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源选择对荧光碳量子点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碳源选择对荧光碳量子点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水热法,分别以葡萄糖、柠檬酸、抗坏血酸为碳源,合成了碳量子点。研究了三种碳源制备碳量子点的光致发光性能,并进行比较。同时研究了柠檬酸和抗坏血酸的最佳水热温度。结果表明:用于实验的三种碳源中,柠檬酸最适用于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柠檬酸和抗坏血酸的最佳水热温度均为200℃,以柠檬酸为碳源制备的碳点的发射峰位置约为460nm,荧光颜色为蓝色;以抗坏血酸为碳源制备的碳点发射峰位置约为485nm,发青色荧光。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编号:201510214006)
【分类号】:TB383.1;O613.71
【正文快照】: 前言碳量子点[1](Carbon Quantum Dots,缩写为CQDs)作为碳纳米材料家族的新成员,因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方便功能化、优秀的细胞相容性等优点,成为继C60、碳纳米管、石墨烯后新的研究热点。碳点的合成方法多样[2~4],在光电转换、生物成像[5]、生化传感、环境检测[6]、生物医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索全伶;罗吉平;刘兴旺;高德清;洪海龙;;铕掺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光致发光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6期
2 柴兰兰;何文;管清梅;;氧化锌分级纳米结构的控制合成及光致发光性能研究(英文)[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孙建平;林婷;翁家宝;黄小珠;程云涛;;可溶性PMOTOPV的合成及其光致发光性能[J];半导体光电;2008年03期
4 孙勇;马峻峰;房晶瑞;高畅;刘振森;;钼酸锶微晶粉体的电化学合成与光致发光性能[J];硅酸盐通报;2010年06期
5 宋旭春;郑遗凡;杨娥;陈海芳;马荣;;制备条件对CdWO_4纳米棒的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J];无机化学学报;2007年10期
6 李婷;胡晓云;张德恺;赵普举;;SiO_2干凝胶的制备与光致发光性能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7 何琴玉,王宇星,欧忠敏;网状结构ZnO团聚物的制备和光致发光性能[J];发光学报;2004年03期
8 徐自强;邓宏;谢娟;李燕;陈航;祖小涛;薛书文;;退火对ZnO:Al薄膜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1期
9 韩冬;张树朝;;溶剂热法制备六角锥形ZnO及其光致发光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王东辉;商世广;杜慧敏;;纳米ZnO的可控生长及光致发光性能[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狄英伟;巴晓微;谢德民;王荣顺;;聚烷基芴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兰娟;孙诚;郝晓秀;黄利强;宋诗莹;;溶剂对稀土铕配合物光致变色胶印油墨的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刘红梅;刘治田;邹建华;陈军武;曹镛;;咔唑,芴,Silole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发光特性[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固体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贺英;桑文斌;王均安;吴若峰;;硅衬底上氧化锌纳米线的自组装生长及其光致发光性能[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王振领;权泽卫;林君;;LaPO_4:Eu~(3+)纳米粒子的多醇法合成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研究[A];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贺英;桑文斌;王均安;吴若峰;支华军;颜莉莉;方云英;;硅衬底上氧化锌纳米线的自组装生长及其光致发光性能[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7 徐兵;姜标;;多取代苯的合成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赵春霞;喻理;周静;陈文;;合成条件对晶态介孔TiO_2结构和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9 于伟东;李效民;高相东;边继明;陈同来;;ZnO纳米线的催化合成及其光致发光性能[A];第四届华东真空科技学术交流展示会学术论文集[C];2003年
10 乐文志;刘晓华;王孝东;刘敏;;BaCeO_3:Eu~(3+)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小林;钼钨(复合)氧化物微纳米结构的形貌可控合成及其在光致发光和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4年
2 彭松;Tb_2(MoO_4)_3晶体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多铁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栋梁;纳米钨酸铋可控合成及其NR复合材料γ-ray屏蔽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徐大余;多孔硅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蔡勇;硅基底上凹凸结构氧化硅的制备与光致发光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肖莹;稀土化合物空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笑梅;聚芴/SiO_2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的研究[D];华侨大学;2006年
6 刘佃光;掺杂氧化铝的形貌控制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7 韩立友;新型发光材料芳香胺类聚合物的酶催化合成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8 刘莹;LiNbO_3/SiO_2/Si多层薄膜光致发光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9 商聪;新型N取代聚吲哚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
10 侯学功;AAO模板合成一维介孔纳米材料及其光致发光性能[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31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23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