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深部矿井季节性通风风流与围岩换热特性

发布时间:2017-10-04 20:00

  本文关键词:深部矿井季节性通风风流与围岩换热特性


  更多相关文章: 换热 风流温度 季节性通风 深部矿井


【摘要】:针对矿井通风入口风流季节性差别大的现象,对不同季节通风巷道风流温变规律进行现场测试,建立巷道围岩-风流换热的数学物理模型,数值模拟通风风流与围岩的换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风流在煤巷中流动过程中不断与围岩进行热交换,进而导致风流温度不断升高,但在工作面段风流升温缓慢,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吻合。不同季节通风巷道内风流升温效果差别明显,入口风流温度越低,风流在巷道内流动相同距离时,温度越低,但温升越大。
【作者单位】: 河南省高等学校深部矿井建设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换热 风流温度 季节性通风 深部矿井
【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深部矿井建设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3KF-01)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4210231026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3M531673)
【分类号】:TD72
【正文快照】: 随着矿井开挖深度不断增加,矿井热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相关数据表明,围岩温度随着开挖深度成线性增长,增长幅度约为2~4℃/100 m[1]。且煤巷各种热源中,围岩散热占主导地位[2]。针对围岩-风流换热问题,舍尔巴尼[3]、平松良雄[4]等提出了井巷围岩与风流的不稳定换热系数理论,岑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海燕;矿井对流换热系数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煤炭工程师;1987年02期

2 石琴谱,魏平儒;下行通风降尘、降温效果考察[J];煤炭工程师;1989年03期

3 肖林京;肖洪彬;李振华;;基于ANSYS的综采工作面降温优化设计[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1期

4 程卫民,张庆友;基于神经元网络的巷道风流温湿度预测法[J];煤炭工程师;1998年03期

5 高中山;巷道掘进热害及其防治[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6 杨铁春,尹永贵,钮金生;热害矿井主要巷道断面和支护的合理形式[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2期

7 周西华,单亚飞,王继仁;井巷围岩与风流的不稳定换热[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吴强,秦跃平,郭亮,谭昆;巷道围岩非稳态温度场有限元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9 胡桃元;对高温矿井通风技术的探讨[J];工业安全与防尘;1996年05期

10 董海燕;;复合换热系数对矿井火风压计算的影响[J];贵州工学院学报;1984年Z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国富;高温岩层巷道主动降温支护结构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平业;我国深井地温场特征及热害控制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3 刘何清;高温矿井井巷热质交换理论及降温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曹秀玲;三河尖矿深井高温热害资源化利用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5 刘冠男;高温采煤工作面热害机制及风流特性的热—流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6 闫玉彪;张双楼煤矿深井热害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7 姬建虎;掘进工作面传热特性及热害治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8 王波;利用地温效应预冷井下入风流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利;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换热系数计算方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亓晓;矿井热环境预测方法研究及数值模拟系统开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宋佰超;金川二矿井下热力状况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李治民;河南许昌新龙煤业梁北矿副井进风井筒风温变化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5 涂中强;运输机巷风流温湿度预测及模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6 卢宇鹏;水力通风换热机设计及其性能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朱庭浩;岩巷掘进工作面热环境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志光;矿井巷道通风温度、湿度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9 褚召祥;矿井降温系统优选决策与集中式冷水降温技术工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10 胡军华;高温深矿井风流热湿交换及配风量的计算[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梦然;闫柯;高军;葛培琪;;空间锥形螺旋弹性管束换热特性数值分析[J];石油机械;2011年11期

2 李庆领;宋文吉;申洁;刘炳成;;纵向涡发生器强化换热特性的研究[J];石油机械;2006年04期

3 张宝东;苑中显;;一种协同式强化表面的换热特性[J];化工学报;2007年03期

4 吕杰文;具有中心射流的旋转盘局部换热特性的研究[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纪献兵;徐进良;;流体在超轻多孔金属泡沫中的流动和换热特性[J];化工学报;2009年01期

6 李庆领;宋文吉;王彦波;刘炳成;;三角形涡发生器对流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J];冶金能源;2006年02期

7 朱冬梅;刘国勇;张少军;李谋渭;;气雾喷射冷却换热数值模拟研究[J];冶金能源;2010年05期

8 沈向阳;张奇淄;陆建峰;丁静;杨建平;;熔盐吸热管非稳态对流换热特性[J];化工学报;2012年S1期

9 冯踏青,穆弗达赫.A.A,捷曼尔.M.G,胡亚才,屠传经;三维螺旋翅片管换热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J];化学工程;1998年06期

10 朱恂,辛明道;定热通量加热下微三角形槽道中滑移流动的换热特性[J];化工学报;200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志锐;刘松龄;张玉金;许都纯;游绍坤;杨林;;涡轮叶栅端壁区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试验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李汶蔚;孙立成;李勇;;竖直管内蒸汽冷凝强化换热特性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3 徐绍琨;陈宝明;汲水;;小尺度流道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A];山东省暖通空调制冷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圆圆;姬长发;毋震;;酒窝板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中国西部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翔超;丁国良;胡海涛;高屹峰;;R410A—油混合物在5mm光管内冷凝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家琛;巨永林;;低温绝热管内液氮两相流动换热特性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张宗卫;朱惠人;赵曙;郭涛;;射流、旋流、出流共同作用下矩形通道换热特性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宁静红;刘圣春;彭苗;李惠宇;;R290管内凝结换热特性与凝结机制分析[A];第十届海峡两岸冷冻空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雷菲宁;徐小炜;苏亚欣;;结构参数对内置式PV-Trombe墙内换热特性影响[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侯亚丽;汪建文;;微管道内壁面平均温度的实验测量[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双;数据中心用泵驱动两相冷却回路换热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2 郭聪;被动式冷却系统中的流动冷凝及其对系统换热特性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路广遥;管束通道内单相及两相沸腾换热特性及流动特性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庄兆意;直接式原生污水源热泵系统的防堵技术及换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杜东兴;可压缩性及粗糙度对微细管内流动及换热特性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0年

6 熊钧;HCFC123高温工况下水平管外冷凝换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刘东;高热流密度微结构散热器换热特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陈华军;旋转曲线管道内流动结构与换热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孙多斌;供暖空调管网流体输配与换热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赵曙;旋转状态下回转通道内部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俊雄;流场涡旋核心分布对双工质冷却带肋通道换热特性的影响[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2 赵明明;热泵冷热源污水的换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缪国君;狭小受限曲面空间内冲击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祁成武;多孔扁管内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5 孙启超;层板结构内部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阎畅;带出流及横流通道内斜冲击换热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7 闻劭意;横纹粗糙面局部流动与传热特性[D];清华大学;2004年

8 Boutrab Kamel;流量波动条件下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秦伟;流体淋液光滑管束的对流换热特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刘宁;液冷系统中流体流动及换热特性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72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972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6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