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复合泡沫塑料的制备及其拉压性能
本文选题:复合材料 + 环氧复合泡沫 ; 参考:《材料研究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使用万能试验机对粉煤灰微珠/环氧树脂复合泡沫塑料进行拉伸和压缩实验,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断面形貌,研究了微珠含量、微珠粒径以及级配比例对复合泡沫塑料拉伸和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珠含量的增加复合泡沫塑料的拉伸和压缩强度都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填充量为15phr时达到最大,其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比纯环氧树脂分别提高了9.15%和6.86%。在填充量相同的条件下,微珠的粒径越小复合泡沫塑料的拉伸和压缩强度越高。填充小粒径微珠(20μm)比填充大粒径微珠(250μm)复合泡沫塑料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分别高158.41%和19.96%,拉伸模量和压缩模量分别高32.77%和73.59%。不同粒径微珠级配填充环氧树脂复合泡沫塑料的拉伸和压缩性能主要受小粒径微珠含量的影响,小粒径微珠含量越高其拉伸和压缩强度越高。
[Abstract]: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 foamed plastic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were respectively increased by 9.15 % and 6.86 % .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 foamed plastic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were respectively 15.41 % and 19.96 % . The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 foamed plastic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were respectively 32.77 % and 73.59 % .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分类号】:TB332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黄世鲜;;粉煤灰的高附加值综合利用——凯赛微珠技术及产品的应用与推广[A];第一届脱硫技术及脱硫石膏、脱硫灰(渣)处理与利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玉芬;盖国胜;郝向阳;;微珠表面改性及增白机理分析[A];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志颖;刘春艳;;超细非金属微珠的导电化处理[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4 陈乐雄;冯乃谦;徐荣光;李浩;;微珠—混凝土低碳技术的新型材料[A];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混凝土质量委员会和建筑材料测试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叶玉婷;周雷激;;氨基聚苯乙烯微珠表面溴乙酸活化及抗体固定[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余喜讯;许映霞;段怡飞;薛斌;乐以伦;;一种带SDE短肽的新型吸附剂及其吸附血浆中LDL的性能——Ⅰ聚丙烯酰胺微珠的合成与表征[A];第九届全国生物材料学术会议(CBMS-9)论文集[C];2002年
7 秦学;黄炜东;周雷激;;聚苯乙烯微珠的制备及表面羧基测定与活化[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吴长锋;中国的“微珠”有多重[N];科技日报;2011年
2 记者 王燕 实习生 方丝佳 通讯员 杨明才;小小“微珠”勇闯世界[N];马鞍山日报;2014年
3 ;用粉煤灰生产“微珠”[N];中国冶金报;2000年
4 何小明;富士通开发出先进焊料微珠印制方法[N];中国电子报;2002年
5 化文;新型助剂吸引业界眼球[N];中国石化报;2008年
6 李宝智;二次资源——粉煤灰[N];中国矿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左新兵;一维微流控微珠阵列芯片在核酸检测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7年
2 文建辉;一维微流控微珠阵列芯片在核酸和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储璐;凝胶注模成型亚毫米级氧化锆陶瓷微珠的工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晓非;微珠萃取技术的研究及在毒物毒品分析中的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长萍;微珠直径对回归反光织物性能的影响[D];江南大学;2006年
4 姜颖;阀上实验室—微珠注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重金属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5 陈韵晴;一维微流控蛋白质微珠阵列的制备、优化及应用[D];湖南大学;2006年
6 赵翔;一维微流控微珠阵列芯片在核酸和蛋白激酶分析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8年
7 陈树桥;特异性Tetrodotoxin亲和微珠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梁亮;轻质电磁波屏蔽复合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王东;基于阴极平动的游离微珠辅助磨电铸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01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001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