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倍率和循环性能的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2 20:05

  本文关键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倍率和循环性能的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理工大学》 2015年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倍率和循环性能的改性研究

张琳静  

【摘要】:近年来,层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2MnO3·(1-x)LiMO2(M=Ni0.5Mn0.5或Ni1/3Co1/3Mn1/3)由于其具有高容量、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很有希望成为下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但是此类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严重、安全性欠佳、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差等。本文以Li1.2Ni0.2Mn0.6O2二元富锂材料和Li1.2Ni0.13Mn0.54Co0.13O2三元富锂材料为研究对象,以改善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为主要目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内容: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棒状纳米/微米分级结构的Li1.2Ni0.2Mn0.6O2二元富锂材料;采用碳球辅助水热法合成了具有高倍率性能的Li1.2Ni0.2Mn0.6O2二元富锂材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多孔微米棒状结构的Li1.2Ni0.13Mn0.54Co0.13O2三元富锂材料;采用两步法(沉淀法和离子混合法)合成了有利于锂离子脱嵌的球形分级结构的Li1.2Ni0.13Mn0.54Co0.13O2三元富锂材料。 采用水热法和煅烧相结合的工艺制备出了具有棒状纳米/微米分级结构的Li1.2Ni0.2Mn0.6O2二元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首先,以醋酸盐和草酸为原料,在水热反应过程中形成具有微米棒状结构的草酸盐前躯体;然后,草酸盐前躯体在高温煅烧过程中发生分解,得到具有棒状纳米/微米分级结构的Li1.2Ni0.2Mn0.6O2正极材料。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在0.1C倍率下的初始放电容量高达297mAh g-1,经过50周循环后容量仍能保持在266mAh g-1,1C倍率下循环30周后放电容量保持在212.2mAh g-1,是初始放电容量的97%,2C倍率下最高放电容量达214.3mAh g-1。 采用碳球辅助水热法制备出具有高倍率性能的Li1.2Ni0.2Mn0.6O2二元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首先,以葡萄糖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制备碳球;然后以醋酸盐和草酸为原料,将碳球加入其中,采用水热法和高温煅烧相结合制备Li1.2Ni0.2Mn0.6O2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碳球加入量对材料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碳球量为10wt%时得到的Li1.2Ni0.2Mn0.6O2材料电化学性能最优。该材料在1C,2C和5C倍率下的最高放电容量高达238.7,219.3和204.8mAh g-1,而未使用碳球的材料最高放电容量仅205.8,187.4和137.5mAh g-1。 采用水热法和煅烧相结合的工艺制备出了具有多孔微米棒状结构的Li1.2Ni0.13Mn0.54Co0.13O2三元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在水热反应过程中形成具有微米棒状结构的草酸盐前躯体,然后在高温煅烧过程中草酸盐前躯体分解,得到多孔微米棒状Li1.2Ni0.13Mn0.54Co0.13O2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在0.1C倍率下的初始放电容量高达280.7mAh g-1,经过50周循环后,容量仍保持在245.7mAh g-1,且微米棒状结构得到保持,材料在1C,2C和5C倍率下的放电容量分别达到225.6,201.7和172.7mAh g-1,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都明显优于溶胶-凝胶法合成的材料。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有利于锂离子脱嵌的球形分级结构的Li1.2Ni0.13Mn0.54Co0.13O2三元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首先,采用沉淀法合成具有海胆状的-MnO2前躯体,研究了沉淀反应时间对前躯体形貌的影响;然后,将-MnO2前躯体与镍盐、钴盐和锂盐混合后高温煅烧,通过离子混合和膨裂效应转化成具有球形分级结构的Li1.2Ni0.13Mn0.54Co0.13O2正极材料,其中,构成分级结构的一次纳米颗粒具有电化学活性表面优势生长的特征。结果表明,沉淀反应24h的-MnO2前躯体的形貌最优,制备出的Li1.2Ni0.13Mn0.54Co0.13O2材料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该材料在1C倍率充电,1C,2C和5C倍率放电时,经过100周循环后容量分别保持在212.7,190.9和164.3mAh g-1,,相对于最高放电容量而言,容量保持率均大于90%,更为突出的是,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快速充电性能,2.1分钟内容量即可达到177.3mAh g-1,是0.1C倍率下容量70%左右。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联齐;肖成伟;杨瑞娟;;有序/无序岩盐结构的Li_(1+x)M_(1-x)O_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J];化学进展;2011年Z1期

2 周恒辉,慈云祥,刘昌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时建,田文怀,其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近期研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1期

2 李传玲;康雪雅;吐尔迪;李程峰;华宁;;前驱体pH值对LiFePO_4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微纳电子技术;2011年08期

3 娄本浊;;球磨参数对球磨法制备纳米WO_3粉的影响分析[J];山东陶瓷;2008年02期

4 文衍宣;郑绵平;童张法;薛敏华;;LiCo_(0.5) Ni_(0.5)O_2的恒流充放电容量模型研究[J];材料导报;2005年05期

5 张欣;唐致远;滕国鹏;李中延;;锂离子电池LiFePO_4新型合成方法及改性研究[J];材料导报;2008年S1期

6 覃韬;林起浪;郑敏枝;;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结构及嵌锂机理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9年05期

7 周燕芳,钟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3年02期

8 田俐;黄可龙;;纳米LiFePO_4/C复合正极材料的溶剂热合成[J];材料研究学报;2011年03期

9 刘兴泉,李淑华,何泽珍,陈召勇,于作龙;氧化还原溶胶-凝胶法制备LiCoO_2[J];电池;2002年05期

10 庄全超,武山,刘文元,陆兆达;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进展[J];电池;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力宏;胡克文;艾艳玲;王一光;赵旭;张亮;;镁锂离子二次电池和电容固溶体正极材料制备的探索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余仕禧;史仲;张瑞婷;禹筱元;;改进微波法合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志兴;陈健;李新海;张云河;郭华军;彭文杰;;尖晶石LiAl_xMn_(2-x)O_4的合成与性能[A];第五届海峡两岸粉末冶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朱敏;盘毅;郑春满;;片状取向生长LiFePO_4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2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张雁南;张英杰;董鹏;夏书标;杨瑞明;;异丙醇协助Al_2O_3包覆LiMn_2O_4材料高温性能研究[A];中国固态离子学暨电池材料青年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李波;宰建陶;肖映林;韩倩琰;钱雪峰;;SnO_2/C复合材料的生物模板法制备及其锂电性能研究[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常龙娇;郑见杰;翟玉春;代克化;;PVP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Li_4Ti_5O_(12)及其倍率性能的研究[A];2013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冶金工程)论文集[C];2013年

8 耿树东;翟玉春;;Co掺杂对锂离子电池材料LiMn_2O_4性能的影响[A];2013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冶金工程)论文集[C];2013年

9 张晓辉;王红强;郑锋华;李庆余;黄有国;;Tween40表面活性剂对固相反应合成纳米碳包覆LiFePO_4/C复合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A];中国固态离子学暨电池材料青年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王悦;周蕾;党胜男;;碳包覆LiFePO_4材料的合成及安全性能评估[A];公共安全中的化学问题研究进展(第三卷)[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树梅;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Mn-O体系的制备与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李灵均;综合利用红土镍矿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和LiFePO_4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彭春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与Li_2FeSiO_4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薛雷刚;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储能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廉培超;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殷月辉;引入Fe_2P的LiFePO_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其高倍率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玉荣;矿物锂快离子导体及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合成、表征与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01年

8 郭华军;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9 唐新村;低热固相反应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嵌锂性能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10 刘建睿;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钒氧化物的制备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宝;高性价比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合成及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书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改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徐永刚;LiFePO_4/C纳米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与结构及电化学行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浪;锡纳米阵列电极制备及作为锂电池负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周云;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C温度特性改善[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杨觉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水热合成与改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杨金龙;改性Li_2FeSiO_4/ C复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赵亚楠;铝基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徐子敬;硅基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及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张金波;尖晶石锰酸锂的合成以及离子掺杂对其高温电性能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银芬;陈翌庆;张新华;郭太波;刘利柱;朱筠清;;球形花状ZnO微-纳分级结构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2 江轩;史铁林;左海波;杨雪峰;邬文俊;廖广兰;;基于PCA的Morpho蝶翅分级结构变色现象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2年01期

3 孙建军,冯珊,周剑岚;一种基于Agent的计划、调度和控制系统结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霞;颜永年;林峰;王小红;朱琳;;仿生分级结构及其应用(英文)[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田朋;叶俊伟;贡卫涛;许诺;林源;宁桂玲;;碳酸镁模板化合成多种分级结构氧化物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王国刚;孙诚;陈良水;张小松;顾忠泽;;基于分级结构超疏水表面的防冰冻性能初探[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张荻;张旺;顾佳俊;范同祥;朱申敏;苏慧兰;刘庆雷;;启迪自然的具有蝶翅分级结构的新型功能材料研究[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王凤云;袁忠勇;;分级结构介孔CeO_2的合成及结构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杜利霞;江潮;吴志娇;吴谦;朴玲钰;;TiO_2分级结构的可控合成与光催化性能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7 高书燕;贾晓霞;;微纳分级结构Au/CuO的应用[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房海霞;田朋;宁桂玲;;碳酸镁模板法制备中空分级结构N-SiO_2/TiO_2复合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9 罗海峰;聂平;李洪森;朱窈瑶;张校刚;;分级结构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4分会:化学电源[C];2014年

10 张冉冉;何妍妍;徐立强;;具有分级结构的ZnSn(OH)_6和Zn_2SnO_4纳米空心球的合成及其锂电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4分会:化学电源[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旺;蝶翅分级结构功能氧化物的制备与耦合性能探索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肖文佳;分级结构表面浸润性研究[D];中山大学;2008年

3 董群;生物分级结构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邓崇海;分级结构半导体材料的绿色化学合成及其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性能[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徐海明;分级结构硒化铋的合成及其电输运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6 吴静;自组网稳定多层分级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郭玮;分级结构纳米材料液相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8 葛俊;牙釉质和骨的分级结构和纳米力学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9 盛文军;Si/ZnO微纳分级光阳极结构制备工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王成祥;TiO_2基复合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岳五;分级结构碲的可控合成、表征及应用[D];温州大学;2012年

2 谷建民;水热法合成单晶三氧化二铁分级结构及光催化性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红艳;生物分级结构磁电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蒙永明;氧化锌分级结构的制备及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华侨大学;2014年

5 张培培;具有分级结构的NiO纳米晶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沈玲;分级结构四氧化三铁微纳米材料的合成、性能及应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7 成倩倩;具有分级结构TiO_2纳米球的可控合成及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林枝;分级结构钨系纳米材料的液相合成及性能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黄惜惜;ZnO微/纳米分级结构的合成及荧光、酒敏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10 陈挺;蝶翅及蝉翼分级结构辅助镍磷镀层制备及其减反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倍率和循环性能的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9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49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4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