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纳米银应用于蔬菜中汞含量检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21:01

  本文关键词:纳米银应用于蔬菜中汞含量检测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纳米银 汞离子 蔬菜 快速检测


【摘要】:汞污染是一个全球问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可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食品中汞含量检测技术是我国重点研究的项目之一。传统的汞离子检测方法具有费用昂贵、易受干扰、预处理复杂等问题,新的检测技术在不断研究开展中。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建立了一种利用纳米银快速准确检测水溶液中汞离子的方法,并可应用于实际蔬菜样品中汞含量的测定。本论文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绿色制备了四种粒径不同、均匀分散的球形纳米银颗粒,平均粒径分别为3.9 nm、9.2 nm、15.9 nm和22.0 nm。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了纳米银的特征吸收峰随体系中汞离子浓度的变化趋势,发现两者在一定汞离子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水溶液中汞离子的检测方法。用TEM技术分析了检测前后纳米银的形貌变化,认为纳米银与汞离子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使得纳米银的紫外吸收峰值随汞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考察了纳米银粒径对汞离子检测性能的影响,发现纳米银粒径越小,灵敏度越高。研究表明纳米银在常温下避光保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有Mg2+、Ca2+等其它金属离子存在时对汞离子具有高选择性和抗干扰性。建立了水溶液中汞离子的检测方法,选用平均粒径为3.9 nm的纳米银,对汞离子的检出限为0.71μg/L,线性回归方程为A= 0.774-0.023cHg2+(μg/L), R2=0.999。采用此方法对饮用水进行汞离子的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范围在97.5%~102.5%;7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9%,表明该方法在实际饮用水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准确度与精确度。本文利用所建立的汞离子检测体系对四种分属于根茎类蔬菜、叶片类蔬菜、瓜类蔬菜和水生蔬菜的样品进行了汞离子的检测。样品在检测前用硝酸-高氯酸消解。结果表明四种样品中汞离子的加标回收率范围在97.25%~100.63%之间,7次独立测定的结果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7.5~8.3%。表明这一方法对蔬菜中汞含量检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可用于各种蔬菜中汞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纳米银 汞离子 蔬菜 快速检测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1;TS207.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9
  • 1.1. 汞的来源与污染现状8-10
  • 1.1.1. 汞污染的来源8-9
  • 1.1.2. 汞的污染案例与现状9-10
  • 1.2. 汞的形态及对人体的危害特性10-11
  • 1.2.1. 食品中汞的形态与特性10
  • 1.2.2. 汞对人体的危害10-11
  • 1.2.3. 国内外食品中Hg的限量标准11
  • 1.3. 食品中Hg~(2+)检测技术的研究11-13
  • 1.3.1. 分光光度法12
  • 1.3.2. 光谱法12-13
  • 1.3.3. 电化学方法13
  • 1.3.4. 其他方法13
  • 1.4. 纳米银的概述13-17
  • 1.4.1. 纳米银的简介13-14
  • 1.4.2. 纳米银在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14-17
  • 1.5.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17-19
  • 1.5.1. 研究意义17
  • 1.5.2. 研究内容17-19
  • 2. 纳米银检测Hg~(2+)的应用19-34
  • 2.1. 引言19
  • 2.2. 材料与方法19-22
  • 2.2.1. 试剂与仪器19-20
  • 2.2.2. 纳米银的制备20-21
  • 2.2.3. 纳米银检测汞离子实验方法21-22
  • 2.3. 结果与讨论22-32
  • 2.3.1. 纳米银的表征22-24
  • 2.3.2. 纳米银的尺寸对汞离子检测结果的影响24-28
  • 2.3.3. 纳米银的选择性28-30
  • 2.3.4. 纳米银稳定性30-32
  • 2.3.5. 检测方法的建立32
  • 2.4. 本章小结32-34
  • 3. 纳米银检测方法在蔬菜中汞测定的应用34-38
  • 3.1. 引言34
  •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34-35
  • 3.3. 蔬菜的前处理35
  • 3.3.1. 蔬菜水分含量的测定35
  • 3.3.2. 蔬菜样品的消化35
  • 3.4. 纳米银检测蔬菜中总汞含量35-36
  • 3.5. 结果与讨论36-37
  • 3.5.1. 准确度36
  • 3.5.2. 精密度36-37
  • 3.6. 本章小结37-38
  • 4. 总结与展望38-40
  • 4.1. 总结38
  • 4.2. 展望38-40
  • 参考文献40-43
  • 个人简介43-44
  • 导师简介44-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Scott Morfsion;纳米银粉在电子工业中的最新发展[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4年12期

2 亓家钟;喷墨用纳米银粉[J];粉末冶金技术;2005年05期

3 何鑫;张梅;尹荔松;王忆;范海陆;阳素玉;赵修建;宋明霞;;多形貌纳米银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9年07期

4 倪靖滨;李红;谢云龙;何春;张巧焕;高德玉;周瑞敏;;纳米银制备与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9年08期

5 汪菲;徐维平;杨金敏;王艳萍;张莉;;纳米银的制备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2年02期

6 张林林;;纳米银在不同盐溶液中的溶解[J];广东化工;2013年17期

7 张琳琳;;纳米银在海水中的稳定性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3年18期

8 曾琦斐;李绍国;谭荣喜;陈科;李翔;唐琼;;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4年05期

9 徐长山,潘海斌,陆尔东,徐世红,余小江,徐彭寿,张新夷,秦晓英,张立德;纳米银固体中的微孔道[J];核技术;2001年07期

10 司民真,武荣国,张鹏翔;负电性纳米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阴永光;刘景富;江桂斌;;腐殖酸存在下银离子的光还原——纳米银的天然来源?[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钟海英;;纳米银医用辅料的研究进展[A];铜牛杯第九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许利耕;欧阳五庆;李树珍;何欣;;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复乳的体外抑菌活性[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凤菊;吴霞;;纳米银-多氯联苯共振光散射光谱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陈国杰;宫永纯;陈延明;沈国良;毛萍丽;袁晓光;;纳米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6 王玉柱;吴希俊;黄家倍;崔平;;纳米银的内耗和模量研究[A];全国第六届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莫黎昕;李路海;李亚玲;郝雅玲;乔淑楠;;纳米银胶的合成及其应用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8 巢静波;于素娟;冯迎娣;谭志强;刘睿;阴永光;刘景富;;抗菌产品及环境水样中纳米银和银离子的形态分析[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9 黄科;周婧容;郑成斌;侯贤灯;;基于碲化镉量子点阳离子交换放大效应的银及纳米银间接形态分析法[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张改梅;陈强;许文才;杨福军;邱立强;袁玮;;纳米银改性保鲜膜的抗菌及保鲜性能研究[A];颜色科学与技术——2012第二届中国印刷与包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兰;美环保局加强对纳米银应用监管[N];中国化工报;2006年

2 王秀兰;美社会团体要求对纳米银进行管制[N];中国化工报;2008年

3 名讯;纳米银抗菌家具鉴定会在珠海召开[N];消费日报;2009年

4 本期嘉宾 英国诺丁汉大学无机化学博士 杨继新 北京秦为信诺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殷强;杀菌抗毒的“卫士”[N];中国纺织报;2008年

5 杨林;纳米银给创口消毒带来新的感受[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6 记者 束洪福;10吨纳米银微粉生产线建成[N];科技日报;2005年

7 记者 姜澎;东华大学完成纳米银服装研制[N];文汇报;2010年

8 李琴华;纳米银令细菌无处藏身[N];人民日报;2002年

9 ;纳米银抗菌新型涂料问世[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10 丛林;嘉丽士漆品种营销双出新[N];中国化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阳;载有纳米银的新型复合补片的研制及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2 唐宝玲;UV型纳米银导电油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世龙;纳米银导电网络的构筑及其对导电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芦冬涛;荧光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山西大学;2014年

5 赵昔慧;海藻酸盐原位制备纳米银/海藻纤维及其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6 王智慧;疏水疏油纳米银修饰不锈钢材料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段建平;纳米银及其尼龙6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浙江大学;2015年

8 缪宏超;仙人掌/纳米银对真丝(绸)的功能化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吴源;纳米银的生物效应及毒性作用机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陈大鹏;纳米银的可控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林;纳米银涂膜液制备及其在海参低温干制品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08年

2 余文娟;纳米银的细胞毒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耿健;创伤创面外用阿杰姆~(?)纳米银敷料后纳米银在体内的分布及毒理安全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4 王志杰;纳米银及纳米银凝胶的毒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唐婷;纳米银的释放及混凝剂去除的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6 辛琦;纳米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熊伟;中药材中重金属提取及检测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8 熊文;利用细菌介导制备纳米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9 张映;钩状木霉生物还原制备纳米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10 杨宇;纸基纳米银喷墨导电油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20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020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2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