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纳米层状材料弹性与磁弹性弯曲特性的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3 00:17

  本文选题:纳米薄膜 + 表面效应 ; 参考:《内蒙古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纳米层状材料在现代纳米科学与技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材料科学与制造技术的持续发展,纳米层状材料在微纳米机电器件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然而,纳米薄膜材料的性质与微米薄膜材料及块体材料有着很大的不同,其弹性性质、磁弹性性质及弯曲性质均受到表面效应的影响。而表面效应对纳米薄膜性质影响方式的理论研究仍然明显滞后于实验技术的发展,一些基础问题比如纳米薄膜的杨氏模量、泊松比、磁致伸缩系数以及各种激励引起的弯曲问题的理论研究仍然存在较大争议。纳米薄膜由于厚度很小,其对称性相对于体材料会有所降低,这对纳米薄膜弹性和磁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些问题均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本文通过考虑纳米薄膜对称性的降低,主要研究纳米层状材料的弹性性质、磁弹性性质、双层纳米薄膜材料晶格失配导致的弯曲、单层纳米薄膜表面应力导致的弯曲、纳米磁性-非磁双层悬臂梁系统的磁致伸缩弯曲以及各向同性-各向异性弯曲的统一等问题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还着重讨论弯曲系统内部应力、应变问题,以及弯曲系统的中性面问题。首先,纳米薄膜由于表面弛豫而具有与体材料不同的对称性。其厚度方向上的弹性及磁弹性性质与薄膜面内方向有所区别。这就需要引入相应的没有体材料对应的弹性系数及磁弹性系数来描述其性质。纳米薄膜对称性的降低以及相应而引入的新的弹性系数及磁弹性系数对薄膜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相较于体材料(立方对称性),纳米薄膜的对称性降低为四角对称(tetragonal symmetry)。在各项同性假设下,体材料的对称性可视为球对称(spherical symmetry),相应地,纳米薄膜则表现为柱对称(cylindrical symmetry)。本文以纳米薄膜柱对称能量密度模型及能量极小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得到了纳米薄膜考虑表面效应的胡克定律的矩阵形式,导出了纳米薄膜的本构关系,研究了立方晶格纳米薄膜材料在表面效应影响条件下的杨氏模量、泊松比、双轴模量,以及杨氏模量、泊松比由于对称性的降低而导致的的各向异性问题。纳米薄膜由于在垂直于薄膜表面的方向上(垂直方向)的平移对称性及旋转对称性等立方晶格本应具有的对称性遭到了破坏,从而导致了对称性的降低。而纳米薄膜材料的这些性质是杨氏模量及泊松比由各向同性变为各向异性的根源。本文通过将杨氏模量表达式进行泰勒展开,引入了纳米薄膜杨氏模量表面效应的高阶项,并对高阶项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其次,应用柱对称能量模型研究了表面应力引起的单层纳米薄膜的弯曲问题,即修正的Stoney公式,以及较之更为复杂的双层纳米薄膜由界面晶格失配引起同时受表面应力调制的弯曲问题,即修正的Timoshenko公式。在单层纳米薄膜受表面应力作用而弯曲的问题中,本文还以考虑表面过渡层的思路对Stoney公式进行了更为深入的修正,并与Core-surface表面理论进行了比较,在相同条件下,我们的理论可以过渡到Core-surface表面理论的结果。研究了由各向异性表面应力引起的单层纳米薄膜的弯曲问题。以修正的Timoshenko公式计算了Si-Si和InAs-GaAs双层纳米薄膜卷曲直径,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了与实验符合非常好的结果,这证实了我们关于纳米薄膜弹性理论的合理性。通过将理论与实验进行对比,讨论了纳米薄膜对称性降低及相应引入的新的弹性参数对薄膜弹性性质的重要影响。再次,应用柱对称理论中弹性理论及磁弹性理论,导出了纳米磁性薄膜受表面效应影响的磁致伸缩系数,并结合悬臂梁磁致伸缩弯曲的四参量理论,研究了纳米磁性薄膜-非磁衬底的磁致伸缩弯曲问题。在磁致伸缩理论中应用我们导出的磁致伸缩系数表达式计算了Fe纳米薄膜随厚度变化的磁致伸缩系数,并与实验进行了比较,得到了与实验符合很好的结果,解决了前人的理论无法解决的Fe纳米薄膜随厚度减小而出现的磁致伸缩系数的极小值问题。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纳米磁性薄膜磁致伸缩理论的合理性,同时也证明了纳米薄膜对称性降低以及新的弹性、磁弹性系数对纳米薄膜性质的重要影响。鉴于Core-surface表面理论在目前较为被人们所接受,本文还研究了以Core-surface表面理论为基础的纳米悬臂梁系统磁致伸缩弯曲的四参量理论。最后,综合上述研究领域及成果,以四参量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各向异性应变引起的双层微、纳米薄膜的弯曲,将各种驱动导致的悬臂梁弯曲进行统一描述。所得结果可以涵盖晶格失配、逆压电效应引起各向同性弯曲即Timoshenko公式,以及各向异性磁致伸缩弯曲的四参数理论。研究了各向异性弯曲的中性面问题,得到了弯曲系统内部可能存在的12个不同方向不同类型的特殊子平面(曲面),并对这些特殊子平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类和比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德声;;纳米薄膜的润滑理论[J];科学;2002年03期

2 金文豪;徐东;杨莺歌;张亚非;;纳米薄膜的光学参数及厚度提取方法研究[J];光电子技术;2006年01期

3 洪伟铭;梅芳;;基因算法在纳米薄膜光学常数计算中的应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李圣怡;黄建平;;基于晶格动力学的纳米薄膜热特性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2008年05期

5 张杨;张建华;文玉华;朱梓忠;;含圆孔纳米薄膜在拉伸加载下变形机理的原子级模拟研究[J];物理学报;2008年11期

6 李静;姚明明;张颖;杨槐;;玻璃基TiO_2-Fe_2O_3-CeO_2复合纳米薄膜的光催化性能研究[J];中国粉体技术;2009年04期

7 王芳;王茜;罗和义;王景刚;许娟;;铝表面三嗪硫醇高分子纳米薄膜的电化学制备[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8 刘锦辉;王海东;马维刚;张兴;过增元;;超低温下金纳米薄膜导电和导热性质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年11期

9 余家国,赵修建;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的TiO_2纳米薄膜及其表面结构[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9年04期

10 樊亮,彭同江,孙红娟,马国华;氧化铁-云母纳米薄膜材料的制备研究[J];中国矿业;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志乔;赵亚溥;;纳米薄膜结构的热弹性振动[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徐大雄;;光学纳米薄膜技术及其在防伪、装饰方面的应用[A];第五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汪信;刘孝恒;;空气-水界面无机纳米薄膜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孟祥敏;尚乃贵;李振声;I.Bello;李述汤;;碳片组成的纳米薄膜材料显微结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倪萍;乔山峰;李红娟;刘宗怀;;层层组装技术制备氧化石墨/聚合物纳米薄膜[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郭建刚;;纳米薄膜尺寸和表面相关的热膨胀系数[A];2010年第四届微纳米海峡两岸科技暨纳微米系统与加工制备中的力学问题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7 徐洮;杨生荣;陈淼;薛群基;;离子注入对金属纳米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周军;张友琴;倪俊鹏;陈晓艳;胡传英;吴立新;付昱;;无机纳米薄膜的转移[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9 陈奎永;黄小彬;唐小真;;一步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聚膦腈超薄纳米薄膜[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康志新;方刚;侯文婷;刘应辉;赖晓明;李元元;;具有低表面自由能有机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功能特性[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涂文;日本研制出厚度只有75纳米医用纳米薄膜胶布[N];中国包装报;2009年

2 悦朋;新型“创可贴”——纳米薄膜[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3年

3 梁慧超 崔昕;国家标准《纳米薄膜厚度测量方法》审查会在京召开[N];中国建材报;2014年

4 赵军红 编译;新显示屏采用金属纳米薄膜[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們;对向靶磁控溅射法制备TiO_2纳米薄膜及其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白涛;稀土复合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郑亚建;金属纳米薄膜表面的光力与光热操控[D];南京大学;2012年

4 李建刚;纳米层状材料弹性与磁弹性弯曲特性的理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季红军;空气—水界面金属氧化物纳米薄膜的自组装体系[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6 陆学斌;多晶硅纳米薄膜压阻特性及其压力传感器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孙泽辉;纳米薄膜力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赵祥富;SOI纳米薄膜表面/界面氢钝化后的电学特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王金星;分子束外延Gd_2O_3、Nd_2O_3高介电纳米薄膜的结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程广贵;复合纳米薄膜制备及其摩擦学行为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纳米薄膜材料制备工艺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周华;稀土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樊丽权;垂直靶向脉冲激光沉积纳米薄膜[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张旭;自组装多糖纳米薄膜的制备及稳定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5 孟旭;硫化物纳米薄膜的制备、图案化及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唐元政;纳米薄膜法向导热系数分子动力学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慧蕾;空气—水界面无机氧化物纳米薄膜组装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8 曹铖;聚苯乙烯纳米薄膜的制备与表征[D];天津大学;2010年

9 徐先锋;频域光热反射法纳米薄膜及界面热输运特性测试技术的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10 张贺芳;贵金属及其与聚苯胺复合纳米薄膜的气/液界面制备与电分析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42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742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e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