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电磁辐射碳纤维复合吸波材料优化设计与制备
本文关键词:抗电磁辐射碳纤维复合吸波材料优化设计与制备 出处:《矿冶工程》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短切碳纤维 吸波材料 电磁辐射 Maxwell-Garnett模型 遗传算法
【摘要】:基于Maxwell-Garnett模型,计算出短切碳纤维/基体复合材料的等效介电常数;利用传输线理论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短切碳纤维/基体复合吸波材料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碳纤维长度为1.02 mm,碳纤维体积分数为30.80%,材料厚度为2.46 mm时,复合吸波材料在2~18 GHz的带宽(小于-10 d B)可达7.11 GHz;基于优化参数制备的短切碳纤维/环氧树脂胶复合吸波材料的实验测量结果与优化设计计算结果基本相符;短切碳纤维复合材料能实现介电损耗与电磁波干涉相消的协同作用,在8~18 GHz频段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和应用前景。
[Abstract]:Based on Maxwell-Garnett model, the equivalent dielectric constant of short cut carbon fiber / matrix composites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 and genetic algorithm, the optimum design of short cut carbon fiber / matrix composite absorbing material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ngth of carbon fiber is 1. 02 mm and the volume fraction of carbon fiber is 30.80%. When the material thickness is 2.46 mm, the bandwidth (less than -10 dB) of the composite wave absorbing material can reach 7.11 GHz at 2 ~ (18) GHz.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results of short cut carbon fiber / epoxy resin composite absorbing materials based on optimized parameter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f optimum design. Short cut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can achieve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dielectric loss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nd have good absorbing 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818 GHz band.
【作者单位】: 青海西部水电有限公司电解分公司;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超微结构与超快过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5JC3041)
【分类号】:TB34
【正文快照】: 碳纤维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轻质、高强度、耐高温、抗腐蚀等特点,且能通过电损耗和散射效应衰减电磁波,可用于制备复合吸波材料[1-2]。目前实验研究较多的是将短切碳纤维作为电损耗吸收剂,探讨其径向尺寸、长度和表面改性处理对复合吸波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3-6]。在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吸波材料及测量技术[J];材料工程;2003年09期
2 王海泉,陈秀琴;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3年S1期
3 徐国亮,蒋刚,朱正和;吸波材料研究现状及碳团簇型吸波材料设计[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4年S1期
4 王磊,张玉军,张伟儒,邱子凤,周长灵;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技术陶瓷;2004年04期
5 邓秀文;;吸波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7年08期
6 郭小芳;王长征;吴世洋;;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甘肃冶金;2010年04期
7 崔玉理;贺鸿珠;;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上海建材;2011年01期
8 朱冠芳;;吸波材料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7期
9 李娅;;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J];价值工程;2012年21期
10 范夕萍;窦建芝;李静;郭瑞萍;;国外军用新型吸波材料专利技术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2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显运;张兴华;周彦豪;;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周忠振;马磊;许国栋;;金属、介质和吸波材料覆盖体的散射[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Ⅲ)[C];2006年
3 ;大连东信微波吸波材料[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Ⅲ)[C];2006年
4 石南南;高培伟;董波;;电磁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特性及其建筑上应用[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8)[C];2007年
5 聂彦;冯则坤;龚荣洲;何华辉;;贴片型磁性吸波材料的吸收特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电磁兼容性学术会议2004EMC论文集[C];2004年
6 廖绍彬;尹光俊;董晓武;;一种新的吸波材料—手性材料[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7 王茜;;新型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航空发展——2013首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8 王玉江;魏世丞;梁秀兵;刘毅;徐滨士;;新型吸波材料研究进展[A];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五)[C];2010年
9 于晓凌;张秀成;李海华;何华辉;;铁纤维层状吸波材料吸收特性[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刘海韬;程海峰;周永江;张德勇;楚增勇;;容性频率选择表面在单层吸波材料中的应用[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Ⅲ)[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毛卫民;新型宽频纳米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2 天津工业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 北杰豪集团公司销售助理 李福 指导老师 庄旭品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部教授;吸波材料“不可比拟”[N];中国纺织报;2014年
3 南京大学张明雪;新型吸波材料:隐身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N];中国化工报;2002年
4 潘辉;张平余;纳米微粒吸波材料问世[N];中国化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硌;介电型吸波材料微结构设计及电磁性能优化[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谢炜;中空多孔炭纤维轻质吸波材料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熊国宣;水泥基复合吸波材料[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4 李宝毅;水泥基平板吸波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管洪涛;石英和水泥基体平板吸波材料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景红霞;低频段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及电磁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7 刘立东;铁磁性吸波材料的制备及其电磁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晓宁;Fe-Ni软磁合金吸波材料的设计与制备[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9 王雯;碳基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孙昌;低频微波吸收剂的优选、制备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虹曲;纳米金属钴基/碳复合吸波材料的设计合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罗俊;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王黄腾龙;宽入射角电磁超介质吸波材料吸波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吕志蕊;FSS对复合吸波材料吸收特性的影响及优化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常霞;蜂窝吸波材料等效电磁参数及反射系数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周传凯;电路模拟吸波材料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国栋;基于阻抗匹配原理的水泥基吸波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8 李庆;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和性能[D];中北大学;2016年
9 孟超;宽带电阻型FSS吸波材料设计与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10 张欢;柔性太赫兹人工电磁吸波材料[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40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440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