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民航离港系统安全性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20:36

  本文关键词:民航离港系统安全性评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离港系统 风险评估 安全性 关联性 风险值


【摘要】:离港系统(Departure Control System,DCS)是国内针对旅客服务的大型联机事务处理系统,具有旅客值机、航班控制、航班配载平衡等功能,是为旅客办理乘机手续的重要系统,一旦离港系统出现问题,将可能造成旅客不能登机,导致大面积航班延误,在未修复之前只能够依靠机场和航空公司的人员力量来保持机场的某些业务正常运行,既浪费人员力量,工作效率也不高。因此,建立一个安全的机场离港系统工作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发现并确定机场离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风险点,确保离港系统能够保持较安全的运行状态,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本文旨在结合离港系统业务流程对离港系统安全性水平进行评估,主要创新性工作有以下几点:提出针对离港系统安全性评估的研究。对离港系统业务和安全问题进行研究,结合离港系统特点和业务流程对其进行详细准确的分析,得到离港系统整体安全性评估的方法。提出基于资产相关性的风险值计算模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资产相关性的风险值评估模型,首先采用粗糙集属性重要度概念对决定资产价值的安全属性进行权重分配,然后对资产脆弱性以及威胁关联关系进行分析,结合已有安全措施对脆弱性的削减,再利用资产之间的关联关系最终确定离港系统单项资产风险值。提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整体安全性评估模型。本文建立了离港系统整体安全性水平评估体系,采用多级模糊评价方法,使用关联函数定量的得到各评价指标所占权重,并通过综合模糊评价向量的建立定性定量的得出风险值和所属的风险等级。设计与实现了民航离港系统安全性水平评估系统。综合传统的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流程与离港系统相关的业务流程,将基于资产相关性的风险值计算模型和整体安全性评估模型应用到评估系统中,能够得到合理的评估结果并由图形展示,为实施风险评估项目提供了自动化工具。
【关键词】:离港系统 风险评估 安全性 关联性 风险值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32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0-11
  • 1.2 研究现状11-13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3
  • 1.4 论文组织与结构13-15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15-25
  • 2.1 离港系统简介及其面临的安全问题15-19
  • 2.1.1 离港系统的构成及特点15-17
  • 2.1.2 离港系统的业务流程17-18
  • 2.1.3 离港系统面临的安全性问题18-19
  • 2.2 信息系统安全性评估概述19-20
  • 2.2.1 风险评估流程19-20
  • 2.2.2 风险计算模型20
  • 2.3 粗糙集理论20-22
  • 2.3.1 粗糙集概述20-21
  • 2.3.2 连续属性离散化21
  • 2.3.3 基于属性重要度的权重确定21-22
  • 2.4 模糊理论22-24
  • 2.4.1 模糊集合的定义22
  • 2.4.2 模糊综合评价法22-24
  • 2.5 本章总结24-25
  • 第三章 基于资产相关性的风险值计算模型25-45
  • 3.1 资产评估25-31
  • 3.1.1 离港系统业务识别25-27
  • 3.1.2 资产分类方法27-28
  • 3.1.3 资产相关性分析28-31
  • 3.2 资产价值评估模型31-34
  • 3.2.1 数据处理32
  • 3.2.2 连续属性离散化32-33
  • 3.2.3 基于Pawlak属性重要度的权重计算方法33-34
  • 3.3 脆弱性与威胁分析34-36
  • 3.3.1 脆弱性赋值34-35
  • 3.3.2 威胁赋值35-36
  • 3.3.3 脆弱性与威胁关联性36
  • 3.4 已有安全措施确认36-37
  • 3.5 单项资产评估模型37-39
  • 3.5.1 资产风险值初值计算37
  • 3.5.2 基于资产相关性的资产风险值计算37-39
  • 3.6 算法实例与结果分析39-44
  • 3.6.1 数据收集39-40
  • 3.6.2 初始风险值计算过程40-41
  • 3.6.3 资产相关性分析与风险值计算41-42
  • 3.6.4 结果分析与比较42-44
  • 3.7 本章总结44-45
  • 第四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安全性评估模型45-56
  • 4.1 建立离港系统整体安全性水平评估体系45-46
  • 4.2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46-52
  • 4.2.1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46
  • 4.2.2 确定指标集和风险等级集合46-50
  • 4.2.3 确定指标权重50-51
  • 4.2.4 确定模糊隶属度矩阵51
  • 4.2.5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向量51
  • 4.2.6 风险等级量化51-52
  • 4.3 算法实例与结果分析52-55
  • 4.3.1 数据收集52
  • 4.3.2 确定权重52-53
  • 4.3.3 整体安全性评估53
  • 4.3.4 结果分析与比较53-55
  • 4.4 本章总结55-56
  • 第五章 民航离港系统安全性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56-67
  • 5.1 系统需求分析56-57
  • 5.2 系统架构设计57-59
  • 5.2.1 评估系统基本流程58-59
  • 5.2.2 核心模块ER图59
  • 5.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59-66
  • 5.3.1 资产识别模块60
  • 5.3.2 脆弱性识别模块60-61
  • 5.3.3 威胁识别模块61-62
  • 5.3.4 已有安全措施确认模块62-63
  • 5.3.5 基于资产相关性的资产风险值计算模块63-64
  • 5.3.6 整体风险值计算模块64-66
  • 5.4 本章总结66-67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7-69
  • 6.1 全文总结67-68
  • 6.2 展望68-69
  • 参考文献69-73
  • 致谢73-74
  • 作者简介74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顾振昕;俞峥;朱晓奕;;浦东机场离港系统信息安全管理[A];上海空港(第16辑)[C];2013年

2 赵晓晖;;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离港系统建设研究[A];上海空港(第1辑)[C];2006年

3 吴添春;;浅谈船舶抵离港安全操作[A];船长与引航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姗姗;京沪穗机场离港系统瘫痪:中航信危情[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2 ;民航离港系统瘫痪[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3 记者 蒙克;有备并非无患 中航信离港系统故障又现[N];网络世界;2006年

4 记者 赵双;哈法亚项目首船原油启运离港[N];中国石油报;2012年

5 ;技术研发促进完善服务[N];国际商报;2009年

6 方芳;离港系统可靠性将通过三级备份体系予以保障[N];中国民航报;2007年

7 陆蓉 税宁;东航启用个性化离港系统[N];中国交通报;2011年

8 记者 叶超;“港产城联动”让连云港不再离港[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9 记者 方科;昨日46万人进出重庆[N];重庆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明慧;民航迎来奥运大家庭成员离港高峰[N];中国改革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浩;基于Anylogic的航站楼旅客离港业务流程仿真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6年

2 韩迎亚;民航离港系统安全性评估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6年

3 冯文星;航站楼离港旅客聚集规律研究与建模[D];中国民航大学;2016年

4 刘芳;第Ⅱ建筑气候区航站楼离港大厅自然采光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杨志超;航站楼离港旅客托运行李需求预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王迪;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国际旅客离港系统服务流程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潘佳彦;基于TCPN网的双跑道航班进离港并行调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8 张欣鑫;基于红外技术的滑行道监测分析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吴忠君;航站楼旅客离港服务流程建模与仿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72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972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2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