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体系锂空气电池纳米氧还原电催化材料的研究
本文选题:锂-空气电池 + 催化剂 ; 参考:《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锂-空气电池是以金属锂作为负极,以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正极,活性物质氧气从外界通过气体扩散电极进入电池,并达到气、固、液三相界面,发生电化学反应而释放出电能,是一种新型的“半燃料电池”,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目前,锂-空气电池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电解质、碳材料及催化剂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电池的放电性能、循环性能、极化性能等仍未得到很好的改善。在锂-空气电池中,催化剂主要用来改善放电反应及充电反应的动力学过程,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降低过电势,减少电池极化,催化剂的加入能有效地改善电池的极化。因此,本文以高效稳定催化活性的锂-空气电池阴极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纳米银负载纳米二氧化锰核壳复合材料、纳米二氧化锰负载碳纳米管(MWCNTs)核壳复合材料、纳米过渡族金属氧化物负载碳纳米管核壳复合材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深入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核壳复合材料催化剂的形成机理、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现了核壳型电催化材料形貌的可控制备,初步揭示了催化剂物化性能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为锂-空气电池阴极催化剂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本文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以PVP为表面活性剂,KMnO4、(NH4)2S2O8、 MnSO4·H2O为反应物,通过水热法,分别控制水热温度(160℃及220℃)、水热时间(12h及24h),制备了具有良好分散特性的一维纳米棒结构的a-MnO2及β-MnO2。通过原位复合技术,在α-MnO2及β-MnO2纳米棒表面进行纳米银的修饰,通过控制银氨溶液的浓度和滴加速率可以有效地控制表面银的掺杂量。Ag/a-MnO2有利于氧还原反应的进行,具有更佳的充放电循环性能。1M LiTFSI/TEGDME电解液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可逆循环性能,而1M EC/DEC1:1(W/W) LiTFSI电解液由于在放电过程中的自分解反应降低了电池的可逆循环性能。经过表面修饰后的复合催化剂组装的电池在充放电比容量、可逆循环性能、充放电平台等方面要明显优于纯Mn02组装的电池性能。 (2)以PDA为表面活性剂,对MWCNTs进行表面预处理,克服了传统用强酸处理对MWCNTs进行表面处理而使MWCNTs结构产生缺陷的弊端,提高了MWCNTs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和浸润性。通过原位复合技术,成功地在MWCNTs表面进行过渡族金属氧化物(Mn02)的修饰,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及滴加速率,可以有效控制MWCNTs表面的包覆效果。高比表面积的催化剂(MnO2/MWCNTs)有利于氧还原反应的进行,首次放电比容量801mAh·g-1(electrode)、充电比容量为798mAh·g-1(electrode),放电平台电压为2.9V左右,充电电压为3.7V左右,库仑效率为99.7%,在0.02mA·cm-2下放电,容量保持率较高为99.7%,而在0.5mA·cm-2下放电,容量保持率为82.3%,即使在大放电电流密度下放电,电池仍能表现出较好地充放电性能。 (3)利用水热合成法,通过精确控制Co、 Mn(Fe)原子的配比,水热反应的温度及反应时间,在经PDDA表面预处理的碳纳米管表面成功包覆CoMn2O4(CoFe2O4)纳米结构,避免了因共沉淀法需煅烧前驱物且煅烧形成的产物颗粒较大易结块团聚的缺点。CoMn2O4/MWCNTs的比表面积为1825.63m2·g-1,孔容为2.81cm3·g-1,平均孔径为8.03nm;属于典型的介孔结构,该介孔结构能够有效地为氧气的传输提供便捷的传输通道,有效提高空气电极的电催化性能和锂-空气电池的整体性能。通过对以CoMn2O4/MWCNTs复合材料为催化剂的空气电极的循环伏安测试发现,在3.26V和3.80V左右有两个明显的氧化峰,呈现出比纯MWCNTs更好的氧析出性能(放电过程),氧析出过程中的两个氧化峰值分别对应于Li20与Li202的生成。循环伏安测试说明CoMn2O4/MWCNTs复合催化剂对锂-空气电池的氧析出过程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而在CoFe2O4/MWCNTs中CoFe2O4通过与MWCNTs间发生了强的耦合,其表面的电子更容易转化为自由电子,具有更高的电子导电性,从而有利于对ORR和OER的电催化活性。在3.62V左右有个明显的氧化峰,氧析出过程中的氧化峰值对应于Li202和Li20的生成。
[Abstract]:Lithium - air battery is a new type of " semi - fuel cell " , which is mainly used to improve the kinetics of discharge reaction and charging reaction , reduce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cell , reduce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battery , and improve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battery .
( 1 ) A - MnO2 and 尾 - MnO2 with good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PVP as a surfactant , KMnO 4 , ( NH 4 ) 2S 2O 8 and MnSO 4 路 H2O as reactants .
( 2 ) The surface treatment of MWCNT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surface of MWCNTs by using PDA as surfactant . The effect of MWCNTs on the surface of MWCNTs was overcome . The effect of MWCNTs on the surface of MWCNTs was improved by in - situ composite technique .
( 3 ) CoMn2O4 ( CoFe2O4 ) nano - structure was successfully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carbon nanotubes pretreated with CoMn2O4 / MWCNT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n2O4 / MWCNTs composite catalyst had better catalytic activity for oxygen evolution than pure MWCNT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n2O4 / MWCNTs composite catalyst had better catalytic activity than pure MWCNT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n2O4 / MWCNTs composite catalyst had better catalytic activity than pure MWCNTs .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1.41;TB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慧娟;钙催化剂负载步骤对蒸汽气化过程改性李壳活性炭多孔结构的影响[J];林产化工通讯;1999年06期
2 魏昭彬,赵秀阁,辛勤;双组分过渡金属氮化物催化剂Ⅱ.催化性能[J];催化学报;2000年04期
3 张阿方;聚合物支载的有机催化剂 Ⅱ.手性有机催化剂[J];高分子通报;2005年06期
4 陈鹏;彭峰;;纳米金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工业催化;2009年04期
5 陆耘,陈移山,符若文,曾汉民;以活性碳纤维为载体的催化剂对NO的催化还原作用──二.镍系催化剂[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4年01期
6 李桂花,王洪义,李铭岫;甲基丙烯醛氧化酯化制甲基丙烯酸甲酯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J];应用化学;2005年07期
7 陆耘,,陈移山,符若文,曾汉民;以活性碳纤维为载体的催化剂对NO的催化还原作用──一.铜系催化剂[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4年01期
8 王莹;侯党社;韩丽萍;马红竹;;钒改性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J];价值工程;2012年33期
9 松本英之;沈松源;;水蒸汽转化催化剂的劣化和寿命预测[J];北京化工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10 塔娜;沈岳年;王成;张雁冰;齐和日玛;;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对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去除[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金化;李栋梁;周光远;;多孔聚合物微球在烯烃催化剂负载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京刚;王悦;康静娜;尹世磊;;BaZrO_3催化剂的制备及负载后催化氧化NO的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3 赵育榕;车春霞;谭都平;;LY-C_2-02催化剂催化性能综合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4 赵育榕;谭都平;景喜林;车春霞;;LY-C_2-02催化剂催化性能综合分析[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思华;王亚明;缪应菊;史晓杰;;非贵金属铜系催化剂上氧化CO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唐博;吕仁庆;项寿鹤;;纳米Pd/Al_2O_3催化剂的表征及其应用[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罗鸽;闫世润;乔明华;范康年;;载体对RuSnB催化剂乳酸乙酯加氢制1,2-丙二醇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吕高明;陈献;汤吉海;崔咪芬;乔旭;;氯化氢氧化Ce-Cu-K/Y催化剂负载量对活性的影响及表征分析[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黄传敬;金燕仙;伊晓东;翁维正;万惠霖;;VTeO/SiO_2催化剂的激光拉曼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研究[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玉龙;王刚;王斯晗;陈谦;张德顺;张宝军;;α-双亚胺Ni(Ⅱ)催化剂的聚合反应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成丽;新型多孔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源环境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3年
2 刘娟;基于碳基纳米材料的催化剂的设计[D];苏州大学;2015年
3 黄征;有机体系锂空气电池纳米氧还原电催化材料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闫新华;镍的二亚胺催化剂催化乙烯和α-烯烃的聚合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5 胡宗敏;以二价金属钌的多吡啶络合物为催化剂催化氧化有机化合物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昌晶;多组多钴基催化剂催化硼氢化钠制氢技术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
7 欧阳李科;氢氧直接合成过氧化氢钯基催化剂构—效关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8 邱鹏远;硅胶负载型铬系聚乙烯催化剂均相模型及其聚合机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霍维涛;糠醛和马来酸酐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苏碧云;新型乙烯聚合/齐聚钴(Ⅱ)、镍(Ⅱ)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简思平;MIL-101负载纳米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加氢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广环;铁系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DMC合成中的应用[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谭方关;超临界甲醇中磁性催化剂液化木质素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史冉冉;碱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电化学制备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肖春莹;Cr/Na-ZSM-5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6 王欢;CH_4在Ni/MgAl_2O_4催化剂表面吸附及反应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华杰锋;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CuO-MgO/SiO_2催化剂及其低温液相合成气制甲醇催化性能[D];浙江大学;2015年
8 侯晓雪;MgO和CeO_2对Ni/olivine催化剂蒸气转化甲苯的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9 翟庆辉;杂多酸(盐)催化剂催化苯直接羟基化[D];聊城大学;2015年
10 苏行;固体酸催化剂上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53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053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