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葡萄糖电催化氧化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 Ni/AC 葡萄糖 电催化 氧化 循环伏安法 出处:《化学通报》2016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等体积浸渍和程序升温还原的方法制备了不同Ni含量的Ni/AC纳米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采用三电极体系和循环伏安法在碱性溶液中进行了其对葡萄糖催化氧化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Ni/AC/GCE(修饰在玻碳电极上的Ni/AC)催化剂对葡萄糖有较强的电催化氧化作用。其中,20%的Ni/AC/GCE对葡萄糖电催化氧化作用最强,且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响应电流显著增大,二者呈线性相关。20%Ni/AC/GCE催化剂对葡萄糖催化氧化的线性响应范围为0.2~6.5 mmol/L,相关系数为0.999,响应灵敏度是13.15μA/(mmol/L),最低检测限为35μmol/L。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20%Ni/AC/GCE有着良好的稳定性,每隔两天测试,运行三周后其响应电流仍能维持在95%以上。
[Abstract]:Ni/AC nano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Ni contents were prepared by constant volume impregnation and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Its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were characterized. The electrochemical test of glucose catalytic oxid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alkaline solution by three-electrode system and cyclic voltammetry. The Ni / AC / GCE-modified Ni / AC catalyst has a strong electrocatalytic effect on glucose oxidation. 20% Ni/AC/GCE had the strongest effect on the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of glucose, and the response curr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glucose concentration. The linear response range of the Ni / AC / GCE catalyst for glucose catalytic oxidation was 0.26.5 mmol / L,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999. The response sensitivity is 13.15 渭 A / mol / L and the minimum detection limit is 35 渭 mol / L. the stability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bility of Ni20 / AC / GCE is good. After three weeks of operation, the response current remains above 95% every two days.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5JZ004)资助
【分类号】:O643.36;TB383.1
【正文快照】: *联系人,齐随涛女,主要从事能源转化过程多相催化剂的制备研究,E-mail:suitaoqi@mail.xjtu.edu.cn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5JZ004)资助近年来葡萄糖传感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比如临床诊断中的血糖检测、生物技术中的葡萄糖发酵和食品工业中的葡萄糖含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继儒;;用Ni~(2+)作催化剂光度法测定白酒中的锰[J];南充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2 王洪福;张素兰;苏智先;何黎明;廖家娥;;2,3,7-三羟基-9-水杨基荧光酮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Ni(Ⅱ)[J];分析试验室;2011年05期
3 岳长荣,左育民,罗彤,玄光善;新型Ni碳化树脂催化剂的制备及微量测定有机氧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年08期
4 蒋毅民,张淑华,周忠远,钟新仙;Ni(Ⅱ)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2,2'-联吡啶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结构化学;2003年01期
5 田树勋,李振花,王海涛,何菲;空气低温等离子体对Ni基催化剂的改性作用[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4年02期
6 刘改焕;储伟;龙华丽;戴晓雁;印永祥;;用常压高频冷等离子体射流还原Ni/γ-Al_2O_3催化剂的新方法[J];催化学报;2007年07期
7 王亚丽;曹婷婷;秦子轩;王超;马越;廖代正;;2-(2-喹啉)氮氧自由基构筑的Ni(Ⅱ)异自旋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菅盘铭,王秋莹,许言和,朱超,阎子峰,张旭平;Ni/γ-Al_2O_3催化剂上丙烯齐聚反应研究——Ⅰ.性能研究和机理初探[J];分子催化;1992年01期
9 金荣超,陈燕馨,李文钊,季亚英,秦永生,江义;甲烷部分氧化Ni催化剂及助剂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98年08期
10 季亚英,李文钊,徐恒泳,陈燕馨,于春英,于丰云;不同前驱物对Ni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的影响[J];催化学报;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淑华;钟凡;钟新仙;蒋毅民;;Ni(Ⅱ)、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邻菲咯啉、水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多元络合物会议论文[C];2002年
2 谭小丽;陈长伦;胡君;王祥科;;碳纳米管对Ni~(2+)和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现代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谢福中;卜娟;闫世润;乔明华;宗保宁;张晓昕;;猝冷骨架Ni催化剂在乙二醇液相催化重整制氢反应中的性能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文木;张所波;;过渡金属Ni催化制备可溶解的高性能异构聚酰亚胺[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徐人威;刘东兵;王世波;毛炳权;;球形氯化镁负载Ni系催化剂乙烯聚合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易陈谊;华瑞茂;;Ni(Ⅱ)催化芳族烯烃的二聚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王凤武;朱传高;褚道葆;;有机体系中合成纳米TiO_2掺杂Ni电极及其电化学行为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8 许笛;胡君;陈长伦;邵大东;王祥科;;MX-80蒙脱土的表征和对Ni~(2+)的吸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现代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王卓渊;王立格;;2-羟基-1,2,3-三(2-苯并咪唑基)丙烷及其Ni(Ⅱ)络合物的合成与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多元络合物会议论文[C];2002年
10 胡荣宗;潘丹梅;韦冬萍;丁昊冬;;Ni电极电化学流通池的研制及应用[A];第11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轲;低Ni载量六铝酸盐催化剂上甲烷和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反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吉可明;燃烧法制备Ni基催化剂及其浆态床甲烷化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路辉;Ni CeO_2催化剂上水煤气变换和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张杰;Cu,Ni/ γ-Al_2O_3催化加氢动力学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姜芳婷;薄层烧结Ni或SS-316L纤维上碳纳米管(CNTs)的生长、表征及应用探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晓阳;甲烷化反应耦合水汽变换反应热力学及Ni基催化剂催化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艾刚刚;基于层状氢氧化物Ni基催化剂的制备及用于POM反应的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杨晓萱;介孔MgO负载Ni催化剂催化水蒸气重整苯酚制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4 白文君;Ni基催化剂上丙酮加氢制备异丙醇的工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5 王志忠;三种Ni基催化剂催化二硝基甲苯液相加氢[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6 王叶梅;Mn(Ⅰ)-三元卟啉及Ni(Ⅱ)-二吡咯甲烷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电化学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7 徐亚琳;高水热稳定Ni/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丁炔二醇加氢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8 田园;含铈Ni基催化剂上甲烷催化裂解反应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9 杨亮;金属Al、Ni晶界能与晶界迁移行为的合成驱动力—分子动力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10 杨博;Ni基催化剂上CO加氢过程的原位红外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618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46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