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对水泥净浆体系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纳米材料对水泥净浆体系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 出处:《沈阳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水泥净浆 流动性 力学性能 干燥收缩 电阻率
【摘要】:本研究重点对纳米SiO_2和纳米CaCO_3在水泥净浆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在水泥中掺加纳米材料可以显著提高水泥净浆各种性能,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通过一些列实验结合电镜扫描等手段对掺入纳米材料后水泥净浆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干所性能、电阻率变化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本研究在相同配合比的前提下,在水泥净浆中掺入不同种类和不同剂量的纳米材料后对其流动性进行了测试,经试验后发现纳米材料的添加会使水泥浆的流动性出现降低的情况。其中掺入纳米SiO_2后水泥净浆的流动性下降最为明显,为掺入纳米CaCO_3后水泥净浆的流动性变化不大,流动性曲线比较平缓。在水泥净浆的力学性能试验中发现,将1.0%的纳米SiO_2(关于水泥质量百分比)添加试件中,试件抗压、抗折强度会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的情况;在添加纳米CaCO_3的量为1.5%时,试件的抗折、抗压强度也出现了大幅度上升的状况。因为纳米材料通过填充试件微小孔洞的方式改善了试件的微观结构从而使其微观结构更加完整和密实,因而抗压及抗折强度出现了上升的情况。从水泥净浆的干燥收缩实验中可以发现,掺入纳米材料后试件的干缩率相对于未掺入纳米材料的普通试件来说,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掺入1.0%纳米SiO_2和掺入1.5%纳米CaCO_3后的试件干缩率最大。掺入纳米材料后,水泥净浆试件内部的湿度会降低,同时会增加试件内部弯月面的数量,从而使得试件的干缩率出现上升。从试件的电阻率变化情况中可以发现掺加纳米材料后试件的电阻率明显要高于普通的试件,且水化的各个阶段都得到了提前。这是因为掺入纳米材料后水泥净浆内部的微小孔洞的得到了填补,同时内部湿度也得到了降低,因此使得掺入纳米材料后的水泥净浆电阻率升高。此外,纳米材料的表面能非常高,能够加快水泥水化反应,从而使得水化的各个阶段提前到来。使用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对试件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由于纳米材料数量级非常小,因此可以有效的填补试件内部的一些孔洞及缺陷。通过对试件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发现,掺入纳米材料的试件相对于普通试件来说,其密实程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Abstract]: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nano SiO_2 and nano CaCO_3 in cement paste are analyzed. The addition of nano material into ce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cement paste.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also bring some adverse effects. Through some series of experiments combin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other means of cement paste after doped with nano-materials the working properti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ry properties. On the premise of the same mix ratio, the fluidity of the cement paste was tested by adding different kinds of nano-materials and different dosages of nano-materials. It is found that the fluidity of cement slurry decreases with the addition of nano-materials, and the fluidity of cement paste decreases most obviously with the addition of nanometer SiO_2. The fluidity of cement paste changed little and the fluidity curve of cement paste was relatively smooth after the addition of nanometer CaCO_3. It was found in the test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 paste. When 1.0% nano-SiO-2 (about cement mass percentage) is added to the specime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 flexural strength of the specimen will increase by a large margin; When the amount of nanometer CaCO_3 is 1.5, the specimen is flexural.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lso increased greatly, because the nano-material improved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pecimen by filling the tiny holes in the specimen and made the microstructure more complete and dense. As a result,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flexural strength increased. From the dry shrinkage experiment of cement paste,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dry shrinkage rate of the specimens after the addition of nano-material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rdinary specimens without nano-materials. Among them, the dry-shrinkage rate of the specimens with 1.0% nm SiO_2 and 1.5% nm CaCO_3 was the highest, and the dry shrinkage rate was the highest with the addition of nanomaterials. The humidity of cement paste specimen will decrease and the number of meniscus will increase. From the change of the resistivity of the specimen,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resistivity of the specimen doped with nano-materials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rdinary specimen. And each stage of hydration has been advanced, this is because the incorporation of nanomaterials into the cement paste has been filled in the tiny pores, and the internal humidity has also been reduced. In addition, the surface energy of nano-materials is very high, which can accelerate the hydration reaction of cement. In order to make the hydration stage come ahead of schedule,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amples was analyzed by means of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so on. The order of magnitude of nanomaterials is very small. Therefore, we can effectively fill some holes and defects in the specimen.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pecimen, it is found that the specimen doped with nano-materials is relative to the ordinary specimen. The degree of compactnes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172.1;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仕国,施冬梅,邓辉;纳米材料的特异效应及其应用[J];自然杂志;2000年02期
2 ;纳米材料 新世纪的黄金材料[J];城市技术监督;2000年10期
3 ;什么是纳米材料[J];中国粉体技术;2000年05期
4 邹超贤;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J];广西化纤通讯;2000年01期
5 吴祖其;纳米材料[J];光源与照明;2000年03期
6 ;纳米材料的特性与应用方向[J];河北陶瓷;2000年04期
7 沈青;纳米材料的性能[J];江苏陶瓷;2000年01期
8 李良训;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应用[J];金山油化纤;2000年01期
9 刘冰,任兰亭;21世纪材料发展的方向—纳米材料[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刘忆,刘卫华,訾树燕,王彦芳;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及其应用[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少强;邱化玉;;纳米材料在造纸领域中的应用[A];'2006(第十三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宋云扬;余涛;李艳军;;纳米材料的毒理学安全性研究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4 钟家湘;葛雄章;刘景春;;纳米材料改造传统产业的实践与建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5 高善民;孙树声;;纳米材料的应用及科研开发[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6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7 金一和;孙鹏;张颖花;;纳米材料的潜在性危害问题[A];中国毒理学通讯[C];2001年
8 张一方;吕毓松;任德华;陈永康;;纳米材料的二种制备方法及其特征[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古宏晨;;纳米材料产业化重大问题及共性问题[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10 马玉宝;任宪福;;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建人;我国出台首批纳米材料国家标准[N];中国建材报;2005年
2 记者 王阳;上海形成纳米材料测试服务体系[N];上海科技报;2004年
3 ;纳米材料七项标准出台[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4 通讯员 韦承金邋记者 冯国梧;纳米材料也可污染环境[N];科技日报;2008年
5 廖联明;纳米材料 利弊皆因个头小[N];健康报;2009年
6 卢水平;院士建议开展纳米材料毒性研究[N];中国化工报;2009年
7 郭良宏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江桂斌 中国科学院院士;纳米材料的环境应用与毒性效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记者 任雪梅 莫璇;中科院纳米材料产业园落户佛山[N];佛山日报;2011年
9 实习生 高敏;纳米材料:小身材涵盖多领域[N];科技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李军;纳米材料加速传统行业升级[N];中国化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杨;功能化稀土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生物成像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艳丽;基于氧化钛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量存储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3 吴勇权;含铕稀土纳米材料的功能化及其生物成像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曹仕秀;二硫化钨(WS_2)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与光吸收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廖蕾;基于功能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催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胥明;一维氧化物、硫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功能化与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7 李淑焕;纳米材料亲疏水性的实验测定与计算预测[D];山东大学;2015年
8 范艳斌;亚细胞水平靶向的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9 丁泓铭;纳米粒子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理论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10 骆凯;基于金和石墨烯纳米材料的生物分子化学发光新方法及其应用[D];西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芸颉;卟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张洁;ZnO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3 温俊涛;磷化钴纳微米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洲;电荷转移盐杂化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和性质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5 韩林;铂基异质结构纳米材料及其电催化性能[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程莎;可控形貌氧化铝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7 陈中辉;聚合物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对有机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8 宋懿朋;一种多功能聚合物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5年
9 张文涛;食品功能因子/二维纳米材料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10 万丹;基于功能性纳米材料的肽组学富集及蛋白质高效酶解的新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21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421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