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管在胡敏酸中的分级悬浮
本文选题:纳米碳管 + 分级悬浮 ; 参考:《新型炭材料》2017年03期
【摘要】:随着纳米碳管(CNTs)的广泛应用,其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中,天然有机质与CNTs的相互作用增大了CNTs的分散性,可能带来更大的环境风险。本研究系统考察了溶解胡敏酸(HA)对CNTs的悬浮效果,发现随着悬浮次数的增加,HA的累积吸附量不断增大,而CNTs的悬浮量先增加后减少,表明CNTs确实存在分级悬浮的现象。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对高悬浮量和低悬浮量的CNTs进行表征发现,高悬浮量的CNTs相比低悬浮量的CNTs短且碎,说明具有较多缺陷的CNTs可能是易悬浮的部分;尽管高悬浮量的CNTs对HA的累积吸附量较低,但其较早的出现了明显的失重平台,具有较差的热稳定性。两方面的证据可以证实CNTs自身性质的差异是其分级悬浮的控制性因素。
[Abstract]: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CNTs (carbon nanotub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tural organic matter and CNTs increases the dispersion of CNTs, which may bring more environmental risks.In this study, the suspension effect of dissolved Hu Min acid (HA) on CNTs wa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cumulativ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HA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uspension times, while the suspended amount of CNTs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phenomenon of staged suspension in CNTs.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NTs with high and low suspens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NTs with high suspending quantity was shorter and broken than that of CNTs with low suspending quantity,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CNTs with more defects might be the easily suspended part.Although the accumulation of HA adsorbed by CNTs with high suspensions was low, it appeared obviously weightlessness platform earlier and had poor thermal stability.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difference in the nature of CNTs is a controlling factor in its hierarchical suspension.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63014,41303093)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FB121) 昆明理工大学人才启动经费(14118762)~~
【分类号】:O613.71;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荣蕤,金红政,张迎九,程志英,朱静,顾镇南;纳米碳管及一维纳米晶体结构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1998年05期
2 杨翔,陈代璋,方勤方,郭颖,熊明,张迎春,卢晓英,韩勇;纳米碳管分离提纯技术[J];地学前缘;2000年02期
3 陈卫祥,吴国涛,王春生,杨杭生,何丕膜,张孝彬,徐铸德,李文铸,杨勇;纳米碳管的电化学贮锂性能[J];化学物理学报;2001年01期
4 张滨,刘畅,成会明,才庆魁;纳米碳管内包覆外来物质的研究进展[J];新型炭材料;2003年03期
5 徐军明,张孝彬,陈飞,李昱,王幼文;氧化铝模板上定向纳米碳管的快速生长及超声切短[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03期
6 杨洪润,刘吉平;纳米碳管吸附储氢[J];炭素;2004年01期
7 季春阳;纳米碳管的制备及其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4年09期
8 徐军明,张孝彬,秦会斌,李婷;具有平整表面的定向纳米碳管膜的制备[J];物理化学学报;2005年07期
9 林鸿明;陈正瀚;林冠男;刘维人;魏碧玉;;纳米碳管混成材料的合成与性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10 吴萍;陈蓓;邹兴权;李强;张丹莉;肖潭;;纳米碳管中离散分布的金属Ni纳米线气-液/固-固填充模型[J];功能材料;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子康;;超细0.4纳米直径的单壁碳管的制备与特性[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2 徐军明;程筱军;胡晓萍;郑梁;胡冀;;旋涂催化剂薄膜法制备定向纳米碳管[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陈刚;邱介山;梁长海;王闯;;双壁纳米碳管在硝基氯苯催化加氢反应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4 张承东;Alvarez Pedro;;木质素酶对纳米碳管的酶促降解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于开录;刘昌俊;邹吉军;张月萍;;电晕放电法制备载Ni纳米碳管阵列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6 于开录;刘昌俊;邹吉军;张月萍;;电晕放电法制备载Pt纳米碳管阵列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金波;杨玉华;姚福全;;催化剂种类对铝碳耐火材料中纳米碳管生长的影响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耐火材料青年学术报告会暨2012年六省市金属(冶金)学会耐火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潘秀莲;陈为;范中丽;包信和;;限域于纳米碳管的过渡金属在催化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李艳琼;王升高;汪建华;赵修建;韩建军;王涛;;纳米碳管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检测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全国微波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吕劲;;硅烯与金属界面以及硅烯器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6分会:纳米体系理论与模拟[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刚;双壁纳米碳管的电弧法制备、表征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黄辉;纳米碳管的熔盐电解法制备及其电催化特性[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3 褚有群;碳基氧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玉红;纳米碳管的制备及表征[D];天津大学;2006年
2 应永飞;纳米碳管加氢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催化加氢中的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3 王俊;纳米碳管中受限流体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4 张欣;碳纳米材料对磺胺甲恶唑的吸附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5 颜姝丽;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甲烷裂解制备纳米碳管[D];四川大学;2003年
6 白银石;纳米碳管的制备及其作为催化剂载体的初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39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739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