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硒化银的生物合成及其对染料的吸附去除
[Abstract]:The biosynthesis of silver selenide nanoparticles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strain Pantoea sp.IMH. At the same time, the silver selenide nano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EDX-mapping) (HRT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X-mapping)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in size of the synthesized silver selenide nanoparticles is 10 ~ 20 nm, and the crystal plane spacing of the nanoparticles is 0.225 nm, corresponding to the (031) plane of Ag2Se. The standard Ag2Se crystal faces corresponding to the diffraction rings of the synthesized nanoparticles are (013), (031) and (113) fa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ystal faces of the nanoparticles are (111), (112) and (004) planes, indicating that the strain IMH can synthesize silver selenide nanocrystals. By using different electrically active dye molecules methylene blue (positive), sunset yellow (negative) and indigo (neutral) as target molecules for adsorption and removal, It is found that silver selenide nanoparticles have good adsorption and removal effect on positive and neutral dye molecules. This is due to the negative charge on the surface of silver selenide nanoparticles (Zeta potential of -11.8 m V (p Hf5) and -13.0 m V (p Hf7) + -13.0 m V (p Hf-1 9).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biosynthesis of silver selenide nanoparticles and extends the synthetic methods of silver selenide nanoparticles.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778523) 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开放研究基金项目(No.LSKF201703)~~
【分类号】:O614.122;TB383.1;X78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凤霞;邓宗伟;张端明;房然然;;低温水热合成法制备硒化银及其表征[J];现代化工;2007年S2期
2 郭世宜,刘璐,林少田,王军锋,周玉珍,张保权;利用室温转化法合成硒化银量子点[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李国平,罗运军,谭惠民;以树形分子为模板制备银纳米颗粒[J];化学学报;2004年12期
4 郑守国;李淼;张健;曾新华;Jerome Plain;Renaud Bachelot;乔雷;;光纤聚合物探针在非均匀电磁场下的银纳米颗粒极化效应[J];发光学报;2013年05期
5 蔡娜;袁智勤;杜翼;何彦;;聚乙烯亚胺修饰的银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及在肝素检测中的应用[J];化学传感器;2013年03期
6 于欢;杨辉;姚睿;郭兴忠;;银纳米颗粒负载阶层多孔二氧化硅块体的制备及表征[J];物理化学学报;2014年07期
7 郑龙珍,金乐红,吴守国,孙秀玉,林祥钦;油酸囊泡层状液晶作为模板电化学合成银纳米颗粒[J];分析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8 段春英,周静芳;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J];化学研究;2003年03期
9 宋李红;易清风;;树枝状银纳米颗粒的制备[J];广东化工;2012年05期
10 徐存英;刘亚伟;华一新;张鹏翔;;质子酸功能化离子液体中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青;杨文娟;羊小海;王柯敏;;生物合成的高稳定性银纳米颗粒及其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胡波;王侃;俞书宏;;微波辅助“绿色”合成银纳米颗粒[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詹蕾;黄承志;;三磷酸胞苷包被银纳米颗粒探针比色法检测环境重金属离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高敏杰;孙磊;;不同粒径水溶性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温赞伟;刘珍杰;马士禹;张云艳;陈邦林;;纳米银颗粒合成的新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6 干为;戴海龙;;银纳米颗粒胶体中的表界面光谱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3年
7 刘兵;孙晓斌;马占芳;;Na_2S_2O_3刻蚀三角银纳米颗粒制备六角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陈国强;;Recent Progresses in Microbia Polyhydroxyalkanoates(PHA)[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唐耀;银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与其在印制电子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王成;银基复合纳米材料的构筑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3 郭远洋;氧化偶氮霉素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喻敏;IB族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玲玲;激光诱导硒化银形貌转变及其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颜廷芳;银纳米颗粒等离子体共振增强荧光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乐;Au、Ag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设计及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4 郭孟扬;光辐照制备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银纳米颗粒及机理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5 王静;基于不同保护剂制备的银纳米颗粒的抗菌性能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6 朱凯;银纳米结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调控及其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中的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16年
7 李冬冬;单宁酸在纳米银功能材料制备中的应用[D];天津工业大学;2017年
8 任雁宇;银纳米颗粒及其复合物的生物制备和性能表征[D];陕西科技大学;2017年
9 屈季春;银纳米颗粒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D];兰州大学;2013年
10 张汉宁;FR901464中四氢吡喃环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234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234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