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永陇—彬长矿区煤层顶板离层水形成机理及其预测

发布时间:2017-09-18 01:43

  本文关键词:永陇—彬长矿区煤层顶板离层水形成机理及其预测


  更多相关文章: 永陇-彬长矿区 煤层顶板 离层水 形成机理 预测


【摘要】:煤炭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伴随着煤炭资源开采而出现的矿井水害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矿井的安全生产。陕西省永陇彬长矿区是近年来新开发的矿区,其煤层厚度大,煤质优良,但开采中顶板离层水害问题严重。开展该区煤层顶板离层水害机理及其预测方法研究,对该区防治煤层顶板水害,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在总结永陇彬长矿区大佛寺煤矿、郭家河煤矿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工作面涌水资料的基础上,分析认为近年来这两个矿井工作面涌水具有离层水突水的特点。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工作面上覆基岩及其组合特征、覆岩力学特征和离层水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出如下结论:离层空间形成于硬岩层与软岩层之间,上覆砂岩硬岩与下伏泥岩软岩层的组合是产生离层的基础条件,上覆砂岩硬岩与下伏泥岩软岩层的不协调变形是产生离层空间根本原因;能够造成水害的离层水一般发育于冒裂带顶部,离层积水来源于离层空间上覆的砂岩含水层,当采动覆岩裂缝波及离层水时便会形成离层突水;离层水的形成和突水具有周期性发育的特点;郭家河煤矿可以形成离层水害的离层空间位于安定组中部砂岩与下部砂质泥岩和宜君组砾岩与安定组砂质泥岩之间;大佛寺煤矿可以形成离层水害的离层空间的位置位于宜君组砾岩和安定组泥岩之间。在覆岩组合关系和补给水源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了大佛寺煤矿工作面的可积水离层的发育位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可积水离层的空间位置随着回采的变化进行了预计,运用当量流径法和经验法预计了工作面离层空间的积水量。大佛寺煤矿工作面的实际开采涌突水情况表明,采用上述方法对离层水的发育位置和水量的进行预计是可行的。研究成果对永陇彬长矿区矿井工作面及其它矿区类似工作面离层水害的预测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永陇-彬长矿区 煤层顶板 离层水 形成机理 预测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7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6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 1.2.1 顶板离层研究现状9-10
  • 1.2.2 顶板离层水研究现状10-13
  • 1.2.3 永陇-彬长矿区及其邻近矿区顶板离层水研究现状13-14
  • 1.2.4 存在问题14
  • 1.3 研究内容14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4-16
  • 1.4.1 研究方法14-15
  • 1.4.2 技术路线15-16
  • 2 矿井地质、水文地质与工作面离层涌水16-30
  • 2.1 矿井地质16-21
  • 2.1.1 地层16-17
  • 2.1.2 构造17-19
  • 2.1.3 煤层19-21
  • 2.2 煤层顶板含(隔)水层21-26
  • 2.2.1 含水层21-25
  • 2.2.2 隔水层25-26
  • 2.3 工作面离层涌水特点26-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3 离层水形成机理研究30-50
  • 3.1 离层水形成位置的判别30-38
  • 3.1.1 工作面覆岩特征及其主要力学参数30-35
  • 3.1.2 离层位置判别35-36
  • 3.1.3 可积水离层位置判别36-38
  • 3.2 离层水补给水源分析38
  • 3.3 离层空间的持续时间38-39
  • 3.4 离层空间的数值模拟分析39-46
  • 3.4.1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39
  • 3.4.2 数值模型的建立39-42
  • 3.4.3 离层空间形成过程分析42-46
  • 3.5 离层水形成条件和机理分析46-48
  • 3.6 本章小结48-50
  • 4 离层水预测研究50-57
  • 4.1 离层水发育位置预测50-52
  • 4.1.1 离层水在垂向上的发育位置50-51
  • 4.1.2 离层水沿工作面回采方向的发育位置51-52
  • 4.2 离层空间积水量预测52-55
  • 4.2.1 离层空间体积预测52-54
  • 4.2.2 离层水水量预计54-55
  • 4.3 离层水预测结果验证55-56
  • 4.4 本章小结56-57
  • 5 结论与展望57-59
  • 5.1 结论57-58
  • 5.2 展望58-59
  • 致谢59-60
  • 参考文献60-64
  • 附录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昕;鲍江;;彬长矿区煤质特性及其利用[J];陕西煤炭;2008年04期

2 王居正;彬长矿区地下水资源遭受破坏原因与补求意见[J];中国煤田地质;1990年03期

3 王万佑,许惠民,李钝,张本良,张俊杰,王兴;对《彬长矿区地下水资源遭受破坏原因与补救意见》一文的质疑[J];中国煤田地质;1991年03期

4 杨树荣;;彬长矿区薄煤带成因分析[J];陕西煤炭;2008年01期

5 张亚莉;宋鉴定;;彬长矿区延安组沉积环境分析[J];陕西煤炭;2008年02期

6 霍世昌;开发建设彬长矿区 确保陕煤持续发展[J];陕西煤炭;2002年04期

7 王居正;答《对〈彬长矿区地下水资源遭受破坏原因与补救意见〉质疑》[J];中国煤田地质;1991年03期

8 刘会彬;胡少博;尹润生;曹剑;王飞;;鄂尔多斯盆地彬长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1年04期

9 辛欣;张培河;姜在炳;张东亮;田振林;;彬长矿区煤层气储层参数及开发潜力[J];中国煤炭地质;2014年03期

10 龙玲;王兴;;陕西彬长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资源利用[J];中国煤田地质;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会彬;尹润生;安俊孝;王飞;;彬长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开采前景分析[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2 龙玲;王兴;;陕西彬长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资源利用[A];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祖鹏举;陈粤强;;彬长矿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及问题[A];煤矿瓦斯地质与抽采利用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鹏飞;彬长矿区一月多启动四个大项目[N];咸阳日报;2008年

2 贺韬;彬长矿区胡家河煤矿奠基[N];陕西日报;2007年

3 记者 齐宇强邋通讯员 席博平 陈大鹏;彬长矿区煤矸石电厂建设工程奠基[N];陕西日报;2007年

4 程娟;彬长矿区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厂开工建设[N];咸阳日报;2007年

5 记者 李发伟邋实习生 龚静;始终坚持规划引领 科学推进矿区开发[N];咸阳日报;2008年

6 本报驻安徽记者 司华会 通讯员 张磊;创精品工程 建一流矿井[N];中华建筑报;2011年

7 记者 王扬;加快开发彬长矿区步伐[N];中国煤炭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梅邋韩岩;在煤海中创造辉煌[N];陕西日报;2008年

9 孙灿;中煤二十九工程处一路高歌猛进[N];中国矿业报;2010年

10 张斌峰;立足长远 突出重点 实现矿区科学发展[N];陕西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聪;彬长矿区煤层气赋存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严静;永陇—彬长矿区煤层顶板离层水形成机理及其预测[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英锋;彬长矿区巨厚含水层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防治水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4 穆鹏飞;黄陵—彬长矿区地下水赋存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5 席国强;彬长矿区矿井水资源化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6 蔡怀恩;彬长矿区地面塌陷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72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872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3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