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低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微观结构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2 06:16

  本文关键词:低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微观结构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 出处:《青岛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锗纳米晶 磷化铟纳米线 微观结构缺陷 透射电子显微学


【摘要】:本论文主要对低维半导体纳米材料(零维锗纳米晶、一维磷化铟纳米线)的制备、微观结构与生长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利用高分辨电子显微学技术,阐明了其生长机理,可为低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硕士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对低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制备方法、表征手段、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第二章通过离子注入法在非晶二氧化硅薄膜制得锗纳米晶,并在高温下(700oC-1100 oC)进行退火处理。研究发现,锗纳米晶的平均尺寸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锗纳米晶内部存在面缺陷与线缺陷,并且面缺陷与线缺陷的含量均随退火温度的改变而变化。当退火温度低于1000 oC时,面缺陷含量与退火温度无明显关系,而当退火温度自1000 oC升至1100 oC时,面缺陷含量急剧降低;线缺陷含量则随着退火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此外,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下锗纳米晶位错的含量与内部的残余应力的关系,发现位错的形成与内应力场的释放存在内在联系。第三章通过固相源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磷化铟纳米线,利用电子显微学技术对磷化铟纳米线中存在的不同角度的弯曲结构进行了观察,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研究。统计发现,在所制备的磷化铟纳米线中,弯曲角度主要集中在70o,90o,110o与170o。对于约70o与110o的弯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纳米线中层错及孪晶的出现所造成的;约90o的弯曲则来自于局部非晶化;约170o弯曲则主要归因于小角晶界的出现。第四章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磷化铟纳米线中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所制备的磷化铟纳米线具有面心立方结构且存在孪晶缺陷,且孪晶缺陷密度随纳米线直径的增加而增大。该现象主要是由于不同直径的纳米线其催化剂头尺寸不同,导致催化剂中铟的过饱和程度不同。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reparation, microstructure and growth mechanism of low-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nanomaterials (zero-dimensional germanium nanocrystals, one-dimensional indium phosphide nanowires)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e growth mechanism is explained, which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ow-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nanomaterials. This master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bou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of low-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nanomaterials. In chapter 2, germanium nanocrystals were prepared by ion implantation in amorphous silica thin fil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size of germanium nanocrystal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shows that the average size of germanium nanocrystal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Surface defects and linear defects exist in germanium nanocrystals, and the contents of surface defects and linear defects vary with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when annealing temperature is less than 1000oC. The surface defect content has no obvious relationship with annealing temperature, but when annealing temperature rises from 1000 OC to 1100 OC, the surface defect content decreases sharply. The content of linear defects chang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change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ent of dislocation and the internal residual stress of germanium nanocrystallin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as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formation of dislocation is related to the release of internal stress field. In chapter 3, indium phosphide nanowires were prepared by solid-phas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The bending structure of indium phosphide nanowires at different angles was observed by means of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e growth mechanism was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in the prepared indium phosphide nanowires. The bending angle is mainly concentrated at 70oc 90oC 110o and 170o.The bending of about 70o and 110o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middle fault of nanowires and the appearance of twins. The bending of about 90 o comes from local non-crystallization. In chapter 4th, the microstructure of indium phosphide nanowires was studi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t is found that the prepared indium phosphide nanowires have face-centered cubic structure and twinning defects. The twin defect densit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nanowire diameter, which is mainly due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size of the catalyst head of the nanowire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s, resulting in the different degree of supersaturation of indium in the catalyst.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304;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物理所低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结构与热电特性研究取得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3年02期

2 吴晓春,陈文驹;半导体纳米材料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进展[J];物理;1996年04期

3 潘雄;;利用纳粹材料,开发多功能、高附加值的功能织物[J];功能材料信息;2005年03期

4 陈春燕;刘永刚;;Ⅱ-Ⅵ半导体纳米材料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06年03期

5 彭天右;易华兵;;半导体纳米材料及其光电极器件分解水制氢的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1期

6 Christina Nickolas;;可延展电子器件能实现极度的弯曲和形变 半导体纳米材料能被应用在多种设备中[J];今日电子;2009年04期

7 杨玉平;虎啸川;汪洪剑;汤广怡;龙亮;;太赫兹光谱技术在半导体纳米材料中的应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12期

8 ;新材料与新工艺[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3年03期

9 牛国栋;刘建雄;吴正宇;张金萍;;金属化合物型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研究现状[J];热加工工艺;2013年22期

10 彭天右;;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制氢的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煜;王凡;吴凯;;界面反应生长与铝热法制备半导体纳米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2 赵伟强;姜海霞;庞清宇;陈晓红;段莉梅;;HPW/Cd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杨合情;赵桦;杨帆;金荣;赵青;;暴露高能晶面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增强的物理化学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4 包建春;铁晨阳;周全法;徐正;马翔;洪建民;;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模板合成法[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5 王新霞;庞绍芳;;半导体纳米材料光学吸收谱的温度效应[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B 光学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专题)[C];2006年

6 姚卫棠;俞书宏;;混合溶剂中低维硫属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杨合情;张丽惠;李丽;王新悦;刘彬;包柳;;不同微结构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物理化学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张家雨;;胶体半导体纳米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A];鲁豫赣黑苏五省光学(激光)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翁羽翔;;一种光催化半导体材料能隙中间态的测量新方法-光生载流子中红外瞬态吸收光谱探-中间态激发扫描谱[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2分会:纳米表征与检测技术[C];2014年

10 张亚辉;程曦;王庆;;The Synthesis of Cadmium Sulfide Nanostructure by Mild Solution Chemical Route and Optical Property[A];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启兵 傅仓义;南工大学生微化工研究有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赵雪;纳米:你将为我们奉献什么[N];科技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顺熙;铟基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高压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彭卿;硒碲化合物半导体纳米材料的调控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3 冯昊;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生长仿真与物理特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潘军;有机分子辅助的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侯士丽;硫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新娟;几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液相控制合成、形成机理及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叶寒;半导体纳米材料生长机制和结构特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8 顾锋;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钟宽;电化学方法制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及其性质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10 白天语;金属硫硒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瑞松;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海花;十二烷基硫酸盐体系制备半导体纳米材料[D];山东大学;2009年

3 胡松;Ⅱ-Ⅵ族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光学性能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鞠鹏;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毒理作用和光电催化降解污染物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5 宋宏磊;染料—半导体纳米材料对巯基小分子的光电传感[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余小明;锌基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控制生长与改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连加彪;功能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形貌可控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娜娜;聚合物和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光学非线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李林刚;硫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质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黄大海;一维氮化铟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物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13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413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7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