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流量对类富勒烯碳基薄膜结构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甲烷流量对类富勒烯碳基薄膜结构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出处:《人工晶体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类富勒烯碳基薄膜 甲烷流量 力学性能 摩擦学性能
【摘要】:以甲烷为前驱体,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沉积类富勒烯碳基(FL-C∶H)薄膜于单晶硅n-100基底材料表面。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拉曼光谱仪(Ramman)对薄膜的结构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比较薄膜在不同甲烷流量的情况下的力学特征及摩擦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碳基薄膜具有类富勒烯纳米结构特征,甲烷流量对类富勒烯碳基薄膜(FL-C∶H)的结构和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薄膜的弹性模量、硬度以及薄膜中的类富勒烯结构随着甲烷流量的增加而减小,但是摩擦系数对甲烷流量的变化不敏感。
[Abstract]:Methane as precursor.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ECVD) technique was used to prepare fullerene-like carbon based FL-C: h films on the surface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n-100 substrates. HRTEM) and Raman spectrometer (Ramman)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the films. The mechanical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films under different methane flow rate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y in-situ nanomechanical testing system and friction and wear test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pared carbon-based film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llerene-like nanostructures. The flow rate of methane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fullerene-like carbon based thin film FL-C: h). The elastic modulus, hardness and fullerene-like structure of the film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methane flux, but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not sensitive to the change of methane flux.
【作者单位】: 西安航空学院材料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先进润滑与防护材料研发中心;
【基金】:西安航空学院校级科研基金(2016KY12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5508)
【分类号】:TB383.2
【正文快照】: Influence of Methane Flow Rate on the Structure and TribologicalProperties of Fullerene-like Hydrogenated Carbon Thin FilmsWU Kun-yao1,ZONG Yan-xu1,GONG Zhen-bin2,YANG Chang-qing1,Li Zhao1,LU Yuan-yuan1,MENG Zhi-xin1(1.Schoo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Xi'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正 ,徐大鹏;富勒烯的化学和物理[J];新型炭材料;2001年04期
2 王福民,过玮;富勒烯C_(60)的研究及应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肖瑜;中国富勒烯的研究进展[J];广西科学;2003年02期
4 于剑昆;科学家开发出2种无机富勒烯[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3年06期
5 解菊;富勒烯的发展及应用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我国科学家合成新型稳定小富勒烯[J];广西科学;2004年02期
7 任小元,刘子阳,孙学青,车宇梁,杨华;富勒烯及富勒烯衍生物的质谱研究进展[J];质谱学报;2004年04期
8 季怡萍,张红明,孙淑清;笼内金属富勒烯的合成与分析[J];分析测试学报;2004年S1期
9 朱妙琴;;富勒烯——C_(60)的结构、性质及应用[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富勒烯形成规律研究[J];炼油与化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翔;杨微微;倪玲;李宗军;;富勒烯负离子在富勒烯有机官能化方面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季怡萍;张红明;孙淑清;;笼内金属富勒烯的合成与分析[A];2004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詹梦熊;;铜的富勒烯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徐海;;利用内包合氢、氦富勒烯作为核磁探针研究化学反应[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5 张梅芳;李冉;李东巍;蒋风雷;刘义;;微量热法研究水溶性富勒烯类衍生物与白色念珠菌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6 宋虎;杨文宁;周晓松;罗顺忠;彭汝芳;;富勒烯的γ辐照稳定性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8册)[C];2009年
7 王典;张改红;甘良兵;;金属盐促进的氮杂富勒烯衍生物合成[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壮福;秦勇;林大杨;吴国强;;煤中天然富勒烯的提取与地球化学表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常鹰飞;洪波;边江鱼;孙丽莉;王荣顺;;富勒烯C_(32)及其衍生物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吕鑫;谭凯;吴欣;;一些内嵌双(多)金属富勒烯结构的新认识[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超;小鼠研究首次证实富勒烯可运载基因[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记者 沈佳;中美学者携手发现全硼富勒烯团簇[N];山西日报;2014年
3 罗阿华;我国富勒烯研究获重大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4年
4 罗阿华;为富勒烯走向应用奠基[N];中国化工报;2007年
5 记者 王诗品;富勒烯炭黑产学研项目落户我市[N];自贡日报;2007年
6 文晓丽;利用煤炭为原料制备富勒烯纳米碳材料应用前景广阔[N];锡林郭勒日报;2009年
7 张巍巍;富勒烯可对体细胞造成潜在损伤[N];科技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李建斌;中美学者携手发现全硼富勒烯团簇[N];光明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李晓岩 通讯员 王晓红;纳米碳材料富勒烯应用已不遥远[N];中国化工报;2008年
10 常丽君;纳米尺度富勒烯电子器件可自行制冷[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飞;氯参与下富勒烯的形成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2 高杨;曲面富勒烯图的Clar数及其极值问题[D];兰州大学;2015年
3 蔡文婷;可溶性超大碳笼金属富勒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孙丽莉;小富勒烯和准富勒烯衍生物的结构和稳定性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传宝;含金属钛的新型内嵌富勒烯的合成,,分离及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邓顺柳;富勒烯相关碳簇的合成、分离和化学反应[D];厦门大学;2003年
7 李继玲;异质类富勒烯的聚合及聚合产物的功能化[D];山东大学;2008年
8 程伟;具有二十面体群及四面体群对称性的富勒烯的光谱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1999年
9 陆永明;[60]富勒烯和醇钠、苯肼、胺的反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鞠阳;富勒烯图的不变量及其统计分析[D];清华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子强;富勒烯的化学开笼研究及开笼富勒烯衍生物的制备[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2 徐厚材;新型高碳富勒烯的制备、分离提纯与表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冲;富勒烯C_2增长机理及Sc_2S@C_(84)的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陈璇莉;荧光猝灭法研究富勒烯与氧氟沙星、菲的相互作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胡日勒朝克;卟啉-富勒烯大π离域体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陈爽;高折光指数侧链型C_(60)富勒烯聚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王泊宁;金属内嵌富勒烯La_2@C_(112)及Sc_2@C_(112)的电子及光谱性质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龙俊;内含Gd~(3+)超级富勒烯及其醇化物的分离、表征和功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9 王静;(4,6)-富勒烯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10 陈聪地;富勒烯环丙烷和富勒烯咪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19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419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