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层间混杂复合材料板的拉伸强度预报

发布时间:2018-10-18 11:02
【摘要】:采用更为合理的分散度系数表达式改进了玻/碳层间混杂复合材料板断裂应变混杂效应系数公式,结合该混杂效应系数公式与复合材料强度混合定律,提出了层间混杂复合材料单向板的拉伸强度预报方法。将该混杂效应系数公式引入复合材料多向板渐近损伤有限元分析模型,修正了低延伸率纤维单层板的拉伸强度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层间混杂复合材料多向板拉伸强度预报方法,并讨论了刚度退化方案。结果表明,模型预报值与实验均吻合较好,尤其考虑混杂效应的预报值与实验情况更加接近;基体退化系数大的刚度退化方案与实验更为吻合。
[Abstract]:The formula of fracture strain hybrid effect coefficient of glass / carbon interlaminar hybrid composite plate is improved by using more reasonable dispersion coefficient expression. The hybrid effect coefficient formula is combined with the strength mixing law of composite material. A method for predicting tensile strength of interlaminar hybrid composite unidirectional plates is presented. The hybrid effect coefficient formula is introduced into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odel of asymptotic damage of composite multidirectional plate, and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low elongation fiber monolayer plate is modified. On this basis, a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interlaminar hybrid composite plates is presented, and the scheme of stiffness degradation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ed values of the model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especially the predicted values of the hybrid effect are closer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stiffness degradation schemes with large matrix degradation coefficient are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
【基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青年科技创新基金(理工类)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S2014008)
【分类号】:TB3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徐欢欢;李晨;古兴瑾;;多向GF/CF混杂复合材料拉压力学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14年12期

2 何小兵;曹勇;严波;周银平;;GFRP/CFRP层间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极限拉伸性能[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3 张普;朱虹;孟少平;吴刚;刘晓艳;;CFRP/BFRP混杂效应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J];工业建筑;2011年03期

4 曾庆敦,余利杰;层间混杂叠层复合材料的最终拉伸破坏(Ⅰ)应力集中分析[J];复合材料学报;1999年01期

5 张大兴,张佐光;CF/GF多向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特性研究[J];新型碳材料;1997年02期

6 梁忐勇,张佐光,宋焕成;单一纤维和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统计分析及计算模型[J];航空学报;1993年05期

7 宋焕成,邓浩,梁志勇;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混杂效应的理论估算与实验[J];航空学报;199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锡坚;张晓驰;屈允永;;盐冻融循环下添加剂对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的影响[J];西部交通科技;2017年06期

2 杜德龙;范永亮;邬瑞峰;;废橡胶粉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性能研究[J];江西建材;2017年10期

3 田煜;李廷;彭菲;吴月月;潘璋;;SBS改性沥青老化行为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7年05期

4 Yu Xin;Dong Fuqiang;Liang Xingmin;Ji Zezhong;;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ied Asphalt[J];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2017年01期

5 韩吉伟;崔亚楠;王乐;张淑艳;李震;;沥青及沥青砂浆盐冻性能的灰色关联熵分析[J];功能材料;2017年03期

6 施磊;;季冻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研究[J];北方交通;2017年03期

7 李雪坤;陈国顺;杨维成;段敏伟;唐颂超;曹亚东;麦永懿;罗勇;;SBS的侧链羧基官能化改性及在改性沥青中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17年03期

8 陈军;于新;孟令国;;SBS改性沥青热存储性能衰减规律研究[J];中外公路;2017年01期

9 熊伟;王宏;;TB(Terminal Blend)胶粉与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及改性机理[J];公路;2017年02期

10 全厚发;;高速公路路面SBS改性沥青机理及路用性能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冉龙飞;热、光、水耦合条件下SBS改性沥青老化机理研究及高性能再生剂开发[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2 冯振刚;紫外光吸收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3 李惠霞;基于细观力学的沥青混合料紫外光老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王金山;超分子结构LDHs材料耐老化路用沥青流变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张恒龙;沥青/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沈凡;水泥—乳化沥青—水性环氧复合胶结钢桥面铺装材料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马莉殟;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老化过程中的粘弹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向丽;废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机理和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1年

9 陈静云;沥青路面再生方法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震;盐冻循环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6年

2 韩吉伟;盐冻循环条件下沥青微观结构及流变学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6年

3 张文涛;花岗岩在高温多雨地区沥青路面上面层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4 张扬;材料性能退化对混凝土桥梁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刘祥;温拌SBS改性沥青粘附特性的微观机理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6 杨文举;超高压水射流破拆机器人液压系统设计与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6年

7 刘素瑞;化学环境激励条件下混凝土自愈合能力的演变机制研究[D];天津城建大学;2015年

8 易卉;碳酰胺复合低氯高效融雪剂制备与性能评价[D];长安大学;2015年

9 李玉朋;引气再生砼基本性能及冻融后与钢筋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俊;植石水泥混凝土路面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岚;常春清;邢永明;;聚合物改性沥青细观结构和重复蠕变特性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4年04期

2 况栋梁;余剑英;CHEN Huaxin;FENG Zhengang;LI Rui;YANG Hui;;Effect of Rejuvenators on Performance and Microstructure of Aged Asphalt[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2014年02期

3 熊锐;陈拴发;关博文;;冻融腐蚀作用下沥青混合料耐久性影响因素的灰熵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1期

4 谭忆秋;赵立东;蓝碧武;陈克群;;反复凝冰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1年06期

5 崔亚楠;邢永明;王岚;张淑艳;;废胶粉改性沥青改性机理[J];建筑材料学报;2011年05期

6 谭忆秋;赵立东;蓝碧武;孟良;;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模型及寿命预估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6期

7 崔亚楠;邢永明;张淑艳;;废橡胶粉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0年12期

8 熊剑平;申爱琴;潘载业;;道路水泥混凝土抗盐冻性试验研究[J];公路;2010年02期

9 房建果;郭忠印;王松根;;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对比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9年04期

10 徐松;唐伯明;朱洪洲;何兆益;;基于灰熵法的沥青稳定碎石水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沛延;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长期使用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李新阳;基于降粘与表面活性技术的温拌沥青及混合料性能对比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3 吴乃明;温拌剂种类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4 边策;中国高速公路与美国高速公路发展比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郭猛;沥青胶浆的界面行为与机理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杜裕;气候变化背景下广西冬季寒害与冻害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7 张吉哲;温拌助剂对温拌沥青胶浆性能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窦晖;基于表面能理论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9 康捷;抗凝冰沥青混合料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10 郑建华;氯盐浸蚀下沥青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泉,朱梦蝶,戚晓强,郭洪伟;层与层间浅交联2.5D结构对其复合材料经向拉伸强度的影响[J];玻璃纤维;2002年06期

2 王海鹏;陈新文;李晓骏;马丽婷;苏彬;;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不同温度条件拉伸强度统计分布[J];材料工程;2008年07期

3 洪澜,隋智通;铜中微量稀土和硼对电阻率和拉伸强度的影响[J];稀土;1992年06期

4 赵金峰;杨彩云;;3D机织物拉伸强度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J];产业用纺织品;2014年04期

5 魏玉卿;张俊乾;;缝纫复合材料层合板面内拉伸强度研究[J];力学季刊;2005年04期

6 蔡卫东;赵昌正;张国定;吴人洁;;热循环对碳(石墨)/铝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1987年03期

7 金城;;碳(石墨)/铝复合材料的高温拉伸强度[J];复合材料学报;1987年03期

8 咸贵军,益小苏,卢晓林,胡永明;长玻璃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粒料注塑制品的拉伸强度[J];复合材料学报;2001年02期

9 李晨,许希武;缝合复合材料层板的面内拉伸强度预报[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10 张成杰;左义凤;孙钟岑;付晓梅;王琳;;塑料拉伸强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J];化学分析计量;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瑾;刘铭;刘杰民;;脆性材料拉伸强度的预测和试验方法[A];第16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会议程序册[C];2012年

2 王长春;张博明;叶金蕊;;碳纤维单丝拉伸强度测试的实验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复合材料与节能减排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曾涛;;含裂纹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应力场的研究[A];2006年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刘国寿;王时越;赖正聪;缪云伟;;土工布拉伸强度的测定及其不确定度评定[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张涛;卓静;;泊松效应对碳纤维板材拉伸强度的影响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钞占府;杜芳林;;纳米氧化铈/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拉伸强度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7 王世勋;吴林志;马力;;碳纤维点阵夹芯结构的低速冲击性能和剩余拉伸强度性能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赵惠;李潇;金柱坤;杨凯;;二期处理对Ceramage瓷聚体抗压强度和直径拉伸强度的影响[A];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学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张杰;申开智;李又兵;廖永衡;;低频振动场对HDPE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A];2002年工程塑料应用及模具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陈荣;卢芳云;丁勤德;;某PBX炸药动态拉伸力学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赵爽;PPG新型玻纤拉伸强度提高20%[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齐飞 房献忠;园艺地布的生产应用(上)[N];中国花卉报;2004年

3 ;“通讯革命”的物质基础[N];中国纺织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武玉芬;碳纤维综合力学性能与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离散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魏玉卿;缝纫复合材料细观结构表征及面内力学性能的理论和模拟[D];上海大学;2008年

3 蒋智杰;聚苯醚/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驰;氮化硼、海泡石改性脂肪族聚酯(PBS、PLA)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飞龙;流延法制备高拉伸强度联苯型聚酰亚胺及其表面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敬媛;高密度聚乙烯/聚甲醛原位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4 王盛尧;典型盘用材料缺口拉伸强度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5 黄卫明;面曝光快速成形技术的制件强度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6 叶淑英;耐候高含量玻纤增强PA66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龙;聚苯乙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8 胡浩;长纤维/织物增强橡胶材料的性能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5年

9 杨亿;CVD法沉积热解碳在SiC纤维表面的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10 董国丽;高原可降解营养地膜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78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278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2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