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下铁磁纳米线中磁化强度的动力学

发布时间:2018-02-28 21:38

  本文关键词: 自旋矩 Moriya-skiiDzyaloshin 相互作用 畴壁共振 出处:《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由于存储设备和逻辑器件广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电子传输和畴壁运动的相互作用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铁磁纳米线中,自旋极化电流就像磁场一样可以诱导畴壁运动和变形,从而可以改变磁性材料性质。本文主要研究自旋极化电流驱动下,具有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的铁磁纳米线中畴壁运动和畴壁共振。论文分为以下内容:第一章,介绍了铁磁体中磁化强度的动力学理论和铁磁共振。第二章,简单介绍了条形磁畴的基本模式。第三章,主要讨论在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下,铁磁纳米线中自旋极化电流驱动的畴壁运动和畴壁共振。首先讨论在铁磁纳米线里通上自旋电流时,利用Landau-Lifshitz-Gilbert方程和能量密度方程,得到有效牛顿方程,并分析了畴壁运动;然后基于牛顿方程的解,进而得到临界Larmor频率和畴壁运动速度;最后分析得到解钉扎畴壁的临界直流和临界交流电流密度,并讨论了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对临界直流电流、临界交流电流、畴壁共振振幅和共振频率的影响。
[Abstract]:Due to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memory devices and logic devices in real lif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lectronic transmission and domain wall motion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The spin polarization current can induce domain wall motion and deformation just like a magnetic field, which can change the properties of magnetic material. Domain wall motion and domain wall resonance in ferromagnetic nanowires with Dzyaloshinskii-Moriya interaction.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parts: chapter 1, the kinetic theory of magnetization in ferromagnets and ferromagnetic resonance. In chapter 3, the domain wall motion and domain wall resonance driven by spin polarization current in ferromagnetic nanowires under Dzyaloshinskii-Moriya interaction are discussed. Using Landau-Lifshitz-Gilbert equation and energy density equation, the effective Newtonian equation is obtained, and the domain wall motion is analyzed, then the critical Larmor frequency and domain wall velocity a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solution of Newton equation. Finally, the critical DC and critical AC current densities of domain walls are obtained, and the effects of Dzyaloshinskii-Moriya interaction on critical DC current, critical AC current, resonance amplitude and resonance frequency of domain walls are discussed.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482.54;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营;罗时军;;导电铁磁高聚物[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史杭,蔡建华;铁磁超晶格中的电磁耦子[J];物理学报;1988年05期

3 贾彩丽;;实用型教学用金属铁磁物质探测仪的研制[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姜伟,魏国柱;铁磁-反铁磁超晶格的自旋波理论[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5 王炳雷,田晓耕,沈亚鹏;磁场对铁磁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J];实验力学;2005年03期

6 庞霞;刘崇新;;含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铁磁混沌电路的分析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15期

7 闫小兵;刘保亭;边芳;闫正;赵庆勋;;铁电/铁磁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进展[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8 于春红;贾城;刘艳芬;;侧向铁磁/铁磁超晶格的静磁模式[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9 陈敬堂,廖代正,,张若桦,熊振林;具有铁磁偶合的新型双铜(Ⅱ)和双钴(Ⅱ)配合物[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10 刘云秋,姜伟;铁磁-反铁磁双层系统低温比热理论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灏;吴健;李志强;川添良幸;;稀薄铁磁杂质对通过量子点的电子输运的影响[A];Quantum Transport and Mesoscopic Physics (Ⅲ)--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2 何安;薛存;雍华东;周又和;;超导/铁磁双层薄带的磁弹性行为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吴韵秋;唐宗熙;张彪;;一种确定铁磁薄膜复磁导率的新方法[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钱宏南;;俄罗斯铸钢摇枕、侧架铁磁探伤介绍[A];西南地区第十届NDT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方岱宁;裴永茂;高旭;;铁磁智能材料的多场耦合实验和理论[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周又和;高原文;郑晓静;;铁磁简支梁式板结构的磁弹性屈曲、后屈曲、弯曲与失稳[A];计算力学研究与进展——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7 黄鹏飞;卢振洋;殷树言;段红海;李力;;输出铁磁电感对逆变CO_2焊机性能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8 高原文;周又和;郑晓静;;铁磁梁式板磁弹塑性动力特征研究[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田明亮;;在超导/铁磁界面中奇异的长程近邻效应现象[A];2012中国功能新材料学术论坛暨第三届全国电磁材料及器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孟萃;唐劲天;程建平;夏启胜;;铁磁热籽热疗中温度场稳态分布的三维数值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刘霞;铁磁“三明治”可将数据存储效率提高万倍[N];科技日报;2013年

2 河北 王裕琛 王研;CG6A型铁磁物含量计原理与应用[N];电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寇勇;铁磁介质结构若干磁弹性问题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屈少华;两种化合物的相变及磁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尹诗岩;磁纳米颗粒系统的交换偏置及锻炼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梓谦;铁磁薄膜中的静磁学和磁动力学[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4年

5 黄晓桦;La_(1-x)Ca_xMnO_3体系的交换偏置效应及铁磁团簇玻璃态行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陈昌兆;氧化物超导/铁磁异质结的近邻效应和涡旋物质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焦文鹤;铁基铁磁超导体研究以及Ta_4Pd_3Te_(16)的超导电性[D];浙江大学;2014年

8 凌味未;低温共烧(LTCC)铁电/铁磁复合材料与器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孟豪;高温超导及铁磁/超导异质结中电子输运的理论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范小龙;铁磁金属薄膜的高频性质[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镇;有机分子在铁磁表面吸附问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刘斐;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下铁磁纳米线中磁化强度的动力学[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高歆;纳米球帽结构铁磁/反铁磁双层膜的交换偏置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阿里;铁磁/非铁磁多层薄膜的层间耦合理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卫明;新型层状铁电—铁磁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祁发强;磁场作用下铁磁梁式板的动力行为分析[D];兰州大学;2008年

7 吴汉春;铁磁非铁磁异质结及多臂量子环中电子输运性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8 金霞;多层铁磁/超导隧道结中的电子输运性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韩强;铁磁/反铁磁薄膜的制备及磁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印晓明;锰酸盐(稀土合金)—锆钛酸铅铁电铁磁多层膜中的磁电效应[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49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549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d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