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硫化铜与六硼化镧光热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发布时间:2017-12-08 03:26

  本文关键词:硫化铜与六硼化镧光热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更多相关文章: 光热材料 溶剂热法 CuS Mg水解辅助法 LaB_6 光吸收性能


【摘要】:目前,能源问题是全世界范围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而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为了有效地利用太阳能促使如今太阳能材料的研制和应用取得显著进步。理想的新型太阳能功能材料不仅有望缓解/解决世界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且还可以避免环境的污染,使得太阳能材料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其中太阳能光热转换材料尤其是近红外光热转换材料作为一类重要的太阳能材料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选取了CuS和LaB_6等近红外光热转换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溶剂热法制备CuS和Mg水解辅助法制备LaB_6,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合成光热转换材料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光吸收性能等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以CuC_(l2)为铜源,(NH_2)_2CS为硫源,C_2H_6O_2-NH_3?H_2O混合溶液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CuS晶体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对合成产物物相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研究,并对部分合成工艺条件对合成产物的光吸收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溶剂热法所制备样品为纯六角相靛铜矿CuS晶体。荧光光谱显示CuS晶体在470.8、498.4和577.6nm处存在三个较强的蓝光及绿光PL发射峰。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显示合成工艺条件显著影响着所制备样品的光吸收性能。在反应体系中,反应物(CuCl_2)浓度为0.3mol/L,铜与硫的物质的量比为3∶2,溶剂中乙二醇与氨水体积比为4∶1的条件下于140℃下保温2h可获得近红外区光吸收性能较优的产物。模拟太阳光进行光热转换实验结果显示所制备光热剂的光热转换效率为33.34%。以CuC_(l2)为铜源,(NH_2)_2CS为硫源,H_2O-C_2H_5OH混合溶液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CuS近红外吸收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对合成产物物相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探究,并对部分合成工艺条件对合成产物的光吸收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表明所制备样品为纯六角相靛铜矿CuS晶体,在pH为10~12强碱性条件下,所制备CuS样品衍射峰较高结晶度较好。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所制备样品中没有Cu-O的拉伸振动峰出现,所制备样品未被氧化。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显示合成工艺条件显著影响着所制备样品的光吸收性能,在反应体系反应物(CuCl_2)浓度为0.2mol/L,铜与硫的物质量比为1:2,溶剂中乙醇与水体积比为4:1的条件下于140oC下保温10h可获得光吸收性能较优的产物。模拟太阳光进行光热转换实验得到所制备光热剂的光热转换效率为26.85%。采用Mg辅助还原法成功的合成了纯立方相LaB_6近红外光吸收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发射光谱(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所制备样品进行表征,并且探索了Mg辅助还原法制备LaB_6纳米材料的工艺合成条件。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为纯立方相LaB_6晶体。傅立叶变换红外光峰谱显示有LaB_6对应于红外活性的振动声子T1u的两种振动模式的峰出现,进一步证明所制备样品为LaB_6晶体。TEM图显示所制备样品的尺寸分布均匀粒径大小约为30nm。对部分合成条件研究表明,在反应体系温度150oC、加入的H_2O和Mg粉分别为3ml和0.15mol时产率最大。模拟太阳光进行光热转换实验,经过计算得到所制备LaB_6光热剂的光热转换效率为26.28%。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彬;李志彬;邓意达;仵亚婷;胡文彬;;粒径对超细空心镍球光吸收性能的影响[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2期

2 张晓勇;晁明举;梁二军;胡帆;袁斌;;钒掺杂纳米TiO_2薄膜的结构和光吸收性能[J];无机材料学报;2009年01期

3 彭战军;史非;唐乃岭;刘敬肖;;铯钨青铜的水热合成及其光吸收性能[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4 张绍岩;燕红;高岩磊;常永芳;牟微;;钒酸铜纳米线的制备及光吸收性能[J];人工晶体学报;2011年06期

5 李云;王六定;;铈掺杂对氧化钛薄膜光吸收性能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08期

6 程慧;晁明举;梁二军;姜雅丽;刘志锋;;正交相Y_2Mo_3O_(12)薄膜的制备及光吸收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0年18期

7 李子全;常春荣;徐芸芸;;退火对溅射ZnO薄膜光吸收性能的影响[J];压电与声光;2006年05期

8 梅长松,钟顺和,肖秀芬;Cu/V_2O_5-TiO_2的结构、光吸收性能与催化反应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05年02期

9 李秀燕;张宏涛;王鹤峰;唐宾;;Fe掺杂TiO_2薄膜的低温制备及光吸收性能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10 刘英;梁英;刘慧宏;;水热合成纳米ZnO-Fe_2O_3复合材料及其光吸收性能[J];化工新型材料;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翠华;陈建华;胡治流;龚竹青;;纳米二氧化钛薄膜光吸收性能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4年

2 李村成;孙麟;孙一强;张涛;李杰;;金@银异质纳米棒快速宏量制备及其形成机制、光吸收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3 任君;王世敏;许祖勋;方章建;;含吡嗪环的有机二阶非线性光学分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固体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王晓冬;金振声;张治军;;改性纳米管钛酸的可见光吸收性能与其能带结构的关系[A];中国化学会2005年中西部十五省(区)、市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高家诚;谭小伟;邹建;辛仁龙;王勇;;N_2气氛热处理对纳米TiO_2可见光吸收性能的影响[A];合作 发展 创新——2008(太原)首届中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阿依努尔·托呼提;TiO_2基复合纳米结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2 史磊;硫化铜与六硼化镧光热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雪松;TiN/TiO_2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光吸收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刘亚妮;太阳电池用μc-SiGe/poly-SiGe/ZnO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5 何明霞;(Si/Ge)_n/SiGe多层薄膜的制备与光吸收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陶正章;CuFeS_2吸收层/ZnS缓冲层薄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3年

7 薛晋波;N掺杂及PdO纳米颗粒对TiO_2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8 田喜敏;金属纳米核壳光栅改善超薄有机光伏器件光吸收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9 林波涛;铌酸盐类纳米晶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64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264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f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