 陶瓷蓄热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参数的实验结果31-34
- 2.5.1 蓄热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参数的计算31
- 2.5.2 热震实验中的弹性模量变化规律31-33
- 2.5.3 热疲劳下的剪切模量变化规律33
- 2.5.4 热疲劳下的泊松比变化规律33-34
- 2.6 本章小结34-36
- 第三章 交变工况下蜂窝陶瓷的瞬态温度场研究36-48
- 3.1 仿真软件—CFD软件介绍36-40
- 3.1.1 CFX软件应用理论—FVM法37-40
- 3.1.2 CFX软件解决问题的步骤40
- 3.2 计算模型及网格划分40-42
- 3.2.1 计算模型的确定40-41
- 3.2.2 模型网格划分41-42
- 3.3 蓄热体传热控制方程组及其边界条件设定42-43
- 3.3.1 传热控制方程组42-43
- 3.3.2 传热边界条件43
- 3.4 方孔蜂窝陶瓷蓄热体的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43-45
- 3.4.1 蜂窝陶瓷蓄热体的横向截面温度云图43-45
- 3.4.2 蜂窝陶瓷蓄热体的纵向截面温度云图45
- 3.5 方孔蜂窝陶瓷蓄热体的瞬态温度场45-46
- 3.6 两入口端处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46-47
- 3.7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交变工况下蜂窝陶瓷的瞬态热应力研究48-59
- 4.1 有限元分析方法理论及应用48-51
- 4.1.1 热应力有限元理论49-50
- 4.1.2 流体到固体的单向耦合50-51
- 4.1.3 ANSYS软件分析的主要步骤51
- 4.2 方孔陶瓷蓄热体的热应力计算位置确定及约束条件51-53
- 4.2.1 蓄热体的热应力计算位置确定51-52
- 4.2.2 蓄热体约束条件及边界设定52-53
- 4.3 方孔陶瓷蓄热格孔模型的不同位置其热应力变化规律53-58
- 4.3.1 蓄热体格孔壁面中点A线处和B线处的应力变化53-55
- 4.3.2 蓄热体格孔拐角C线处和D线处的应力变化55-56
- 4.3.3 靠近角点E线处因结构产生的热应力56-58
- 4.4 本章小结58-59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59-61
- 5.1 全文总结59
- 5.2 工作展望59-61
- 参考文献61-65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65-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溯帆,杨燕,潘小勇;蜂窝陶瓷内部动态温度场测试及分析[J];中国陶瓷;2004年03期
2 侯来广;刘艳春;曾令可;;蜂窝陶瓷的制备与应用[J];佛山陶瓷;2007年07期
3 ;蜂窝陶瓷受宠环保市场[J];现代技术陶瓷;2008年02期
4 龚晖;曾令可;刘艳春;税安泽;王慧;程小苏;刘平安;;耦合边界条件下蜂窝陶瓷传热及气体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J];陶瓷;2010年01期
5 刘富德,刘杰,陈森凤;蜂窝陶瓷的制备、性能及其应用[J];佛山陶瓷;1999年05期
6 李勤;席红安;张继周;陈雷;王若钉;;《蜂窝陶瓷》国家标准解读[J];中国标准化;2011年11期
7 邓重宁;蜂窝陶瓷载体孔型结构的数学参数浅析[J];陶瓷;2000年03期
8 刘小云;蜂窝陶瓷载体的孔型结构、性能及其应用[J];佛山陶瓷;2001年03期
9 胡定军,陈义胜,宋希文,贺友多;新型蜂窝陶瓷的研制(Ⅰ)[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胡定军,石红梅;新型蜂窝陶瓷的研制[J];山东陶瓷;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乔冠军;金志浩;高积强;王红洁;;废纸制备蜂窝陶瓷的探索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刘庆宾;;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用蜂窝陶瓷载体及高比表面陶瓷涂层[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谢建忠;;新型脱除SO_2分子筛蜂窝陶瓷催化剂的研究[A];2007年赣皖湘苏闽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帝;酞酸铝堇青石大规格蜂窝陶瓷通过鉴定[N];中国建材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许琦敏;蜂窝陶瓷穿不锈钢“外套”[N];文汇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志忠;臭氧/多相催化氧化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效能与机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智;三元催化器蜂窝陶瓷载体质量的视觉检测系统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泳昌;Al/SiC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3 孙甜甜;蜂窝陶瓷蓄热体热震力学性能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艳丽;新型蜂窝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骆祥磊;蜂窝陶瓷蓄热体热工特性实验与模拟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6 闫雷;煤矸石制备蜂窝陶瓷载体及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7 朱林;多孔碳化硅蜂窝陶瓷的制备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杜林晶;微米级孔径蜂窝陶瓷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2014年
9 周燕;堇青石质蜂窝陶瓷载体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10 柯尊文;车用高铝质蜂窝陶瓷载体的研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46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846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