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镁铝合金粉爆炸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3 11:05

  本文关键词:镁铝合金粉爆炸特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镁铝合金粉 20L球形爆炸装置 爆炸下限 最大爆炸压力 惰性粉尘 抑爆


【摘要】:镁铝合金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具有活泼的化学性质,极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因此,研究镁铝合金粉的燃烧爆炸,掌握其危险特性对粉尘爆炸的安全防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20L球形爆炸实验装置,测试了不同粒径镁铝合金粉的爆炸下限,研究了不同浓度、粒径、点火能量和加入惰性粉尘后对最大爆炸压力的影响。测试结果为含有镁铝合金粉的生产、运输和存储的抗爆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还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了预防粉尘爆炸的措施。结果表明:粒径为180目(80μm)、120目(120μm)和60目(250μm)的镁铝合金粉其爆炸下限分别为40-50g/m3、50~60g/m3、90~100g/m3。镁铝合金粉粒径越小,爆炸下限越低,发生燃烧爆炸的可能性越大,危险性越高。随着镁铝合金粉浓度的增加,最大爆炸压力呈现出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趋势。180目(80μm)与60目(250μm)的镁铝合金粉其粉尘浓度分别在900g/m3、1000g/m3处出现粉尘爆炸压力最大值。在达到镁铝合金粉爆炸压力极大值以前,相同浓度下的镁铝合金粉,粉尘粒径越小,其相应的最大爆炸压力就越大;在相同条件下,镁铝合金粉的最大爆炸压力随着点火能量的增大而增大。在碳化硅和石墨等惰性粉尘的浓度对镁铝合金粉最大爆炸压力影响的研究中,将碳化硅和石墨以10%的质量浓度梯度分别加入到镁铝合金粉。当粒径为60目(250μm)、120目(120gm)和180目(80μm),碳化硅浓度分别为50%、70%、80%,石墨浓度分别为30%、50%、60%时,镁铝合金粉不会发生爆炸。表明碳化硅及石墨等惰性粉尘都能对粉尘爆炸有抑制作用,其中石墨对镁铝合金粉的抑爆作用明显优于碳化硅。
【关键词】:镁铝合金粉 20L球形爆炸装置 爆炸下限 最大爆炸压力 惰性粉尘 抑爆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93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3
  • 1.1 研究课题背景7-8
  • 1.2 粉尘爆炸研究现状8-11
  • 1.2.1 粉尘爆炸理论研究现状8-9
  • 1.2.2 粉尘爆炸实验研究现状9-11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11-13
  • 第二章 粉尘爆炸理论13-21
  • 2.1 粉尘爆炸理论基础13-16
  • 2.1.1 爆炸的概念13
  • 2.1.2 粉尘爆炸及其分类13-14
  • 2.1.3 粉尘爆炸条件14-15
  • 2.1.4 粉尘爆炸机理15
  • 2.1.5 粉尘爆炸特点15-16
  • 2.1.6 粉尘爆炸特性参数16
  • 2.2 粉尘爆炸的危害16-19
  • 2.3 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19-20
  • 2.3.1 物理化学性质19
  • 2.3.2 点火源19
  • 2.3.3 粉尘浓度19
  • 2.3.4 环境温度和湿度19-20
  • 2.3.5 助燃剂浓度20
  • 2.3.6 惰性物质20
  • 2.3.7 可燃气体的协同效应20
  • 2.4 本章小结20-21
  • 第三章 实验方案21-32
  • 3.1 实验样品21
  • 3.2 实验装置及选用依据21-27
  • 3.2.1 实验装置介绍21-25
  • 3.2.2 20L球形爆炸装置工作原理25-26
  • 3.2.3 选用20L球形爆炸装置的理论依据26-27
  • 3.3 实验初始条件及步骤27-30
  • 3.3.1 实验初始条件27
  • 3.3.2 实验步骤27-30
  • 3.4. 实验测试参数30-31
  • 3.4.1 最大爆炸压力30-31
  • 3.4.2 爆炸下限31
  • 3.5 本章小结31-32
  • 第四章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32-52
  • 4.1 爆炸下限测定及分析32-34
  • 4.2 粉尘浓度与爆炸压力的关系34-37
  • 4.3 粉尘粒径与爆炸压力的关系37-39
  • 4.4 点火能量与爆炸压力的关系39-41
  • 4.5 惰性粉尘对爆炸压力的影响41-48
  • 4.5.1 碳化硅对爆炸压力的影响41-43
  • 4.5.2 石墨对爆炸压力的影响43-47
  • 4.5.3 惰性粉尘抑爆机理分析47-48
  • 4.6 粉尘爆炸预防与减缓措施48-51
  • 4.6.1 粉尘爆炸预防措施48-49
  • 4.6.2 粉尘爆炸减缓措施49-51
  • 4.7 本章小结51-52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2-54
  • 5.1 结论52-53
  • 5.2 展望53-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清华-东洋镁铝合金成形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实验基地成立[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2年06期

2 杭义萍;杨春英;胡静;;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离子色谱法测定镁铝合金中微量氯[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7年03期

3 王滨滨;;高镁铝合金的钠脆性[J];黑龙江冶金;2009年03期

4 赵钦福,詹力,周玉林;稀土对低镁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稀土;1986年02期

5 蒲强亨,王悦娥;高镁铝合金性能的改善[J];铝加工;1999年01期

6 金鑫;;镁铝合金的安全加工[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4年08期

7 李铁,肖元寿;高镁铝合金挤压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J];铝加工;2004年01期

8 ;高镁铝合金-膨胀矿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J];铝加工;2011年04期

9 范靖亚;李长明;;工艺制度对高镁铝合金性能影响的研究[J];轻合金加工技术;1989年03期

10 罗兵辉;刘成;杨磊;;锰和镁元素含量对5A01高镁铝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伟芳;陈忠富;;镁铝合金动态拉伸力学性能[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2 李培杰;弭光宝;;镁铝合金熔体黏度随温度变化的微观机制分析[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胡昌明;胡时胜;;镁铝合金高温动态力学性能实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共钿 DigiTimes;手机采用镁铝合金成潮流[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2 李军;宁夏发展镁铝合金产业潜力巨大[N];宁夏日报;2008年

3 金珂;有色金属成为笔记本外壳材料主流[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4 施萌;镁铝合金粉深加工工艺 [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5 记者 冯毅松 实习生 李泽韶;万吨镁铝合金制件项目落户长治[N];山西经济日报;2012年

6 黄共钿 DigiTimes;镁铝合金厂三季度业绩分化[N];电子资讯时报;2005年

7 冯嘉铭 栗群;扩大对外开放 增强自主创新[N];太原日报;2006年

8 沧蓝ITPower.net;超酷的掌上电脑 Visor Edge[N];电脑报;2001年

9 ;时尚、轻薄的移动精灵进纸盒[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旭琼;镁铝合金及其涂层的初步生物学及生物力学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袁然;镁铝合金粉爆炸特性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2 吴必胜;铸造镁铝合金疲劳与失效行为的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3 潘娜;镁铝合金高温氧化动力学及氧化过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4 陈星霖;船用高镁铝合金腐蚀性能屈服行为及高温变形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张小涛;20L球形爆炸容器中镁铝合金粉爆炸特性的实验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6 刘成;5A01高镁铝合金腐蚀性能、屈服行为与热变形行为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陈梓山;镁铝合金β-Mg_(17)Al_(12)相析出形态及力学性能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8 王瑞吉;铅及稀土对镁铝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64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964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a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