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氧化铁晶体生长动力学研究
本文选题:纳米氧化铁 切入点:制备 出处:《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室温固相法制备前驱体Fe_2(C_2O_4)_3·5H_2O,考察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及焙烧保温时间对纳米氧化铁晶粒的影响,并研究了氧化铁晶粒生长动力学。使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前驱体和纳米氧化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对比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的影响,焙烧保温时间对氧化铁纳米晶粒的粒径影响较大,是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计算,草酸铁焙烧制备纳米氧化铁的晶粒生长平均激活能为279.46kJ/mol,纳米氧化铁的晶粒生长平均动力学指数n=18.24。
[Abstract]:The precursor Fe_2(C_2O_4)_3 路5H _ 2O was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method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effects of calcination tim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and calcination time on the nanocrystalline ferric oxide grain were investigate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X-ray diffractometer (XRD)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precursor and nanometer ferric oxi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influence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and calcination time, the calcination time had a great effect on the particle size of iron oxide nanocrystalline. The average activation energy of grain growth was 279.46 kJ / mol and the average kinetic index of grain growth was 18.24 by calcinations of ferric oxalate.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272170)
【分类号】:TB383.1;O614.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敏,段学臣,周常军;纳米氧化铁的制备与应用[J];湿法冶金;2005年03期
2 赵红丽;琚行松;芮玉兰;梁英华;;纳米氧化铁的制备[J];中国陶瓷;2006年01期
3 梁美娜;刘海玲;刘树深;朱义年;;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其对砷的吸附作用[J];应用化学;2007年12期
4 赵文忠;郑邯勇;林碧亮;;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其对高金属含量燃料的催化作用[J];火炸药学报;2008年06期
5 王国田;李久义;田秉晖;刘徽;刘俊伟;;纳米氧化铁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J];环境工程;2009年S1期
6 孔凡海;邱建荣;刘豪;曾汉才;幸文婷;赵然;;纳米氧化铁吸附脱除单质汞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07期
7 李广川;胡军;周跃明;彭思远;;纳米氧化铁应用于水中镉(Ⅱ)的吸附[J];广东化工;2011年07期
8 王林;;纳米氧化铁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1期
9 邵梅珍;纳米氧化铁的制备与展望[J];衡水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10 徐宏,刘剑洪,陈沛,赵凤起,田德余;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其对吸收药热分解催化作用的研究[J];火炸药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骏;陈宝安;丁家华;金楠;余正平;陈月;周颖;高冲;孙耘玉;程坚;赵刚;鲍文;宋慧慧;李小毛;王雪梅;;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影响小鼠体内细胞因子含量的初步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范景莲;成会朝;刘涛;马运柱;李志希;;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工艺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3 王介良;;用硫酸渣制取纳米氧化铁的探索研究[A];2004年全国选矿新技术及其发展方向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喜蓉;郑典模;;超声波法制备纳米氧化铁工艺[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5 张增光;翟雅琴;王松鹤;;纳米氧化铁絮凝剂在册田水库源水处理中的应用[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6 张秋禹;张和鹏;张军平;鲍续进;林缅;;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氧化铁颗粒的结构及性能[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宇;宋丽娜;宋孟杰;马明;顾宁;;MRI造影用纳米氧化铁的宏量制备、质量控制与标准研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子文;掺杂焦碳及纳米氧化铁吸附生态环境水体中重金属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2 盛卫琴;丝蛋白纳米纤维调控合成纳米氧化铁及其机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张彰;非水介质中电解氧化法合成制备纳米Fe_2O_3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婷;纳米氧化铁材料制备、表征及其去除重金属离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晓鹏;酸洗废液的资源化:纳米氧化铁的可控制备及其对烷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超;纳米氧化铁制备及其在生物体内分布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李艳玲;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郑明芳;纳米氧化铁红的制备[D];浙江大学;2008年
6 钟乃良;新型表面活性剂可控包覆纳米氧化铁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郑娅娜;La、Ce掺杂对氧化铁纳米颗粒相变及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D];济南大学;2010年
8 周勇;高硫高砷难处理金精矿酸浸液净化及制备纳米氧化铁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9 包跃宇;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磁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9年
10 蒲昭廷;固相反应制备纳米氧化铁及其动力学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90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590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