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基于神经网络的重载列车驾驶曲线生成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01:06

  本文关键词:基于神经网络的重载列车驾驶曲线生成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重载列车 神经网络 驾驶曲线 仿真


【摘要】:重载铁路以其效率高、成本低以及运能大的特点成为国民经济中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但在重载列车运行过程中,受重载列车重量大、编组长,线路坡度、线路限速以及重载列车在实施空气制动时随着列车管放风减压制动波沿着列车方向非线性传播并衰减,以及在实施缓解时列车管的充气呈非线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司机在驾驶重载列车时具有很大难度。如何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生成安全的重载列车驾驶曲线,是保证重载列车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本文将结合重载列车重量大、编组长、连续长大下坡区段以及空气制动带来的非线性等问题,研究生成安全驾驶曲线的方法,为司机安全驾驶重载列车提供技术保障。本文以BP神经网络为基本算法建立重载列车的非线性模型,在其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提升算法快速随机的全局搜索能力,同时建立重载列车运行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重载列车驾驶曲线生成方法,并通过实际数据进行了仿真验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综合考虑分析限速、连续下坡道线路和列车编组等条件,对线路进行合理划分,对数据进行降噪、归一化等处理。(2)通过实际重载列车运行数据,分别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和其优化算法,对重载列车制动运行过程进行建模,设计获得重载列车制动参数。(3)根据制动参数、重载列车特性以及运行要求,在约束条件下计算列车的运行参数。(4) 以朔黄线重载方向实际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连续长大下坡道运行场景,采用MATLAB工具,分别运用BP神经网络及其优化算法进行仿真,获得重载列车驾驶曲线,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际运行曲线进行对比。通过实际驾驶曲线和仿真驾驶曲线数据比较可知,基于本文所提出算法获得的重载列车驾驶曲线,是能够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结果是有效的。
【关键词】:重载列车 神经网络 驾驶曲线 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268;U298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1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主要章节15-17
  • 2 列车驾驶控制算法17-39
  • 2.1 重载列车运行驾驶特性17-19
  • 2.1.1 重载列车基本运行特性17-19
  • 2.1.2 重载列车参数转换19
  • 2.2 控制算法综述19-26
  • 2.3 神经网络控制算法26-33
  • 2.3.1 神经网络基本理论26-30
  • 2.3.2 神经网络特性30-31
  • 2.3.3 神经网络算法步骤31-33
  • 2.4 BP神经网络算法33-37
  • 2.4.1 BP神经网络改进34-36
  • 2.4.2 BP神经网络优化36-37
  • 2.5 本章小结37-39
  • 3 重载列车运行建模39-47
  • 3.1 动力学模型39-43
  • 3.1.1 机车牵引力39-40
  • 3.1.2 列车运行阻力40-41
  • 3.1.3 列车制动力41-43
  • 3.2 列车模型43-45
  • 3.2.1 单质点模型43-44
  • 3.2.2 多质点模型44-45
  • 3.3 本章小结45-47
  • 4 基于神经网络的重载列车驾驶曲线算法47-56
  • 4.1 算法流程47-48
  • 4.2 算法准备阶段设计48-50
  • 4.3 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优化50-53
  • 4.4 重载列车线路运行计算53-55
  • 4.5 本章小结55-56
  • 5 仿真分析56-70
  • 5.1 重载列车驾驶曲线案例生成56-62
  • 5.2 重载列车运行场景设计62-69
  • 5.2.1 仿真场景62-63
  • 5.2.2 仿真实现63-69
  • 5.3 本章小结69-70
  • 6 总结与展望70-72
  • 6.1 总结70
  • 6.2 展望70-72
  • 参考文献72-75
  • 图索引75-77
  • 表索引77-78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8-80
  • 学位论文数据集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师永春;对同煤集团开通万吨重载列车引发的工务安全的思考[J];同煤科技;2004年04期

2 郭志军;;大准线开行单元万吨重载列车发生坡停的原因及对策[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20期

3 孙中央;王长明;;长大下坡道区段开行重载列车的安全问题[J];铁道机车车辆;2009年01期

4 李玉平;;确保万吨重载列车运行安全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年11期

5 朱耀斌,魏庆朝;重载列车运输安全问题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6 王飞宽;;万吨级重载列车制动性能静置试验分析[J];神华科技;2009年05期

7 张树珍;;LKJ重载控制模式在朔黄线的应用及完善[J];神华科技;2013年02期

8 蒋洪元;重载列车与矿区铁路运输[J];煤矿设计;1989年07期

9 刘爽;魏伟;;重载列车安全运行非稳态冲动模型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4年10期

10 毕正玉;;万吨重载列车对轨道动态影响及轨道管理措施分析[J];神华科技;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普;;超长重载列车操纵办法的探讨[A];2012年铁路技师论文集(安全专辑)[C];2013年

2 吴俊;;重载列车对既有线桥梁的影响初探[A];发展重载运输技术适应经济社会建设——铁路重载运输货车暨工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工务部分)[C];2011年

3 王顺成;;牵引重载列车双机配合操纵办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4 李平;;浅谈重载列车的平稳操纵[A];技师·传承[C];2011年

5 马大炜;王成国;张波;;2万t级重载列车的技术对策及其纵向力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制动学组2008年学术年会——高速铁路动车组和重载列车制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丁志庭;;关于大秦铁路开行2万吨重载列车的探讨[A];中国铁道学会——2004年度学术活动优秀论文评奖论文集[C];2005年

7 孟海利;薛里;施建俊;;重载列车运行振动与爆破振动的对比分析[A];中国爆破新技术Ⅲ[C];2012年

8 丁福贵;陈心亮;;客货混跑线路开行重载列车条件下开展桥梁普查的必要性[A];高速重载与普通铁路桥隧运营管理与检测修理技术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丁福桂;;大包线开行重载列车工务基础设施结构及养护维修方式探讨[A];发展重载运输技术适应经济社会建设——铁路重载运输货车暨工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工务部分)[C];2011年

10 尹义伟;刘胜伟;;关于HXD_3型电力机车牵引重载列车的操纵探讨与实践创新[A];2008年科技学术研讨年提速安全与和谐铁路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贵宝 仇多华;华东路网二通道成功开行4500吨煤炭重载列车[N];人民铁道;2007年

2 肖培清邋王小东;郑州局今年已开行重载列车6302列[N];人民铁道;2007年

3 记者 李荣华;宁东铁路成功开行5200吨重载列车[N];华兴时报;2009年

4 杨滨邋孙海峰 王维学;两万吨重载列车打通霍林河煤炭入海通道[N];人民铁道;2008年

5 石新荣;高速重载列车弹簧实现国产化[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6 胡艳波邋王长安;京哈提速线重载列车牵引定数提升至5800吨[N];人民铁道;2007年

7 赵峰 徐根乐 张子雄;万吨列车在大准线开行[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8 记者 周洋洋 通讯员 牛长玲;襄渝线成功开行4500吨重载列车[N];人民铁道;2011年

9 记者 王小润;铁路重载列车从2万吨跨越到3万吨[N];光明日报;2014年

10 通讯员 史学丰 杨怀刚;万吨煤炭重载列车牵引试验成功[N];人民铁道;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树磊;重载列车纵向冲动动力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超;托电铁路万吨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伍梦欢;既有线开行重载列车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邹瑞明;组合式重载列车中部机车运行安全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祁亚运;改进的模糊预测控制策略在重载列车制动控制系统中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5 谭力天;基于神经网络的重载列车驾驶曲线生成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陈思捷;适用于重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控车曲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7 王娟;纵向压力作用下钩缓装置对重载列车安全性能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范橙;既有线开行重载列车运输组织关键问题暨越行站布局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3年

9 史瑜;京包线(大同—包头段)万吨重载列车开行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姜雯;兰新线开行重载列车运输方案探讨与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53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853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2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