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自救器长时低温性能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12:30

  本文关键词:自救器长时低温性能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救器 氧烛 降温 加湿 矿灯


【摘要】:自救器是煤矿井下工作人员在井下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时,能够防止有害气体中毒或缺氧窒息的一种个体呼吸器。市面上的自救器自救时间较短,不能满足大型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并且市面上的化学氧自救器吸气温度高、干燥,同时气体中含有药品杂质,危害使用者的身心健康。调查发现,一些矿工在井下作业时不随身佩戴自救器,井下一旦发生灾害事故,矿工需要花时间寻找自救器而错过最佳自救时间。因此,研究如何提高自救器的防护时间、降低呼吸温度,设计一种安全、高效、便携的新型自救器十分必要。本文基于普通化学氧自救器存在的问题,以军用氧烛生氧技术为基础,采用电启动加热方式,设计了带尖角的锡箔启动器,通过矿灯电源带动锡箔启动器瞬时产生高热量加热氧烛,使氧烛分解产生氧气。通过不断实验与分析,研究出适用于煤矿自救器的氧烛配方,通过氯酸钠和催化剂配比的合理控制,使自救器产生氧气速率为35.2 ml/s,与灾变情况下矿工的呼吸速率相匹配。通过单向阀结合密闭水气柱,设计了一种降温加湿除杂装置,对产生的气体降温加湿,并除去气体中的药品杂质。通过分析,选用钙石灰作为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设计自救器的气囊采用低硬度的热塑性弹性体,使气囊具有较强的耐老化、抗冲击、抗疲劳性、抗撕裂强度等。通过防护性能检验,设计的自救器满足各项防护性能要求,其额定防护时间为120 min,可为矿工的逃生提供更长时间的防护。该自救器的气体呼吸温度为30~35℃,气体相对湿度在40%-65%之间,且气体不含药品杂质,保证矿工者的安全健康。该自救器与矿灯有机结合,携带方便,根本上解决了矿工在井下作业时不随身佩戴自救器的问题,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矿工能够及时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进行呼吸自救,提高矿工的逃生避险的可能性,为矿工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关键词】:自救器 氧烛 降温 加湿 矿灯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77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3
  • 1 绪论13-21
  • 1.1 选题背景13-14
  • 1.2 国内外自救器研究现状14-18
  • 1.2.1 国外自救器研究现状14-15
  • 1.2.2 国内自救器研究现状15-17
  • 1.2.3 市面上自救器存在的问题17-18
  • 1.3 主要内容及研究线路18-21
  • 2 人体呼吸参数及呼吸舒适度研究21-29
  • 2.1 人体呼吸参数分析21-25
  • 2.2 人体呼吸舒适度分析25-27
  • 2.3 本章小结27-29
  • 3 延长自救器防护时间的研究与实验29-45
  • 3.1 氧烛生氧技术29-34
  • 3.1.1 氧烛简介29-30
  • 3.1.2 氧烛启动方式30-33
  • 3.1.3 氧烛生氧原理33-34
  • 3.2 生氧辅助原料的选择34-40
  • 3.2.1 氧烛催化剂的选择34-37
  • 3.2.2 氧烛除氯剂的选择37-38
  • 3.2.3 氧烛助燃剂的选择38-40
  • 3.3 最佳产氧速率研究40-44
  • 3.3.1 NaCl_O3与MnO_2最优质量比研究40-42
  • 3.3.2 氧烛原料最佳配方研究42-43
  • 3.3.3 产气与吸气速率匹配研究43-44
  • 3.4 本章小结44-45
  • 4 降低自救器呼吸温度的研究与实验45-57
  • 4.1 自救器传热分析与计算45-47
  • 4.1.1 自救器热负荷45
  • 4.1.2 自救器外部温度传导热量45-46
  • 4.1.3 自救器内部化学反应释放热量46-47
  • 4.2 降温加湿除杂装置的设计47-50
  • 4.2.1 蒸馏水对气体的降温加湿效果47
  • 4.2.2 蒸馏水与复合相变材料结合降温47-49
  • 4.2.3 降温加湿除杂装置的结构设计49-50
  • 4.3 降温加湿除杂装置的结构原理50-51
  • 4.3.1 氧气的降温加湿除杂过程50-51
  • 4.3.2 净化气体的降温加湿除杂过程51
  • 4.3.3 氧气进入气囊过程51
  • 4.4 降温加湿除杂装置可靠性实验51-56
  • 4.4.1 双单向阀通透性实验51-52
  • 4.4.2 蒸馏水容积对降温效果的研究52-56
  • 4.4.3 降温加湿除杂装置降温加湿效果检验56
  • 4.5 本章小结56-57
  • 5 长时低温一体化矿灯自救器的研究57-75
  • 5.1 整体结构设计与功能模块57-63
  • 5.1.1 整体结构设计57
  • 5.1.2 功能模块57-60
  • 5.1.3 气体运移路径60-63
  • 5.2 氧化碳吸收剂的选择63-65
  • 5.2.1 二氧化碳吸收剂的对比分析63-64
  • 5.2.2 二氧化碳吸收剂的吸收效果检测64-65
  • 5.3 长寿命气囊的设计65-66
  • 5.3.1 长寿命气囊的结构设计65-66
  • 5.3.2 长寿命气囊的材质选型66
  • 5.4 长时低温一体化矿灯自救器的有益效果66-72
  • 5.4.1 延长防护时间66-68
  • 5.4.2 降低吸气温度68-69
  • 5.4.3 产气湿润无杂质69-70
  • 5.4.4 保证随身携带自救器70-72
  • 5.4.5 长时低温一体化矿灯自救器的社会效益72
  • 5.5 长时低温一体化矿灯自救器的性能检验72-74
  • 5.5.1 未经过任何处理的自救器性能试验73
  • 5.5.2 自救器抗环境变化性能试验73-74
  • 5.6 本章小结74-75
  • 6 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存在的问题75-77
  • 6.1 研究的主要成果75-76
  • 6.2 研究存在的问题76-77
  • 参考文献77-81
  • 致谢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连根;自救器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矿业快报;2004年12期

2 毛欣;如何正确发挥自救器的作用[J];煤矿安全;2005年06期

3 毛欣;杨进;;如何保证自救器的质量[J];中国矿业;2007年01期

4 赵朝华;;如何正确发挥自救器的作用[J];今日科苑;2007年20期

5 李卫成;;自救器在矿井应急救援中的作用与应用现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S1期

6 刘久安;;自救器气密性能数显检验装置[J];民营科技;2008年06期

7 于翔;高圣;陈绍南;李庆;陈思维;;我国煤矿用自救器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11年02期

8 聂雅玲;毛欣;杨进;黄亮高;;符合国际标准自救器的研制[J];建井技术;2011年Z1期

9 于翔;;不同煤矿自救器的正确选择[J];劳动保护;2012年03期

10 于红芝;;加强自救器使用 强化自救意识 提高自救能力[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雅玲;;剖析我国煤炭行业化学氧自救器检验标准的不科学性[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毛欣;;如何保证自救器的质量[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进;;新型高效化学氧自救器的研究[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于翔;陈绍南;;我国煤矿用自救器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于翔;;煤矿用自救器的选择[A];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马云龙;;关于减缓化学氧自救器的放氧速度、延长有效使用时间的方法探讨[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进;聂雅玲;;新型超前排气阀的设计与应用[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艺平;;隔绝式自救器及呼吸器试验装置的检测参数及自动化测试技术[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聂雅玲;;论死腔气体对化学氧自救器吸气中CO_2浓度的影响[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张志强;毛欣;;化学氧自救器药罐气路结构与防护性能的关系[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麦环 申学仁;董事长带头练自救器[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2 方明;南桐矿业强制井下员工全部使用自救器[N];经理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谢春阳;配备自救器 湘煤的必答题[N];中国煤炭报;2005年

4 张峰;矿工如何使用和保养自救器[N];中国矿业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黄雄;把产品做成艺术品[N];中国煤炭报;2007年

6 梁勇;祁东矿举行井下人员配戴自救器培训与演练[N];经理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黄雄;湖南煤矿:平均二十人一台自救器[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杨金中;展示——优良装备护佑平安[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周黎明;不佩戴自救器矿工不许下井[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10 韦志宁;右江矿务局为下井人员配自救器[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永春;自救器长时低温性能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2 员玉良;自救器模拟实验系统[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42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942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c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