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的优化设计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8-03-18 08:24

  本文选题:上转换纳米材料 切入点:近红外光 出处:《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UCNPs)是近年来在有机染料和量子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光学材料。由于其具有能将高能量的近红外光转换成低能量的紫外、可见甚至近红外光的独特光学性能,此类材料被广泛用于生物传感、生物体内成像、药物传递、光动力学治疗以及光活化等领域;并且在太阳能电池甚至临床诊断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通过调节稀土Yb3+的掺杂量并引入近红外有机染料作为敏化剂来优化设计UCNPs的发光性能,且应用于光动力学治疗及光学成像等相关领域。旨在解决UCNPs发光效率低,激发波长受限的问题。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调节稀土yb3+在核中的掺杂量制备了一系列CaF2作为壳层的立方核/壳结构UCNPs,其中80%Yb掺杂的UCNP (a-NaYF4:Yb(80%),Er(2%)@CaF2)展示出最佳上转换红光发射,其绝对量子产率经测定(10 W/cm2,980 nm)达到3.2%。选择5-氨基酮戊酸(ALA)(一种临床上应用于光动力学疗法的前体药物)共轭连接在UCNP上制成ALA-UCNPs,在体内生物相容性的激光功率密度(0.5 W/cm2,980 nm)照射下,ALA-UCNPs在肿瘤治疗上显示出明显的光动力学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深入到组织内1.2cm。体内治疗结果表明,980 nm近红外光激发在深层肿瘤治疗上优于临床使用的红色光照射。(2)通过引入具有不同吸收波谱的近红外有机染料分子敏化UCNPs的上转换发光来系统调节UCNPs的激发波长。实验证实近红外染料类似于一系列的“天线”,可以在不同激发带捕获近红外光子传递给UCNPs,相对于单个染料敏化的UCNPs, UCNPs的激发带可以通过“混合和匹配”一对有机染料来进行扩展。最后,利用这个概念实现了在一个选择性正交成像中的应用。(3)利用近红外有机染料IR-806敏化一系列不同壳层厚度的核/NaYF4壳结构β-NaYF4:20%Yb,2%Er@β-NaYF4 UCNPs上转换发光,发现一定厚度的NaYF4壳层会阻止染料向UCNPs的能量传递。通过在核/壳结构的壳层掺杂Yb3+作为从染料到内核层的能量传递桥梁,证实其能够在核/壳结构UCNPs基础上显著增强上转换发光,在2 W/cm2,800 nm连续光激发下,测得IR-806敏化p-NaYF4:20%Yb,2%Er@β-NaYF4:10%YB核/Yb壳结构UCNP的绝对量子产率达到6%,比截止目前报道的最强800 nm激发下UCNP强33倍。最后,通过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Pluronic F127包裹IR-806敏化核/Yb壳结构上转换纳米材料,将其成功转移至水相。
[Abstract]:UCNPsis a new optical material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on the basis of organic dyes and quantum dots. Due to the unique optical properties of visible and even near-infrared light, such materials are widely used in biosensor, imaging in vivo, drug delivery, photodynamic therapy and photoactivation. In this paper, the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UCNPs are optimized by adjusting the doping amount of rare earth Yb3 and introducing near infrared organic dyes as sensitizer. And it is used in photodynamic therapy and optical imaging. The aim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luminescence efficiency of UCNPs. The main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A series of UCNPs with cubic nucleus / shell structure of CaF2 as shell layer have been prepared by adjusting the doping amount of rare earth yb3 in the nucleus. The absolute yield of ALA-UCNPs was determined to reach 3.2nm.ALAA (a precursor drug used in clinical photodynamic therapy) was conjugated to make ALA-UCNPsin vivo biocompatible laser power density. ALA-UCNPs under 0.5 W / cm ~ (2) (980 nm) irradiation showed significant photodynamic effects in tumor therapy. The results of in vivo treatment showed that 980 nm NIR excitation was superior to the clinical use of red light irradi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eep tumor by introducing NIR organic dye molecules with different absorption spectra. The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of sensitized UCNPs is used to adjust the excitation wavelength of UCNP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ar infrared dye is similar to a series of "antennas" and can capture near infrared photons in different excitation bands to transfer to UCNPs. The excitation band of UCNPs, UCNPs, can be expanded by "mixing and matching" a pair of organic dyes. By using this concept, the application in a selective orthogonal imaging is realized. The near-infrared organic dye IR-806 is used to sensitize a series of core / NaYF4 shell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shell thickness 尾 -NaYF4: 20 and Yb2Er@ 尾 -NaYF4 UCNPs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It is found that a certain thickness of NaYF4 shell can prevent the energy transfer from dye to UCNPs. By doping Yb3 into the shell of core / shell structure as a bridge of energy transfer from dye to inner layer, It is proved that it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on the basis of core-shell structure UCNPs, and it can be excited by 2 W / cm ~ (2) O _ (800) nm continuous light. The absolute yield of IR-806 sensitized p-NaYF4: 20 and Yb2Er@ 尾 -NaYF4: 10YB core / yb shell structure UCNP has reached 6%, 33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UCNP excited by the strongest 800nm excitation so far reported. Finally, the nanomaterials were transformed by the amphiphilic triblock copolymer Pluronic F127 to encapsulate the IR-806 sensitized core / yb shell structure. It was successfully transferred to the water phase.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仕国,施冬梅,邓辉;纳米材料的特异效应及其应用[J];自然杂志;2000年02期

2 ;纳米材料 新世纪的黄金材料[J];城市技术监督;2000年10期

3 ;什么是纳米材料[J];中国粉体技术;2000年05期

4 邹超贤;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J];广西化纤通讯;2000年01期

5 吴祖其;纳米材料[J];光源与照明;2000年03期

6 ;纳米材料的特性与应用方向[J];河北陶瓷;2000年04期

7 沈青;纳米材料的性能[J];江苏陶瓷;2000年01期

8 李良训;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应用[J];金山油化纤;2000年01期

9 刘冰,任兰亭;21世纪材料发展的方向—纳米材料[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刘忆,刘卫华,訾树燕,王彦芳;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及其应用[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少强;邱化玉;;纳米材料在造纸领域中的应用[A];'2006(第十三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宋云扬;余涛;李艳军;;纳米材料的毒理学安全性研究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4 钟家湘;葛雄章;刘景春;;纳米材料改造传统产业的实践与建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5 高善民;孙树声;;纳米材料的应用及科研开发[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6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7 金一和;孙鹏;张颖花;;纳米材料的潜在性危害问题[A];中国毒理学通讯[C];2001年

8 张一方;吕毓松;任德华;陈永康;;纳米材料的二种制备方法及其特征[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古宏晨;;纳米材料产业化重大问题及共性问题[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10 马玉宝;任宪福;;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建人;我国出台首批纳米材料国家标准[N];中国建材报;2005年

2 记者 王阳;上海形成纳米材料测试服务体系[N];上海科技报;2004年

3 ;纳米材料七项标准出台[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4 通讯员 韦承金邋记者 冯国梧;纳米材料也可污染环境[N];科技日报;2008年

5 廖联明;纳米材料 利弊皆因个头小[N];健康报;2009年

6 卢水平;院士建议开展纳米材料毒性研究[N];中国化工报;2009年

7 郭良宏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江桂斌 中国科学院院士;纳米材料的环境应用与毒性效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记者 任雪梅 莫璇;中科院纳米材料产业园落户佛山[N];佛山日报;2011年

9 实习生 高敏;纳米材料:小身材涵盖多领域[N];科技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李军;纳米材料加速传统行业升级[N];中国化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杨;功能化稀土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生物成像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艳丽;基于氧化钛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量存储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3 吴勇权;含铕稀土纳米材料的功能化及其生物成像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曹仕秀;二硫化钨(WS_2)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与光吸收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廖蕾;基于功能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催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胥明;一维氧化物、硫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功能化与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7 李淑焕;纳米材料亲疏水性的实验测定与计算预测[D];山东大学;2015年

8 范艳斌;亚细胞水平靶向的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9 丁泓铭;纳米粒子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理论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10 骆凯;基于金和石墨烯纳米材料的生物分子化学发光新方法及其应用[D];西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芸颉;卟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刘武;层状纳米材料/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小芳;基于纳米材料/聚合膜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应用于生物小分子多组分的检测[D];西南大学;2015年

4 王小萍;基于金纳米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郭建华;金纳米材料的修饰及其纳米生物界面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魏杰;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的光热毒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华艳;改性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8 胡雪连;基于纳米材料的新型荧光传感体系的构筑[D];江南大学;2015年

9 黄樊;氧化钴基催化材料形貌、晶面控制与催化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10 周佳林;新型核壳结构金纳米材料用于肿瘤的近红外光热治疗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28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628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4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