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组装聚合物为载体制备纳米金属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以组装聚合物为载体制备纳米金属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出处:《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纳米金属催化剂 聚合物 水凝胶 球形聚电解质刷 囊泡
【摘要】:纳米金属在保持宏观金属性质的同时,融入了纳米材料的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其制备及应用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纳米金属极易团聚,从而导致性状出现显著变化,丧失其优势。合适的载体能有效防止其团聚,因此寻找纳米金属的理想载体与发现其制备新方法一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本文选取了几类代表性的组装聚合物为载体,原位制备了纳米金属并研究了其催化性能。1.以聚丙烯酸(PAA)作为载体,硝酸银(AgNO3)为金属前驱体,使用硼氢化钠(NaBH4)将Ag+原位还原,制备了纳米金属银,发现由于PAA的自由度大,得到的纳米银的分散性和粒径均一性不够理想。研究还发现,制得的纳米金属银可催化硼氢化钠将对硝基苯酚(4-NP)还原为对氨基苯酚(4-AP)的反应。根据Langmuir-Hinshelwood催化机理,4-NP在纳米金属银催化剂表面进行重排时,会产生诱导时问,诱导时间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显著缩短。此外,发现合成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C1-可以得到三角形的纳米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纳米银粒度随C1-浓度升高而变大。2.以2-丙烯酰胺基-甲基丙磺酸(AMPS)和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为共聚单体,在交联剂亚甲基双芳香酰胺(BIS)的存在下,光引发聚合得到了温敏性水凝胶载体,之后以氯化镍(NiCl2)作为金属前驱体,原位还原得到分散均匀、尺寸均一的纳米金属镍。该纳米金属镍可以有效催化4-NP和硝基苯(NB)的还原反应,反应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在309.7 K附近迅速下降,随后又继续上升。通过溶胀实验,发现该凝胶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为310.0 K,与催化速率转折点处温度吻合。研究发现,以均匀交联的聚合物凝胶为载体可以控制纳米金属的尺寸和均一性,引入温敏性共聚单体可以赋予其温控的催化活性。3.以纳米球形PAA刷为载体,AgN03为金属前驱体,不同温度条件下在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中原位还原得到窄分布的纳米金属银,并且发现反应温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控纳米金属银的粒径(273.2 K为2.5 nm;303.2 K为2.8 nm;333.2 K为3.1 nm)。该纳米金属银可以高效催化4-NP的还原反应,而α-环糊精(a-CD)的加入能进一步提高该催化反应速率。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在一定a-CD的浓度范围内,随着α-CD浓度提高,催化反应速率加快;在等量的α-CD存在下,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催化速率也随之提高,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拟合,计算得到反应活化能Ea([α-CD]=0 mol/L, Ea=60.27±3.42 KJ;[α-CD]=2.25×10-6 mol/L,Ea=40.55±1.43 KJ;[α-CD]=2.70×10-6 mol/L,Ea=38.91±0.92 KJ;[α-CD]=3.15×1016 m0l/L,Ea=38.78±0.19 KJ;[α-CD]= 3.60×10-6 mol/L,Ea=38.73±0.32),比较得知α-CD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通过紫外-可见吸光度滴定,使用HypSpec软件进行拟合可以得到a-CD分别与反应物4-NP和产物对氨基苯酚(4-AP)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1906 Lmol-1和25 Lmol-1,可见α-CD更易与4-NP结合,而反应结束后可以迅速释放产物4-AP,从而加速了反应的进行。4.以两亲性分子Azo-Cl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的囊泡结构为载体,原位还原得到纳米金属铂。当加入α-CD后,Azo-Cl疏水的偶氮苯端会被α-CD所包合,由于a-CD的外侧为亲水性,从而破坏了Azo-Cl的两亲性,导致自组装囊泡结构解体。当使用紫外光照射后,反式偶氮苯异构为顺式,由于空间尺寸效应,其不能被a-CD包合,Azo-Cl恢复两亲性,囊泡结构再次形成。当使用可见光照射时,顺式偶氮苯异构为反式,Azo-Cl两亲性再次被破坏,α-CD又将偶氮苯端包合,囊泡结构再次解体。而在囊泡中形成的纳米金属铂能催化硼氢化钠还原4-NP的反应;当加入α-CD后,囊泡结构解体,纳米金属铂团聚,催化速率显著下降;使用紫外光照射,团聚的纳米金属铂不能再分散,催化速率没有明显增加。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43.36;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陇桥,张巨先;陶瓷纳米金属化技术[J];真空电子技术;2004年04期
2 居荫诚;解世文;吕刚;郭勃海;管群生;;应用发光细菌检测纳米金属添加剂生物毒性的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6年03期
3 霍俊平;宋怀河;陈晓红;赵锁奇;徐春明;;碳包覆纳米金属颗粒的形成及应用[J];炭素技术;2006年03期
4 陈阳;;高压下生成的超硬纳米金属[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07年02期
5 陈阳;;高压下生成的超硬纳米金属[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07年05期
6 ;新型纳米金属可使水往高处流[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9年07期
7 ;一种负载型纳米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J];化工科技市场;2010年10期
8 ;梯度纳米金属兼具高强度高塑性[J];现代科学仪器;2011年01期
9 邹航;徐光;补丛华;;纳米金属的组织和性能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1年24期
10 齐晓飞;张晓宏;严启龙;宋振伟;刘鹏;李吉祯;;纳米金属及其复合物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瓦列里;杨晓英;郭小平;郝建堂;;纳米金属微粉的制备及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2 吴玉程;王文芳;郑玉春;鄢波;杨晔;李广海;张立德;;二氧化硅介孔内组装纳米金属复合体系的结构变化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高陇桥;张巨先;;陶瓷纳米金属化技术[A];陶瓷—金属封接技术进步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绘;钭忠尚;黄倩;饶兴堂;崔元靖;钱国栋;;一种探测苯酚的发光纳米金属有机框架材料[A];第七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姚素薇;;电化学组装纳米金属线(点)阵列[A];2003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暨展会暨第七届SMT、SMD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吴焱学;李雄耀;王世杰;李世杰;唐红;;俄歇电子能谱在月壤纳米金属铁原位分析中的应用前景[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罗江山;;纳米金属功能材料研究进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9年版)[C];2010年
8 张洪武;李桂村;张志q;崔作林;;纳米组装的环境友好纳米金属催化剂[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9 迟广俊;冯钊永;赵瑾;姚素薇;;电化学制备纳米金属多层膜与多层纳米线[A];天津市电镀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赵鹏;姚燕燕;田晓珍;许启明;A.Gedanken;;微波加热制备尺寸各向异性纳米金属钌颗粒[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洋;大庆首个纳米金属项目主体封顶[N];大庆日报;2012年
2 记者 高博;我实现纳米金属新工艺突破[N];科技日报;2013年
3 记者 刘凌 通讯员 刘祥;“湖南造”纳米金属 粉末设备远销国外[N];湖南日报;2010年
4 ;日本纳米金属研究开发正式启动[N];中国冶金报;2002年
5 迪文;韩国研制出2纳米金属线[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6 吴宏富;密友集团建成省级高性能纳米金属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中国包装报;2010年
7 常丽君;纳米金属膜小孔具有“封孔透光效应”[N];科技日报;2011年
8 吴宏富;江苏成立高性能纳米金属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中国工业报;2010年
9 吴宏富;密友高性能纳米金属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N];中国冶金报;2010年
10 张亮;纳米金属让炸弹更小更强[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佳;以组装聚合物为载体制备纳米金属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锡凤;纳米金属铜与镍的形貌控制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3 刘磊力;纳米金属和复合金属粉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4 蒋渝;纳米金属粉体材料的氢等离子体制备机理及其润滑减摩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赵军;碳包裹纳米金属及其合金粒子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楚广;ICF用纳米金属铜、银和铝材料的制备、微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黄丹;纳米金属单晶力学行为和力学性能及其尺度效应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高烨;固体推进剂用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彭亚晶;纳米金属Al复合含能材料激光光热过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郁军;沥青基碳及其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冲;不同形貌纳米金属铜、镍的制备、分散及摩擦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陈开果;分子动力学模拟冲击波在纳米金属铜中的传播[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9年
3 史运泽;纳米金属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4 沈志强;纳米金属多层膜的微结构热稳定性的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汪艳梅;核壳型磁性纳米金属铁的制备及表征[D];中南大学;2008年
6 刘晓畅;在离子液体环境下纳米金属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D];大连工业大学;2011年
7 蔡逸飞;微乳液法制备油溶性纳米金属铜及其在摩擦学中的应用[D];武汉工程大学;2006年
8 罗琨琳;NiFe_2O_4纳米金属陶瓷的制备研究与力学性能分析[D];贵州大学;2008年
9 马辰;瞬间热解法制备碳包覆纳米金属颗粒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10 田雪飞;纳米金属组装体的电化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09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409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