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殖酸与典型碳纳米材料协同光致产生活性氧物种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腐殖酸与典型碳纳米材料协同光致产生活性氧物种的研究 出处:《生态毒理学报》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碳纳米材料 腐殖酸 活性氧物种 EPR 能带结构
【摘要】:采用电子自旋共振光谱(EPR)技术,分析腐殖酸在光照下对4种典型碳纳米材料诱导产生单线态氧(~1O_2)和羟基自由基(·OH)的影响。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4种典型碳纳米材料的前线轨道能,比较了它们分别经能量转移诱导产生~1O_2的能力以及经电子传递诱导产生·OH的能力。结果显示,4种不同形状的碳纳米材料(富勒烯、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悬浮液在紫外光照下均无~1O_2和·OH产生。与腐殖酸共同存在下,4种碳纳米材料均显著诱导~1O_2的产生,且富勒烯和石墨烯还能光致生成·OH。协同产生~1_O2的能力大小为:单壁碳纳米管富勒烯多壁碳纳米管石墨烯,协同产生·OH的能力大小为:石墨烯富勒烯。~1O_2的产生能力与碳纳米材料的能隙大小和颗粒聚集程度有关,而诱导产生·OH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化学硬度。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腐殖酸与碳纳米颗粒可协同产生活性氧物种。
[Abstract]: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pectroscopy (EPR) technique was used. Analysis of humic acid induced singlet oxygen 1 O _ 2 and hydroxyl radical (路OH) from four typical carbon nano-materials under light irradiation.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the frontier orbital energies of four typical carbon nanomaterials are calculated. The ability of energy transfer induced generation of 1 O 2 and the ability of electron transfer to produce 路OH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four kinds of carbon nanomaterials (fullerene) with different shapes. Single 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nd graphene) suspensions did not produce 1O 2 and 路OH under ultraviolet light, and existed with humic acid. Four kinds of carbon nanomaterials significantly induced the generation of 1O _ 2. Moreover, fullerene and graphene can also produce 路OH. the ability of co-producing O _ 2 is: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fullerene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 graphene. The ability of co-producing 路OH is: the ability of graphene fullerene. 1 O _ 2 production is related to the size of energy gap and the degree of particle aggregation of carbon nanomaterials. But the ability to induce 路OH mainly depends on the chemical hardness. In a word, our research shows that humic acid and carbon nanoparticles can produce 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synergy.
【作者单位】: 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47701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DUT16LK13)
【分类号】:O636.9;O613.71;TB383.1
【正文快照】: 活性氧物种(ROS),如超氧阴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和单线态氧(1O2)等,能够参与环境化学物质或生物大分子的化学转化,在环境与生命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而ROS被证明可以由一些具有独特光敏化活性的碳纳米材料,如富勒烯(C60)、碳纳米管(CNTs)以及石墨烯等诱导产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磊;;一维碳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J];真空;2013年06期
2 ;碳纳米材料可能损害脑组织[J];知识就是力量;2004年05期
3 陈桉,毛宗强,朱宏伟,徐才录;平衡压力对碳纳米材料储氢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4 张超,鲁雪生,顾安忠;氢在碳纳米材料中吸附的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4年05期
5 郑青榕;顾安忠;鲁雪生;林文胜;;温度对碳纳米材料储氢行为的影响[J];化工学报;2004年S1期
6 徐磊;段林;陈威;;碳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及其对环境中污染物迁移归趋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01期
7 刘信勇;朱琳;;人工碳纳米材料悬浊液的制备及其浓度测定方法[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年05期
8 肖安国;王立;刘清泉;高敬民;赵玉来;李超;;从乙烯与丙烯酸二茂铁甲酰氧基乙酯共聚物制备碳纳米材料[J];高分子学报;2009年08期
9 ;石墨化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年05期
10 蔡彬;;氟化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智林杰;;新型碳纳米材料的化学途径构建及其应用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赵慧敏;全燮;刘猛;;基于功能化碳纳米材料的传感设计与应用[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晏晓敏;盖克;石宝友;;分散碳纳米材料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袁媛;贾光;王翔;刘佳蕙;臻森;王海芳;刘元方;;气管滴注暴露下碳纳米材料在小鼠肺部的转移[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永胜;黄毅;马延风;王燕;许艳菲;张小岩;梁嘉杰;吕歆;;碳纳米材料及其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6 王海芳;;碳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研究及解决方案[A];第六届海峡两岸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红霞;刘代志;宋仔标;;碳纳米材料红外消光特性研究[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8 王贤保;李名剑;田蓉;;特种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功能化修饰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固体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赵宇亮;;碳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特性与化学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关磊;;一维碳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拟停止碳纳米材料项目[N];中国证券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李宏乾;碳纳米材料:化工新秀放异彩[N];中国化工报;2010年
3 李宏乾;我国碳纳米材料应用研究攻关正酣[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4 尔文;我国碳纳米材料研究敢与世界论短长[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张晔 通讯员 周伟;鸡蛋荧光墨水可用于防伪[N];科技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刘平 马波 张璐;抢占纳米技术绿色能源国际制高点[N];天津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钟志敏;国能新材料40%股权挂牌转让[N];中国证券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雄鹰;碳纳米材料表面液滴的润湿性[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驰;磺胺甲恶唑和卡马西平在碳纳米材料上的竟争和补充吸附行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文娟;纳米胶囊型农药和碳纳米材料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物效应[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4 温博;碳纳米材料电磁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佟莹;基于碳纳米材料的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6 冉诗雅;碳纳米材料及稀土化合物阻燃聚乙烯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郭平生;碳纳米材料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及其场发射显示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朱玲玲;碳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于洪霞;中空碳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10 王晓峰;氨基修饰的碳纳米材料的一步合成法及其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倩;基于维管束植物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2 陈鑫;一维及二维碳纳米材料对聚乳酸高压结晶及其水解降解行为影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陈凌霄;基于碳纳米材料的共振瑞利散射和荧光方法检测小分子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刘鹏;两种碳纳米材料的辐照性能及其对Th(Ⅳ)和Eu(Ⅲ)的吸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孔维倩;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检测与生物系统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6 张素素;基于碳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陆亚春;荧光碳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在光敏传感与细胞成像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8 姬晴;基于Ni/Mo/Mg/O催化剂的碳纳米材料合成及机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9 李众杰;基于新型碳纳米材料的ATP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陈雪敏;离子液体及其功能化碳纳米材料构建的酚类电化学传感器[D];中南民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71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371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