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绕复合材料壳体低速冲击损伤试验与仿真研究
本文选题:缠绕复合材料 切入点:低速冲击 出处:《推进技术》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缠绕复合材料壳体的低速冲击问题,采用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冲击能量下复合材料的冲击响应规律和损伤模式。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方法建立了考虑材料强度威布尔分布的复合材料面内损伤模型,并将模型通过用户材料子程序VUMAT嵌入ABAQUS中模拟复合材料面内损伤;同时采用cohesive单元模拟复合材料层间分层损伤。研究结果表明:在1.5k N冲击力附近缠绕复合材料产生初始损伤,初始损伤出现后,冲击力上升速率降低,并在最大冲击力附近处出现明显震荡;当冲击力达到3.5k N左右时出现纤维破坏,冲击力不再随冲击能量增加而增加。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表明该模型适用于研究缠绕复合材料壳体的低速冲击问题。
[Abstract]:In view of the low speed impact problem of the wound composite shell, The impact response law and damage mode of composite materials under different impact energy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test and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damage mechanics method of continuous medium, the composite material considering Weibull distribution of material strength was established. Material in-plane damage model, The model is embedded in ABAQUS through the user material subroutine VUMAT to simulate the in-plane damage of composites, and the interlaminar delamination damage of composite is simulated by cohesive el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damage is caused by winding the composite near 1.5kN impact force. After the initial damage appeared, the rising rate of the impact force decreased, and there was obvious oscillation near the maximum impact force, and when the impact force reached about 3.5 KN, the fiber damage occurr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study of low speed impact of wound composite shells.
【作者单位】: 火箭军工程大学动力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02249)
【分类号】:TB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石柏军;彭松;刘松林;王叶青;;基于GTN损伤模型的压力连接过程仿真[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2年02期
2 刘伟先;周光明;高军;钱元;;考虑剪切非线性影响的复合材料连续损伤模型及损伤参数识别[J];复合材料学报;2013年06期
3 安占义;李谦;曹鹏杰;尚春林;;混凝土确定性损伤模型和随机性损伤模型概述[J];四川建材;2013年04期
4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阙海萍;刘少君;;大鼠脊髓原代神经元培养和损伤模型的建立[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唐占英;周泉;李晨光;王拥军;周重建;施杞;;大鼠颈神经背根节压迫性损伤模型的设计与建立[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胡英国;卢文波;陈明;严鹏;周创兵;;岩石爆破损伤模型的比选与改进[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郭丽丽;王阶;陈雯;周婷婷;;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时间与损伤模型的合理评价[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沈忆文;赵子琴;陈忆九;阎祖康;顾云菊;吴文庆;廖燕萍;;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FBs)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研究[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张曦;陈幸华;司英健;刘耀;高蕾;高力;彭贤贵;王庆余;;裸鼠造血微环境损伤模型的建立[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陈琢;焦新福;叶望云;舒沪英;;血瘀证大鼠红细胞损伤模型的研制与运用[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郑黎燕;王国华;阙海萍;郁毅刚;马振莲;李欣;刘少君;;Nogo及其NgR受体在神经细胞及损伤模型中的表达[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9 唐占英;周泉;李晨光;王拥军;周重建;施杞;;大鼠颈神经背根节压迫性损伤模型的设计与建立[A];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刘锐;鞠躬;;还原论式大鼠脊髓急性全横断损伤模型的建立[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操汝佳;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地震损伤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2 邹淼;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地震损伤模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3 郭长岚;基于微观损伤模型的Q235B圆钢管断裂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4 胡蕾;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对造血损伤模型小鼠体内造血调控作用的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4年
5 祁玉婷;急性高原缺氧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脑线粒体差异蛋白表达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张沛;基于GTN损伤模型的钢节点断裂预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7 刘文涛;考虑混合强化准则的GTN损伤模型[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52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652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