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米SiC_p与纳米TiC_p协同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设计与验证
本文选题:铝硅活塞合金 + 三维重构 ; 参考:《西安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活塞是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工况条件极为苛刻,活塞材料因此需要优异的综合性能。为了提高现有铝硅活塞合金的力学性能,本文采用有限元与实验结合的方法,通过改变不同第二相(初生硅、共晶硅、富铜镍相)尺寸与不同微纳米相(碳化硅、碳化钛)对合金进行强化,得到了第二相与微纳米相对合金应力应变场及屈服强度的影响规律。在这个过程中,采集光学金相(OM)以获取铝硅活塞合金的显微组织,并以此进行三维重构,探究活塞合金中第二相的分布与空间结构。使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表征复合材料的界面以及显微结构。通过拉伸实验与纳米压痕实验测量材料的力学性能。建立第二相、微纳米相的三维数字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代表性体积元模型(RVE)。采用有限元法探究第二相尺寸以及复合材料中的颗粒含量、尺寸、界面结合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并实验验证。结果表明:(1)三维重构结果表明初生硅的空间形貌为多面块体,共晶硅则为长条状,所有硅相总体积含量约为12.59%,并且活塞合金中大部分的初生硅与共晶硅相连。铝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呈复杂的丝网状,相对孤立地分布在活塞合金中,连通性较低,其总体积含量约为3.43%。富铁相的空间形貌为不规则的块体,在合金中孤立地分布,含量较少。(2)有限元结果表明初生硅的块体尖角处易引起应力集中,随着初生硅的尺寸的变小,尖角处的应力下降,合金强度提高,基体塑性变差。共晶硅为合金屈服强度的主要贡献者,随着尺寸的减小合金的强度提高最为明显。富铜镍相相对较高的弹性模量使得它在合金体系中成为主要应力承担者,丝网状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合金体系的强化。随着尺寸的减小对合金的性能贡献越大,但富铜镍相在合金中的含量较低,它的力学强化作用在宏观屈服强度上体现不明显。(3)在纳米Ti Cp/Al复合材料中,TiC对基体有细晶强化作用,强化贡献使用Hall-Petch公式进行量化纳入有限元计算时的基体性能当中,并以此研究了TiC的尺寸与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计算结果表明,200nm的TiC强化作用大于500nm的TiC,随着含量的提升它们都对基体强度起到了强化作用。当含量为5wt.%与3wt.%时,它们的TiCp/Al复合材料屈服强度变化较小,但高含量的颗粒会对基体塑性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采用500nm碳化钛增强复合材料时,颗粒含量较低的1wt.%与3wt.%的复合材料屈服强度实验值与预测值较为吻合。(4)SiC_p/Al复合材料中颗粒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较大,在载荷作用下界面脱粘开裂。当界面强度大于500MPa后复合材料性能提高较少,低于200MP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急剧下降。实验曲线与200MPa界面强度计算曲线较为吻合。碳化硅的含量大于1wt.%后才有明显的强化作用,随着颗粒含量的提升,复合材料屈服强度提高,塑性降低。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existing Al - Si piston alloy ,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econd phase and the second phase in the piston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 . ( 3 ) In the nano - Ti Cp / Al composites , TiC has fine crystal strengthening effect on matrix , and the effect of TiC particle size and content on the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is studied by using Hall - Petch formula .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叶;黄华平;林培群;卢雪莲;李勤奋;郑勇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年07期
2 原梅妮;杨延清;弓巧娟;李超;郎贤忠;范学领;;SiC_p/2024Al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建模及动态力学性能评估(英文)[J];固体火箭技术;2014年04期
3 ;多尺度非线性复合材料建模平台——DIGIMAT[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4年03期
4 王绍钢;王苏程;张磊;;高分辨透射X射线三维成像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J];金属学报;2013年08期
5 韩远飞;曾卫东;赵永庆;;显微组织三维重构技术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12年21期
6 刘坤;徐磊;李双明;;三维重构技术在金属材料微观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12年19期
7 陈琪云;;铝合金活塞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进展[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8 郑喜军;米国发;;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热加工工艺;2011年12期
9 陈锡栋;杨婕;赵晓栋;范细秋;;有限元法的发展现状及应用[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年11期
10 骆良顺;王新;苏彦庆;李新中;郭景杰;傅恒志;;基于连续切片的三维重构技术在材料凝固组织研究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10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江涛;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晏义伍;颗粒尺寸对SiCp/Al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赵秀阳;复合材料三维重构及力学性能的有限元数值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明明;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有限元数值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2 李建运;多粒径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数值模拟[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3 谢文平;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屈服行为的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于敬宇;SiC_p/Al动态力学性能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93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793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