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堆安全壳密封结构泄漏机理与预测模型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反应堆安全壳密封结构泄漏机理与预测模型的研究
【摘要】:针对反应堆安全壳贯穿件静密封结构的泄漏率理论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基于多孔介质渗流理论描述静密封结构的界面微观泄漏机理,用Hertz接触理论将应力与微观细致结构变化关联,最终实现不依赖于任何实验数据的泄漏率计算。采用新模型对DN20截止阀进行泄漏率预测,并将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二者能够较好地吻合,从而验证新方法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关键词】: 安全壳 静密封 泄漏率 预测模型 多孔介质
【分类号】:TL364.3
【正文快照】: 0引言反应堆安全壳贯穿件是指贯穿安全壳壳体的开口孔设备、部件、管道以及隔离阀等。贯穿件数量众多,在各种工况下确保它们的密封完整性是安全壳设计的重要内容[1-4]。为寻找提高贯穿件密封可靠性的有效方法,国内外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研究。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桑迪亚国家实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雷;周全;初正辉;;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安全壳喷淋泵分析[J];通用机械;2012年02期
2 张雷;周全;初正辉;;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安全壳喷淋泵分析对比[J];水泵技术;2012年01期
3 李亮;潘蓉;朱秀云;;飞机撞击反应堆安全壳的有限元分析[J];电力建设;2013年08期
4 张心斌,林松涛,王永焕;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安全壳结构试验与吻合分析[J];工业建筑;2002年05期
5 张廷祥,唐宇;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水分配装置设计[J];核动力工程;2002年S1期
6 袁凯;黄高峰;曹学武;李京喜;;核电厂全厂断电事故下安全壳响应的计算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年09期
7 鲁仰辉;李卫华;;交叉气流对安全壳水膜作用的试验装置设计[J];核动力工程;2011年05期
8 高飞;周宇;殷静华;黄熊荣;周在杞;;核电站安全壳老化防护监测的设计[J];腐蚀与防护;2011年12期
9 李胜强;李卫华;姜胜耀;;非能动安全壳外部冷却相似模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佟立丽;曹学武;;非能动安全壳冷却机制安全壳大气净化分析[J];科技导报;2012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焱;王冠;张鹤;牛风雷;;安全壳内混合与分层新型模拟程序的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2 史鹏宇;尤园江;牛风雷;;非能动安全壳内混合对流传热比例分析及试验设计[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3 宋煜;田振强;蔡坤;;安全壳管道贯穿件分析评定程序的开发[A];第十七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何铮;王绪伟;刚直;;安全壳抗飞机撞击局部力学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李俊峰;施仲齐;;压水堆事故期间不同核素对安全壳内辐射监测仪表示值的贡献[A];第三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晓磊;侯钢领;吕大刚;;某核电站安全壳1:15模型振动台试验[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3年
7 侯钢领;李松海;宋天舒;孙晓丹;;高温高压条件下核电厂安全壳极限承载力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黄旋;;浸泡在液体中的钢安全壳地震响应分析技术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9册(核医学分卷、核技术工业应用分卷)[C];2011年
9 李强;岑鹏;甄洪栋;刘震顺;石作维;;安全壳喷淋热交换器抗震裕度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林松涛;张际斌;;核电站混凝土安全壳中预应力的分布和损失[A];土木工程与高新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斌 徐殿龙;我核安全壳达国际先进水平[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2 记者 赵凤华;我具备自主研制百万千瓦核电厂安全壳能力[N];科技日报;2006年
3 记者 顾淑霞;我国自主设计反应堆安全壳在我校试验成功[N];新清华;2006年
4 记者 蓝建中;防安全壳内氢气爆炸,东电拟注氮气[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通讯员 邵文照 YMG记者 李仁;海阳造核电安全壳浙江三门成功吊装[N];烟台日报;2011年
6 通讯员 赵阳 白聪颖;岭澳核电二期1号机通过安全壳打压试验[N];中国电力报;2010年
7 记者 林英 通讯员 何春权;我国核电厂第三代安全壳模型试验获得成功[N];光明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詹铃;透视“核泄漏”[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9 ;东电公司放弃“水棺”方案[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胡若愚;日核泄漏量翻番,安全壳面临熔穿[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连征;核电AP1000钢制安全壳与附件焊接性及焊接工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冠华;新型安全壳内热工水力行为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2 雷云;MELCOR程序中安全壳模组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刘立;某核安全壳振动台试验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袁智博;核电站安全壳振动台试验与数值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5 郭建娣;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外部流场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刘明;核安全壳普通结构与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7 蔡骏驰;大空间内混合与热分层试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8 徐森;核电站安全壳密封性试验气体检漏仪开发应用[D];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
9 张鹤;非能动安全壳内自然循环下混合与热分层现象的计算模型[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10 周妙莹;冲击荷载作用下安全壳的破坏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48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948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