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纳米狭缝耦合金属圆-矩形复合孔阵列结构增强光透射

发布时间:2018-03-03 15:45

  本文选题:物理光学 切入点:表面等离激元 出处:《光电工程》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纳米狭缝的宽度,圆孔半径、矩形的长和宽对纳米狭缝耦合金属圆-矩形复合孔阵列结构增强光透射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该结构与圆孔阵列、圆-矩形复合孔阵列两种结构相比较,光的透射率得到了显著的增加,这表明本文提出的纳米狭缝耦合金属圆-矩形复合孔阵列结构中的表面等离激元和局域表面等离激元两种模式相互耦合起了关键作用。纳米狭缝宽度是影响光透射的主要因素,纳米狭缝宽度为55 nm时,透射率达到89%,半宽度达129 nm;圆孔半径、矩形孔的长和宽、周围环境介电常数等参数也影响透射率与共振峰位置:随着圆孔半径、矩形孔宽度的增大,透射率明显增强,同时共振峰蓝移;随着矩形孔长度和周围环境介电常数的增加,共振峰有规律的红移。
[Abstract]:The effects of the width of nanometer slit, radius of circular hole, length and width of rectangle on the enhanced optical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no-slit coupled metal circular and rectangular composite aperture array are studied by using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 Compared with the two structures of circular and rectangular composite aperture array, the transmittance of light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wo modes of surface isoponitons and local surface isoexcitators in the nano-slit coupled metal circular and rectangular composite hole array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play a key role in coupling each other, and the width of the nanoscale slit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transmission of light. When the width of nanometer slit is 55 nm, the transmittance reaches 89 and the half width reaches 129 nm. The radius of the circular hole, the length and width of the rectangular hole, the permittivity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other parameters also affect the transmission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resonance peak: with the radius of the circular hole, the width of the rectangular hol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length of the rectangular hole and the permittivity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e resonance peak has a regular red shift.
【作者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信息科学实验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264009;61465004)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GXNSFAA01933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YJCXS201514)
【分类号】:TB383.1;O4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善继;张锐戈;吴国庆;陈超;马英;王涛;;极化敏感阵列及其应用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05期

2 李国强,刘立人,邵岚;两层阵列二的补码复数并行算法及其光学实现[J];光学学报;1995年05期

3 姜根山;张荣英;安连锁;田静;;周期性管阵列的声传播特性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29期

4 王永宝;;AP85阵列机上同步并行数值计算[J];航空计算技术;1989年03期

5 程立;时家明;汪家春;袁忠才;许波;;单层柱状等离子体阵列对微波透射衰减影响的实验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4年02期

6 张海霞;赵惠玲;陈锋;万伟;;一种分析多层周期阵列结构的有效方法[J];计算机仿真;2009年09期

7 吕江涛;赵玉倩;宋爱娟;杨琳娟;张杨宇;刘艳;谷琼婵;姜潇潇;马振鹤;王凤文;司光远;;超小间距纳米柱阵列中的谐振调制[J];物理学报;2013年23期

8 张广宁;李梦轲;;纳米ZnO阵列的制备及荧光特性[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9 王均宏;杨于杰;苗俊刚;陈云梅;;角锥阵列的散射特性[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赵娟;王大勇;张亚新;耿则勋;陶世荃;;光学稀疏孔径系统复合阵列构造对系统成像的影响[J];中国激光;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马玉荣;;一维方解石单晶微纳阵列结构的可控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2 魏文博;葛广路;;金纳米棒垂直阵列的制备、表征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3 叶小舟;齐利民;;硫化锌纳米碗阵列的制备及其在传感方面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蔡金光;齐利民;;基于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结构的自清洁宽波段全方向减反射涂层[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李宏俊;陈展鹄;李丽玲;;LED阵列失效特性分析及探讨[A];海峡两岸第九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文集[C];2002年

6 毋芳芳;马小健;冯金奎;钱逸泰;熊胜林;;三维Co_3O_4和CoO@C墙阵列形貌控制,形成机理以及锂电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7 魏志祥;李梅;黄际勇;;导电聚合物纳米结构阵列的制备和性能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8 俞国军;王森;巩金龙;曹建清;朱德彰;;低能离子束辅助大面积制备纳米点阵列[A];2006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钟留彪;张军昌;江林;;多功能化等离子体念珠结构的构筑[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果然;基于中小孔径阵列的超分辨测向算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姜家财;基于成对阵列的多信号检测与测向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曹佳;端射天线阵列机理与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杨京;时间调制阵列理论与共形阵列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腾云;大气压空气中百赫兹级纳秒脉冲弥散放电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代宇;忆阻器及其交叉阵列在数据存取和图像识别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柏艳飞;波导阵列中光学模拟与量子行走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8 门丹丹;高衍射强度二维有序阵列/水凝胶复合体系及可视化传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9 朱迪夫;通过多元方法构造功能性有序微结构阵列[D];吉林大学;2010年

10 肖作毅;微反应器中三维有序多孔阵列的制备[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威信;半导体纳米棒阵列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的测试[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淑彬;基于ZnO纳米棒阵列的紫外光响应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胡晓晓;金属氧化物/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复合材料制备及其锂电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丁江放;耦合微悬臂阵列集体振动模的光学囚禁及冷却[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5年

5 贾小亚;镍和氧化镍有序孔阵列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彭桃;基于遗传算法的超声稀疏阵列成像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楚东月;复合静电吸附阵列的吸附性能研究及应用[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5年

8 凌雪燕;多切口金纳米圆环阵列光学特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李鑫;基于MOS电阻阵列的红外场景仿真系统驱动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5年

10 张俊波;基于实测数据的阵列校正与测向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61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561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b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