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超临界水热合成法制备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5 05:06

  本文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发展前瞻——第16届国际锂电会议评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太原理工大学》 2014年

超临界水热合成法制备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的研究

王兵  

【摘要】:超临界水是介于液态水和水蒸气之间的混合态。相比于气态水和液态水,超临界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氢键、溶解度、粘度、扩散系数、介电常数等随着状态参数(温度、压力、密度)的改变会发生重大变化。超临界水可以提供快的化学反应速率和晶体成核速率,以及结晶度高、颗粒尺寸小且粒径分布窄的产物。通过状态参数的微小变化就可调节产物的组成、形貌和颗粒尺寸。此外通过引入氧化/还原性气体,超临界水可以提供一个均相的氧化/还原反应环境。超临界水热合成法已成功应用于超细粉体材料的制备。 锂离子电池已广泛用作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微电子产品的电源,并有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供电系统。正极材料决定着锂离子电池的实际性能。LiFePO4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因其廉价无毒、环境友好、放电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正极材料。但LiFePO4也有一些缺点:锂离子迁移速率和电子电导率低,振实密度低、Fe(Ⅱ)易被氧化。这些缺点可以通过改进合成方法和对材料改性来改善。相比于LiFePO4正极材料,Li2MnSi04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具有相似的结构,且同样具有廉价易得环境友好的优点,工作电压为4.0V,理论放电比容量达330mAh·g-1.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其目前报道的实际放电容量很低,对其研究较少。Li2MnSiO4的合成一般采用Mn2+的盐溶液作原料,但随着锰源和硅源的不同,产物结构、相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能相去甚远。 本文采用超临界水热合成法制备了LiFePO4正极材料和一系列硅锰复合物。考察了制备条件对LiFePO4颗粒尺寸、结晶度和形貌的影响,并解释了相关机理。考察了不同碳源的碳包覆效果和不同还原剂的还原效果。此外,以不同锰源和不同硅源在超临界条件下反应,制备了系列硅锰复合物。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研究了以超临界水热合成法用间歇管式反应管合成LiFePO4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备出的LiFePO4进行电化学测试。在制备温度为400℃、压力为30MPa、停留时间为120s、前驱体溶液浓度为0.5mol·L-1. n (Li):n (Fe):n (P)=3:1:1时的最优化条件下,制备了粒径在100nm以下、结晶度高形貌规整的LiFePO4颗粒。对此材料进行电化学测试,其在0.1C电流密度下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可分别达到125.0mAh·g-1和118.9mAh·g-1,充放电效率为95.12%。 (2)在上述最优化条件下,通过直接向反应器内直接加入碳源(多壁碳纳米管和蔗糖)和还原剂(抗坏血酸和柠檬酸)考察原位碳包覆和还原效果。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和柠檬酸都可有效防止Fe(Ⅱ)的氧化,抗坏血酸的还原效果更优,最佳添加量为5wt%。多壁碳纳米管具有较好的碳包覆效果,最佳碳包覆量为5wt%。蔗糖由于生成无定形碳影响了LiFePOd勺结晶度,包覆效果较差。将优化条件下添加5wt%的多壁碳纳米管和抗坏血酸制备的LiFePO4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在0.1C电流密度下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可分别达到134.0mAh·g-1和123.0mAh.g-1,充放电效率为91.79%。 (3)在超临界条件(400℃.30MPa、300s)下研究了不同锰的前驱体溶液(Mn(NO3)2、MnCl2、MnSO4.Mn(Ac)2)和不同的硅源(石英砂、硅溶胶、C8H20O4Si)之间的化学反应。锰盐中的阴离子会影响产物的组成:无机含氧酸盐(Mn(NO3)2和MnSO4)易氧化分解生成MnO2/SiO2和Mn203/SiO2.含配体的有机盐(Mn(Ac)2)则通过络合反应和配体交换反应生成Mn2Si04。SiO2上的表面羟基是其反应的活性基团,表面羟基易于与Mn2+络合促进了SiO2与锰盐的反应。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9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增;庞文琴;;水热晶化法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J];功能材料;1993年04期

2 陈晋阳,郑海飞,曾贻善;超临界水的谱学研究进展[J];光谱实验室;2002年03期

3 李志义,李岳,丁信伟;超临界流体在超细粉体制备中的应用[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0年04期

4 张丽莉,陈丽,赵雪峰,于璟琳,田宜灵;超临界水的特性及应用[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3年01期

5 梁风;戴永年;易惠华;熊学;;纳米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J];化学进展;2008年10期

6 苏晓飞;张校刚;;水热法制备LiFePO_4正极材料[J];化学进展;2011年06期

7 张建平,赵林,谭欣;水分子团簇结构的改变及其生物效应[J];化学通报;2004年04期

8 张剑波;连芳;高学平;李建刚;范丽珍;何向明;;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发展前瞻——第16届国际锂电会议评述[J];中国科学:化学;2012年08期

9 段碧林;曾令可;刘平安;税安泽;王慧;张海文;;微波辅助加热技术的应用及现状[J];陶瓷;2005年12期

10 施尔畏,夏长泰,王步国,仲维卓;水热法的应用与发展[J];无机材料学报;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褚道葆;酸度对偏钛酸水热法合成纳米TiO_2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李慧;卢茜;吴子景;吴晓京;;无酸水热法制备多孔硅及其PⅢ表面改性[J];半导体技术;2008年06期

3 王念榕;刘晓林;闫涛;周蓉;陈建峰;;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钛酸镁粉体[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4 王辉;徐建梅;沈上越;;水热法工艺对合成陶瓷粉体性能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5 郑成成;成海鸥;高秀华;俞鹏飞;崔斌;;水热前驱体法低温合成Pb(Mg_(1/2)W_(1/2))O_3-PbTiO_3(英文)[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杨润田;王志锋;张海峰;程乐明;毕继诚;;超临界水的应用及其环境中材料腐蚀的研究[J];表面技术;2007年05期

7 侯树慧;潘桂兰;王英;陈晓东;;碱性离子水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田俊峰,詹自力,蒋登高;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纳米气敏材料研究进展[J];传感器世界;2004年06期

9 姚志通;夏枚生;张红梅;胡彩虹;;电气石对硝化菌生长和生物膜形成、熟化的影响[J];水产科学;2007年08期

10 曹光群;陈健;方云;赵权;;水滑石及其纳米插层材料的制备和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祥宁;刘军;陈彩风;陈萍;;水热法制备NBBT无铅压电陶瓷粉体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胡宝群;吕古贤;王方正;孙占学;李满根;;水的相变在热液成矿作用中的意义[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册)[C];2009年

3 张静;黄可龙;赵裕鑫;;水热法合成LiFePO_4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陈云霞;赵修建;何鑫;;溶胶-水热法制备M_xO_y-TiO_2(M=In,Al,Zn)复合纳米膜光阳极材料及其表征[A];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第三届全国特种玻璃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雷霆;罗凤兰;唐光明;薄新维;;水热法制备纳米镍铁氧体[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王燕;陈文;周静;徐庆;李月明;孙华君;廖梅松;;钛酸铋钠的水热合成与表征[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7 吴孟强;周旺;梁逵;陈艾;;水热晶化法制备TiO_2晶须的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陈易明;张海燕;朱燕娟;邓淑华;杨树冲;何艳阳;陈玉莲;易双萍;李顺华;梁远博;;水热法合成氧化镍催化剂制备碳纳米管[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璐;传秀云;;电气石的结构、性能和应用开发[A];中国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分会非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10 何勇;肖鸣;聂俊;;一种新型聚合方法——超临界光聚合[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第8分会场光固化与数字成像技术及其应用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传慧;碱式硫酸镁晶须的合成及表面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许彩虹;大豆球蛋白糖基化接枝改性及其热聚集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述忠;纳米掺锑氧化锡(ATO)粉体制备及其浆料稳定性[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刘海霞;ZnO半导体材料的形貌、微结构调控及其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石文堂;低品位镍红土矿硫酸浸出及浸出渣综合利用理论及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彭春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与Li_2FeSiO_4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黄坚;硫铁矿烧渣制备软磁用α-Fe_2O_3和磁记录材料γ-Fe_2O_3工艺及基础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刘善斌;新型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孔凡海;铁基纳米吸附剂烟气脱汞实验及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来佑磊;不同形貌的纳米ZnO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书廷,赵娜红,尹艳红,董红玉,岳红云,杨金鑫;PAM软模板法合成LiFePO_4/C纳米共生物[J];电池;2005年04期

2 何向明;李建刚;王莉;任建国;;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前瞻——第14届国际锂电池会议评述[J];电池;2008年04期

3 施志聪,李晨,杨勇;LiFePO_4新型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J];电化学;2003年01期

4 周公度;浅谈水的结构化学[J];大学化学;2002年01期

5 苏根利,谢鸿森,丁东业,张月明,郭捷;超临界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意义[J];地质地球化学;1998年02期

6 易健宏,唐新文,罗述东,李丽娅,彭元东;微波烧结技术的进展及展望[J];粉末冶金技术;2003年06期

7 施尔畏,夏长泰,,仲维卓,华素坤,殷之文;水热条件下钛酸钡粉体晶粒形成机理[J];硅酸盐学报;1996年01期

8 翁克难,肖万,生张惠之,汪本善;石墨、菱铁矿与超临界水反应的实验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1996年04期

9 ;从IMLB2010看锂电池技术发展[J];电源技术;2010年09期

10 王涛,杨明,向波涛,沈忠耀;超临界水氧化法去除废水有机氮的工艺和动力学研究[J];化工学报;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水利;葛岭梅;赵世永;;熔融-水热合成法制备超微4A沸石[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7年02期

2 刘兴勇;刘应刚;张利;;粉煤灰沸石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J];无机盐工业;2010年01期

3 张岩;高平强;;新型分子筛CeAPO-5的合成及表征(英文)[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06期

4 史建公;卢冠忠;曹钢;;MWW族分子筛的合成工艺及性质研究进展[J];中外能源;2010年12期

5 张荣欣;;用水热合成法制造六钛酸钾长纤维[J];建材工业信息;1990年03期

6 马琰华;李继文;魏世忠;徐流杰;宫方方;赵晶晶;;水热合成法制备稀土掺杂Mo粉的工艺研究[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3年05期

7 邓慧;郭畅;毕欣;;粉煤灰沸石水热合成方法的影响因素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4年03期

8 沈军;王生钊;王晓栋;张志华;周斌;吴广明;;水热合成法制备HfO_2薄膜(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S2期

9 韩建军;周竹君;徐峰;;介孔玻璃粉末的制备及其与空穴基板复合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学军;温婷婷;李焕荣;;L型沸石的合成及表征[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茆卉;刘大亮;宋溪明;王策;;水热合成法制备聚3,4-乙撑二氧噻吩纳米纤维及其对碘离子的电催化性能的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K:先进纤维[C];2013年

3 于洪梅;刘建振;李红霞;董荣芬;孙鹏;;水热合成法制备链状纳米硫化铜[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4 王东新;钟景明;孙本双;BAO X;张建荣;;水热合成法对纳米氧化锡粉体粒径和形貌的控制研究[A];2009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康自华;Sn-Beta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青;SAPO-34分子筛合成工艺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2 安洁;NiSAPO-101和FeSAPO-101分子筛的合成及表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涛;NaY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应用性能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3年

4 蒋劼;超细球形四氧化三钴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5 郑玉婷;钛硅分子筛TS-1合成新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兵;超临界水热合成法制备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7 李欣;二硫化锡基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8 张立兴;钛硅分子筛的合成及母液循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杨娟;基于三角形配体的新型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10 赵勇;新型介孔钛硅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探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发展前瞻——第16届国际锂电会议评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5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75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a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