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粒径对气体产生规律和自燃倾向性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煤粒径对气体产生规律和自燃倾向性影响研究
【摘要】:应用程序升温实验系统,对沙曲煤矿24305和25301两个采煤工作面进行了不同粒径煤样的程序升温实验,研究不同粒径煤样升温氧化过程中O_2、CO、CO_2、CH_4、C_2H_4、C_2H_6和C_3H_8等气体的产生规律,并计算了不同粒径煤样的耗氧速度和自燃倾向性判定指数。研究结果表明,煤样粒径越小,对氧气的吸附能力越强,耗氧量也越大;随煤样温度的上升,不同粒径煤样的耗氧速度和标志气体体积分数均由缓慢增加变为急剧增加,且煤样粒径越小其变化趋势越明显;煤样粒径越小,煤样的临界温度和干裂温度越低,煤的自燃性越强。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关键词】: 粒径 氧化升温 标志气体 煤自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361205,51404090)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项目(132300410121)
【分类号】:TD752.2
【正文快照】: *0引言为了有效防止煤自燃,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学者对煤自燃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煤的粒径大小是影响其自燃的重要因素。关于煤粒径大小与自燃的关系,众多学者主要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如姜秀民[1-2]等认为煤颗粒粒径对煤质分析特性、煤的比表面积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颖敏,,钱国胤;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与应用[J];煤;1996年02期
2 邢秀云;;煤自燃倾向性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J];煤质技术;2014年01期
3 俞开文,许满贵,王洪权,刘高文;兴隆庄煤矿3~#煤自燃倾向性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1年04期
4 贾军萍,朱耀平,周自本;煤粉尘爆炸特性和煤自燃倾向性的定量分析[J];吉林电力;2003年05期
5 陆伟;王德明;仲晓星;周福宝;;基于绝热氧化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05期
6 彭呈喜;徐忠亮;吴静芝;;洛市矿区煤自燃倾向性及危险程度分析[J];江西煤炭科技;2006年04期
7 胡争国;仲晓星;王德明;戚绪尧;顾俊杰;胡朝仕;;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不合理性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8年08期
8 陆伟;;基于耗氧量的煤自燃倾向性快速鉴定方法[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朱云辉;程功林;方良才;夏仕伯;;双气路流动色谱法鉴定煤自燃倾向性在实践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年32期
10 吴玉国;张晋花;邬剑明;;基于氧化热解综合指标的煤自燃倾向性研究[J];煤炭工程;2012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仲晓星;煤自燃倾向性的氧化动力学测试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2 郭小云;煤自燃倾向性的氧化动力学测定装置设计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李海港;煤自燃倾向性氧化动力学测试系统及自动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龙;基于热重动力学的含硫矿石自燃倾向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2 张斌;褐煤自燃倾向性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周沛然;典型动力煤煤粉自燃倾向性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0年
4 倪呈刚;印尼煤特性及其在电厂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11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911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