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泰州段黄砂临时过驳区安全治理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09:04
本文关键词:长江泰州段黄砂临时过驳区安全治理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运输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满足我国高速发展的工农业生产对各类物资的大量需求,水路运输不断向大型轮船发展,而我国港口泊位的水域条件都难以满足大型轮船满载直接靠泊货物码头进行货物装卸的操作要求,临时过驳区随之产生。随着泰州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港口不足以及其他水域条件的限制促使了黄砂临时过驳区的产生,各类运输砂石的大型船舶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数量已经开始逐步呈现饱和状态。虽然水上临时黄砂过驳区为泰州市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作业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成为长江水上安全监管的“顽疾”,严重影响水上通航安全。因此,砂石码头的规范化建设势在必行。近年来,长江沿线多地海事部门陆续开展了针对非法过驳作业的专项整治行动。为保障辖区安全形势稳定,泰州海事局也已开展了多年的整治工作。本文从临时过驳区产生的历史、经营和社会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通过研究国内外发展现状与学者观点,结合临时过驳区域的形成历史及发展现状,对临时过驳区域及其特点进行界定;全面分析影响临时黄砂过驳区水上安全的各类因素,指出临时黄砂过驳区存在的安全隐患,深入挖掘长江泰州段临时黄砂过驳区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问题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临时过驳区 黄砂 安全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69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0-13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3 研究结构、方法与难点、创新点14-16
- 1.3.1 研究结构14-15
- 1.3.2 研究方法15-16
- 1.3.3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16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16-18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8-24
- 2.1 概念界定18-19
- 2.1.1 黄砂临时过驳区18
- 2.1.2 黄砂临时过驳区的特点18
- 2.1.3 长江泰州段黄砂临时过驳区区域18-19
- 2.2 理论基础19-24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19-21
- 2.2.2 治理理论21-22
-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治理理论对黄砂临时过驳区海事监管的启示22-24
- 第3章 长江泰州段黄砂临时过驳区现状分析24-47
- 3.1 长江泰州段黄砂临时过驳区基本情况24-29
- 3.1.1 长江泰州段黄砂临时过驳区历史沿革24-25
- 3.1.2 长江泰州段黄砂临时过驳区经营情况分析25-28
- 3.1.3 黄砂临时过驳区管理现状28-29
- 3.2 长江泰州段黄砂临时过驳区通航环境分析29-33
- 3.2.1 河道概况29-30
- 3.2.2 港口现状及发展规划30-31
- 3.2.3 口岸水道自然条件31-33
- 3.2.4 航道规则33
- 3.3 长江泰州段黄砂临时过驳区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33-41
- 3.3.1 作业船舶影响辖区通航秩序33-34
- 3.3.2 通航秩序混乱事故险情多发34-38
- 3.3.3 “三无”船舶非法航行作业38-39
- 3.3.4 人员情况复杂治安事件高发39-40
- 3.3.5 违法生产经营现象普遍存在40-41
- 3.4 长江泰州段黄砂临时过驳区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成因分析41-43
- 3.4.1 概述41-42
- 3.4.2 水上交通安全隐患种类分析42-43
- 3.5 长江泰州段黄砂临时过驳区海事监管模式分析43-47
- 3.5.1 当前监管要素概述43-44
- 3.5.2 历史监管模式分析44-46
- 3.5.3 当前新监管模式分析46-47
- 第4章 长江泰州段黄砂临时过驳区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47-50
- 4.1 黄砂临时过驳区管理法律依据不足47
- 4.2 黄砂临时过驳区存在时间长且形成规模47-48
- 4.3 黄砂临时过驳区涉及多部门跨区域管理48-49
- 4.4 黄砂临时过驳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49-50
- 第5章 长江泰州段黄砂临时过驳区安全治理措施研究50-55
- 5.1 整合优势资源,制定长期治理规划50-51
- 5.2 强化作业安全,推动宣传教育进程51-52
- 5.3 创新监管模式,提升海事治理能力52-53
- 5.4 完善配套设施,消除重大事故隐患53-54
- 5.5 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54-55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55-56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55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振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的新趋势透视[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邹勇;;浅谈水上过驳作业[J];广东造船;2006年03期
3 蔡明;;透过新公共管理运动看我国海事行政工作之不足[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4 孙隽;林云山;;发达国家海事管理的特点[J];中国海事;2006年07期
5 王玉平;;油船间货油海上过驳海事监管探析[J];中国海事;2013年03期
6 黄卫东;经济转型与公共管理的范式变迁[J];行政论坛;2004年04期
7 徐家乐;陈军民;;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海事监管策略[J];中国水运;2009年01期
8 陈天祥;;新公共管理:效果及评价[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刘君;;浅析港口水域的航标管理[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年07期
10 黄健荣,杨占营;新公共管理批判及公共管理的价值根源[J];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981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981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