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川井田奥灰水赋存规律及其突水危险性评价
本文关键词:黄玉川井田奥灰水赋存规律及其突水危险性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黄玉川井田 赋水规律 可疏降性 数值模拟 底板破坏 层次分析
【摘要】:煤层底板突水历来是国内外水文地质学者所关注的主要煤矿安全问题,由于其复杂性和特殊性,研究工作虽有一定的进展,但对它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奥灰突水具有水量大、危害大、难预测等特点,因此,开展黄玉川井田奥灰水赋存规律及其突水危险性评价工作对防治水措施的提出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托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黄玉川井田奥灰水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项目,以黄玉川井田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区域和井田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入手,以下三带理论、突水系数理论等为指导,利用井田内水质化验结果,分析井田内奥灰水补径排条件;运用Visual Modflow建立水流动系统概念模型并评价井田内奥灰水的疏降可行性;以216上01工作面为地质原型,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直观的模拟工作面实际采动过程中底板破坏带发育情况,并总结破坏规律;最后综合各研究成果,利用突水系数法和层次分析(AHP)决策方法,对井田内奥灰突水危险性进行分区。本文通过以上多种方法的分析和研究,分析了黄玉川井田内奥灰水的赋存规律,评价了井田内奥灰突水危险性,对黄玉川井田乃至于准格尔煤田其它受奥灰水威胁的矿井防治水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黄玉川井田 赋水规律 可疏降性 数值模拟 底板破坏 层次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745;P641.46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6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13
- 1.2.3 存在的问题13-14
- 1.3 研究内容14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4-16
- 1.4.1 研究方法14-15
- 1.4.2 技术路线15-16
- 2 研究区概况16-25
- 2.1 矿井概况16-17
- 2.2 地貌特征及气候17
- 2.2.1 地形地貌17
- 2.2.2 气象、水文17
- 2.3 井田地质概况17-19
- 2.4 构造发育特征19-22
- 2.5 水文地质概况22-25
- 2.5.1 主要含(隔)水层22-24
- 2.5.2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24-25
- 3 奥灰岩溶发育及赋水规律研究25-44
- 3.1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水赋存规律25-27
- 3.2 准格尔煤田奥陶系岩溶水系统概况27-28
- 3.3 奥陶系灰岩岩溶发育特征28-31
- 3.3.1 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28-29
- 3.3.2 岩溶裂隙充填特征29-30
- 3.3.3 陷落柱发育情况及特征30-31
- 3.3.4 奥陶系灰岩岩性及岩溶裂隙发育特征总结31
- 3.4 奥陶系灰岩富水性特征31-34
- 3.4.1 奥陶系灰岩富水性特征分析31-33
- 3.4.2 奥灰含水层流场展布特征33-34
- 3.5 奥灰含水层补径排条件分析34-36
- 3.5.1 准格尔矿区补径排条件综述34-35
- 3.5.2 井田奥灰含水层补径排条件分析35-36
- 3.6 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数值模拟及可疏降性评价36-44
- 3.6.1 放水试验概况36-37
- 3.6.2 数值模型的建立37-40
- 3.6.3 模型的运行与校正40-41
- 3.6.4 奥灰流场模拟及可疏降性评价41-44
- 4 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研究44-58
- 4.1 216~上01工作面概况44-46
- 4.2 煤层底板破坏深度规律46-47
- 4.3 FLAC~(3D)数值模拟实验47-58
- 4.3.1 FLAC~(3D)基本信息47-48
- 4.3.2 计算模型的建立48-52
- 4.3.3 计算结果的分析52-56
- 4.3.4 破坏规律分析56-58
- 5 煤层底板奥灰突水危险性评价58-71
- 5.1 突水系数法对奥灰突水危险性评价58-60
- 5.2 层次分析法对奥灰突水危险性评价60-69
- 5.2.1 奥灰突水危险性层次分析60-67
- 5.2.2 相关因素的融合和评价模型的建立67-68
- 5.2.3 奥灰突水危险性分区68-69
- 5.3 奥灰突水危险性综合评价69-71
- 6 结论与展望71-73
- 6.1 结论71-72
- 6.2 展望72-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德志;;我国煤矿矿井水害的类型特征与发育现状[J];中国科技信息;2014年22期
2 苏培莉;谷拴成;李昂;;董家河煤矿大采深条件下底板破坏深度实测与模拟分析[J];煤炭工程;2014年04期
3 赵庆彪;;高承压水上煤层安全开采指导原则及技术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9期
4 郭国强;;矿井带压开采疏水降压可行性模拟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5期
5 武强;崔芳鹏;赵苏启;刘守强;曾一凡;谷亚威;;矿井水害类型划分及主要特征分析[J];煤炭学报;2013年04期
6 王文林;;煤层底板突水因素分析[J];山西科技;2012年05期
7 陈美智;周桂铨;;煤矿水害事故分析及其防治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12年03期
8 鲁海峰;袁宝远;姚多喜;;带压开采煤层底板突水安全可靠性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年06期
9 武强;刘守强;贾国凯;;脆弱性指数法在煤层底板突水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2010年06期
10 董东林;洪益清;钱增江;;基于FLAC~(3D)的千米埋深的煤层底板影响深度模拟[J];煤炭工程;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颖;李涛;陈通;宋超;;澄合矿区岩溶水水文地质条件探查研究[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牛建立;煤层底板采动岩水耦合作用与高承压水体上安全开采技术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旭平;黄玉川煤矿奥灰水突水机理及其防治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年
2 王悦;榆树湾煤矿保水采煤技术方案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96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896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