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南矿区矿井突水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神南矿区矿井突水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神南矿区 水文地质条件 导水裂隙带 突水机理
【摘要】:神南矿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东南、毛乌素沙漠与陕北黄土高原的接壤地带,主采煤层埋藏普遍较浅,煤层上覆的第四系松散含水层与烧变岩含水层分布较广,富水性极不均一,存在突水溃沙的潜在条件。煤炭资源的开采,势必扰动开采影响范围内潜水含水层导致煤层顶板水的渗漏,在含水层富水性强的区段,潜水一旦转化为矿井的直接充水水源,将会造成工作面的突水或水沙俱下的突水溃沙等地质灾害,也是目前威胁该区域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隐患。本文以神南矿区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红柳林井田、柠条塔井田与张家峁井田),通过搜集已有的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区内地质条件、构造因素、含隔水层特征等,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从矿井的充水水源、充水通道等研究入手,对矿井充水因素进行综合性研究,得出引起矿井突水的导水裂隙带空间展布特征,综合分析得出神南矿区煤层开采的突水机理。根据综合水文地质分析法对研究区矿井的突水危险性进行划分,对可能产生水害的区域进行圈定和评价,研究成果对区内煤矿防治水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神南矿区 水文地质条件 导水裂隙带 突水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745;P641.46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4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7-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1.2.1 国外8
- 1.2.2 国内8-10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0-12
- 1.3.1 研究内容10-11
- 1.3.2 研究方法11-12
- 1.3.3 技术路线12
- 1.4 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初步设想12-13
- 1.4.1 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12-13
- 1.4.2 解决方法的初步设想13
- 1.5 本课题预期达到的目标13
- 1.6 工作量及经费来源13-14
- 1.6.1 工作量13-14
- 2 研究区概况14-18
- 2.1 地理位置14-15
- 2.2 矿区范围15
- 2.3 自然地理条件15-18
- 2.3.1 地形地貌15-16
- 2.3.2 气象水文16-18
- 3 研究区矿井地质条件18-28
- 3.1 地层18-22
- 3.1.1 区域地层18
- 3.1.2 矿区地层18-22
- 3.2 矿区煤层22-25
- 3.3 构造25-28
- 3.3.1 区域构造25-27
- 3.3.2 矿区构造27
- 3.3.3 构造对矿井地质条件的影响27-28
- 4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28-34
- 4.1 地表水28-29
- 4.2 主要含水层29-31
- 4.3 隔水层31-32
- 4.4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32-34
- 5 矿井突水机理的综合分析34-62
- 5.1 研究区及其周边矿井突水事件与原因分析34-39
- 5.1.1 矿井突水事件34-39
- 5.1.2 矿井突水的原因分析39
- 5.2 矿井突水因素分析39-42
- 5.2.1 充水水源分析39-40
- 5.2.2 充水通道分析40-42
- 5.3 隔水层的隔水性分析42-48
- 5.3.1 主要隔水层的隔水性42-44
- 5.3.2 采动前后隔水层的隔水性变化44-48
- 5.4 导水裂隙带空间展布特征48-56
- 5.4.1 煤层上覆基岩厚度分析48-49
- 5.4.2 研究区导水裂隙带高度发育分析49-56
- 5.5 研究区矿井突水的综合分区56-62
- 5.5.1 矿井突水的综合分区56-61
- 5.5.2 矿区防治水措施61-62
- 6 主要结论62-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姣龙;楚英军;;兰煜矿井突水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04期
2 凌祥;;岩溶突水机理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21期
3 丁有全,赵家厚,陈跃远;冬瓜山竖井突水机理的初步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年04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颜世杰;李永春;薛梅;张同州;魏兴山;;封闭不良钻孔突水机理及防治对策[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2 王桦;周继生;曹思华;;潘三矿1711_0(3)工作面突水机理探讨[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3 任春辉;李忠凯;;巨厚岩层下煤层顶板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4 王明冿;李新平;代翼樭;;乌池X樗淼姥胰芊⒂卣饔胪凰硌芯縖A];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黄德发;赵社帮;;华北型煤田山西组二_1煤底部岩层岩溶岩性的突水机理与注浆防水效应[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6 王经明;董书宁;刘其声;;煤矿突水灾害的预警原理及其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炳青 李小燕 杜林;国家973计划总结汇报会召开[N];中华新闻报;2008年
2 汪炳青;国家973计划“煤矿突水机理与防治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启动[N];中华新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浩然;钻爆法海底隧道突水机理及其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黄存捍;采动断层突水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景继东;巨厚砾岩顶板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曹福明;先锋露天煤矿底板承压水的突水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徐建民;神南矿区矿井突水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3 李新新;焦作矿区冯营矿矿井突水机理与水害防治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4 苏宝成;华丰煤矿顶板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5 方刚;玉华煤矿矿井突水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10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910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