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导电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
本文关键词:聚乳酸导电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 出处:《扬州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聚乳酸 炭黑 碳纳米管 碳纤维 填充导电复合材料
【摘要】:聚合物复合材料(特别是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向高性能和多功能材料发展的潜力,近年来备受研究者青睐。其中,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凭借其易于加工、可调节性好等优点,成为材料科学领域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主要源于内部构架良好的导电网络结构。人们一般通过增加导电填料含量获得高导电性能的复合材料,可是这种方法易破坏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因此,研究的重点是选用某种合理的方法,既能减少导电填料的填充量又能控制导电网络结构的形成。本文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A)导电复合材料,并通过形貌表征和导电性能测试等研究了不同导电网络结构的形态及导电行为,明确了影响PLA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PLA导电复合体系的形态与加工工艺或本体性质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高电导率高性能的目标。(1)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碳纳米管(CNT)与炭黑(CB)复配填充PLA复合材料,并探讨了CNT含量对PLA/CB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随CNT含量的升高而增大,并且少量CNT的加入即可大幅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拉伸和冲击测试结果表明,CNT增强PLA/CB复合材料较单独CNT或CB增强PLA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拉伸和冲击强度;此外,加工工艺对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2)为了揭示第三组分PCL的加入对复合材料导电网络结构的影响,制备了不同CF含量的PLA/CF/PCL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PCL相移动焊接到CF表面,CF含量对PCL-CF网络结构影响很大,若CF含量较少将不足以形成网络结构。另外,CF表面形态也是影响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PCL移动到CF交叉点上的数量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自焊接网络结构的形成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而焊接网络结构的形成主要源于CF与PCL间的作用力。总之,CF的选择性分布主要源于界面张力与聚合物间的粘度比,一般具有较低粘度的PCL相以及PLA相与PCL相粘度比差异较大的复合体系具有更加稳固的焊接网络结构;(3)采用模压发泡及高压釜内发泡两种方法制备了PLA发泡材料,并对其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高压釜内发泡法在控制泡孔形态方面占据优势,进而探讨了高压釜内发泡法制备PLA发泡材料的过程中饱和压力及饱和时间对泡体泡孔结构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的结果表明,泡孔平均直径随着饱和压力的增加而减小,而泡孔密度与体积膨胀率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趋势;但是随着饱和时间的延长,平均泡孔直径先减小后增大。而PLA/CB发泡材料较纯PLA材料具有更小的泡孔密度与泡孔直径,主要由于CB填料起到异相成核剂的作用,促进了泡孔的形成。进一步对PLA/CB发泡材料的导电性能进行测试发现,PLA/CB发泡材料在低CB填充量即可改善复合材料的导电轻质性能,大大拓宽了材料的应用领域。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四代新材料——碳纤维导电复合材料[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2年01期
2 王元荪;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制[J];橡胶工业;2003年04期
3 韩永芹,刘长维,陶嵘;新型导电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4年01期
4 刘勇;邓建国;唐明静;朱敬芝;孙素明;王宪忠;;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的颗粒级配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8年10期
5 曾汉民;何国仁;;新型导电复合材料[J];化工新型材料;1983年05期
6 宝净生,韩宝珍,毕先同;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J];产业用纺织品;1988年S1期
7 章明秋,曾汉民,蔡清华;酚酞型聚芳醚砜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机理的初步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1年05期
8 霍玉云;陈燕;符史琚;;炭黑/橡胶导电复合材料的电阻率——温度特性的研究[J];弹性体;1992年01期
9 杨小利,熊传溪,景玉舫,闻荻江;导电填料对导电复合材料的影响[J];国外建材科技;1997年02期
10 叶林,魏海滨,刘琼,李郁忠;导电复合材料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志兵;邱龙会;刘德斌;余斌;孙祚科;;导电复合材料的研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2 卢艳华;王钧;徐任信;刘国钧;王进;;碳纤维含量对导电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3 莫尊理;赵仲丽;陈红;史华锋;乔丽君;;聚苯胺-纤维素导电复合材料的非均相制备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功能高分子科学前沿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任丹琪;郑少笛;刘正英;杨伟;冯建民;杨鸣波;;聚烯烃/碳纤维导电复合材料在热循环下特殊的温度-电阻效应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复合体系[C];2013年
5 赵斌;章明秋;符若文;张斌;;一种新的炭黑/水溶性聚氨酯气敏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季小勇;李惠;欧进萍;;炭黑-环氧树脂导电复合材料力-电性能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7 曹振东;李满;陈永刚;周磊;吴德峰;张明;;尼龙6/膨胀石墨/碳纤维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颜莎妮;田明;张立群;邹华;;镍基硅橡胶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徐荣华;黄世峰;岳云龙;张德成;程新;;碳纤维-水泥基导电复合材料物理性能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下册)[C];2003年
10 刘孔华;陈世龙;罗远芳;贾德民;刘岚;;电子封装用纳米银修饰石墨烯/环氧树脂导电复合材料[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高性能树脂[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董映璧;喂点木屑当“佐料”[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周丽春;电场作用下高密度聚乙烯/纳米石墨微片导电复合材料非线性导电行为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2 吴刚;填充类导电复合材料结构与动态粘弹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陈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基导电复合材料的电/热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杨超;聚吡咯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谭洪生;聚烯烃材料: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结构与高密度聚乙烯导电复合材料的性能[D];浙江大学;2006年
6 鲍宇彬;炭黑自组装行为的研究及其在导电复合材料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陈仕国;CB/WPU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D];中山大学;2005年
8 刘志华;高分子/炭黑复合材料流变行为—导电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胡洪亮;碳基材料掺杂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及PTC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彤;导电性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曹丹;聚合物/相容剂/多壁碳纳米管三元导电复合材料制备、薄膜组装及表征[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唐军辉;多相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PTC效应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4 冯赛花;聚乳酸导电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D];扬州大学;2015年
5 熊佳;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6 郑桂成;石墨填充多相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电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李满;新型高强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8 林鸿飞;电场诱导不饱和树脂/盐酸掺杂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导电行为[D];华侨大学;2008年
9 陆玲;镀镍碳纤维填充聚乙烯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大军;聚合物/石墨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35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435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